江蘇省建湖縣秀夫初級中學 王申健
進入初中后,學生接觸到的名著數(shù)量相較小學就會更多一些,但多數(shù)名著都只是學習片段或一小節(jié),又或者是簡單了解即可。有一些學生在語文課堂上聽到教師提及的一些名著,會在課下找紙質(zhì)書來閱讀,這樣,他們的閱讀量就會比較大,閱讀的內(nèi)容也更豐富,一般地,他們的寫作水平也比較高。
現(xiàn)階段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一般采取以讀寫為主的教學方式,學生通過教師指導完成相應(yīng)的學習任務(wù),這往往會忽視教學質(zhì)量,無法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真實想法和實際感受,再加上這種教學模式比較單一,久而久之,學生便不再積極主動地學習。類似于此類教學方式的實踐沒有辦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若教師不注意自身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革新,學生的寫作能力根本無法得到提升。因此,建議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興趣,從名著閱讀入手,幫學生積累寫作素材,使其能夠更積極地參與到寫作訓練中。
例如,初中語文部編版教材有一篇文章名為《回憶魯迅先生(節(jié)選)》,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們嘗試先在課前介紹有關(guān)魯迅個人的一些背景知識,適當講述一些關(guān)于魯迅生平事跡及文學作品等內(nèi)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專心聽講,緊接著在單元小結(jié)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以“寫出人物精神”為主題展開寫作訓練。寫作訓練中,教師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能給學生營造出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自主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也更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靈感,使寫出來的文章更有靈性,從而提升學生自主寫作的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人物”形象刻畫的寫作訓練,并在此環(huán)節(jié)鼓勵和指導學生閱讀《故鄉(xiāng)》《朝花夕拾》《吶喊》等名著,提醒學生要融入個人情感去深入理解和感悟這些名著,升華個人情感。
為了保證閱讀的效率和有效性,學生在閱讀時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學生接觸到的名著大多是中長篇小說,由于篇幅長,因此課堂集體教學基本不太可能。中長篇小說文字較多,圖片較少,相當一部分學生沒有閱讀的耐心,便慢慢喪失了閱讀名著的興趣,甚至會產(chǎn)生排斥心理,而這種后果顯然不利于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的提升。為此,教師需要教給學生一些閱讀方法,提高學生參與名著閱讀的積極性。
例如,《昆蟲記》是法國作家亨利法布爾的一部著作,我們在教學時,要先組織和提醒學生做好前期準備工作。第一步,在閱讀之前先讓學生自行了解或者由教師給學生講解這本書的背景及作者的基本信息,然后引導學生由前言或序言部分開始閱讀,在對這本書的內(nèi)容大體了解之后,再進行整體閱讀。第二步,初中生正值生長發(fā)育的關(guān)鍵時期,他們對書中許多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強,但不一定都能快速理解,所以,教師可以適當?shù)匾龑W生閱讀一些比較有趣的故事,讓學生細細品味,教師再給學生講解一些細節(jié)或重難點,以及學生不懂的地方,并讓學生反復閱讀。最后,在閱讀過程中,注意讓學生把自己認為比較經(jīng)典或者較為精彩的片段摘抄下來,也可以把沒弄明白、不理解的地方標注一下,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樣能進一步提升閱讀效率與閱讀速度。不僅如此,教師也可以建議和指導學生隨讀隨寫,把自己此時此刻的感想或觀點寫下來,逐漸提升其閱讀和寫作水平。
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占據(jù)了課堂主體地位,忽視了讀寫氛圍的營造,學生備感壓抑和被動,沒有辦法集中精力投入寫作和閱讀。所以,教師要給學生營創(chuàng)濃厚的讀寫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促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閱讀、寫作中去,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例如,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堂上以閱讀競賽或?qū)懽鞲傎惖男问剑诎嗉壷薪⒁粋€“讀書角”,辦法是全班學生齊心協(xié)力將自己讀過或比較推薦的名著帶到班級來,放在“圖書角”管理員那里與其他同學共享,大家可以互相交換閱讀不同的名著作品,這樣有助于提升學生閱讀積極性,也有助于濃厚閱讀氛圍的營造,教師再適當?shù)貍魇趯W生一些閱讀方法,引導學生從閱讀中找尋真我,盡顯自身價值,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興趣,鼓勵學生自主參與到閱讀學習中來,為其后期的進步和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要進一步引導學生不斷提升和增加自己的閱讀量,同時要指導學生積極思考。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即使教師已經(jīng)指導學生完成了任務(wù)性課文閱讀,卻未能重視學生寫作能力的訓練。因此,對于教師來說,需要從教學理念方面著手進行革新,盡可能合理運用各類不同的手段,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語文教材中安排的課文數(shù)量非常有限,只單純地依靠講解課文還不夠,需要增加額外的閱讀材料,以不斷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
例如,在引導學生閱讀完《名人傳》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任務(wù):在閱讀《名人傳》的過程中,將感想記錄下來,同時,在了解了這么多名人后,從中選出一位自己喜歡的名人,寫一篇與之相關(guān)的文章。名人往往有著極為豐富的人生閱歷和不同尋常的人生經(jīng)歷,他們各自有屬于自己的故事,而我們在感受他們的困境與人生磨難的時候,往往深受啟發(fā)。對于生活在當今社會的學生來說,更是如此。他們無需經(jīng)歷太多生活的艱辛,就獲得了富足的生活條件,他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生活的苦,什么是人性的險惡,他們很難理解或感受到那些名人在苦難中努力拼搏的精神。我們倡導閱讀《名人傳》的目的就是消除或減少學生頭腦中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思想,教導他們學習這些名人敢于拼搏的精神。教師可以讀書沙龍的方式引導學生各抒己見,打開他們的思維,提升他們的寫作能力。
絕大多數(shù)初中生閱讀名著的興趣不高,究其原因在于,各種名著往往蘊含了太復雜的思想與久遠的歷史背景,對于相關(guān)知識有限的初中生來說,這也是正常的。對于教師來說,若對此不夠了解,在教學中施加一些強制性的手段給學生布置閱讀任務(wù)。比如讓學生在某個小假期回家閱讀幾本名著,然后選擇其中一本寫一篇讀后感,等等。這種做法不利于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甚至會導致一些學生語文學習成績直線下滑。所以,教師需要特別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收獲快樂,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語文教學中,讀和寫是永遠不分家的,換言之,語文教師想要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和能力,首先要從閱讀下手,而閱讀名著無疑是快速積累寫作素材的最有效的方法。為此,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語文名著閱讀,并將其與寫作有機聯(lián)系起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和寫作能力。初中語文教材中雖然也給出了許多名著閱讀的內(nèi)容,但終究只是一小部分或節(jié)選內(nèi)容,因此,為了讓學生對這些名著閱讀得更透徹,教師需要拓寬閱讀的內(nèi)容。
以《水滸傳》為例,我們對這部作品似乎非常熟悉,但究竟是不是真的很熟悉,就很難說。另外,《水滸傳》中涉及的人物角色很多,但真正問及學生了解哪些時,大部分學生都只知道武松、武大郎、西門慶、潘金蓮等幾個角色,其他的幾乎一概不知。那么,怎么改變這種情況呢?實際上,施耐庵在寫《水滸傳》的時候,通過不同的人物角色塑造了許多經(jīng)典場面,比如,魯智深倒拔垂楊柳、林沖誤入白虎堂、真假李逵、武松打虎,等等,我們可以嘗試引導學生以閱讀故事的方法來了解一個個小故事,在此過程中完成原著的閱讀。這部小說中雖然涉及的人物角色不計其數(shù),但比較典型的就是一百零八名好漢了,故可以讓學生羅列一百零八好漢的英雄事跡,通過了解這些小故事,領(lǐng)略這一百零八位好漢的人物魅力。寫作時也可以將這些小故事轉(zhuǎn)化成寫作素材,比如寫人物傳記、讀后感、閱讀書評等,這樣不僅很容易寫,也有助于提升寫作水平和寫作能力。
續(xù)寫屬于寫作方式的一種,它主要考查學生的聯(lián)想能力,也考查學生對原著內(nèi)容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在初中生的續(xù)寫練習中,我們可以將名著閱讀導入到續(xù)寫練習中,增加寫作練習的頻次,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和寫作能力。
例如,《西游記》是吳承恩筆下的一部經(jīng)典名著,其內(nèi)容主要描寫由吳承恩杜撰出來的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師徒四人,歷經(jīng)九九八十一難前往西天取經(jīng)的故事,師徒四人一路上歷盡艱險困苦,最終修得正果。由于吳承恩把這四個角色演繹得太出神入化了,以至于這部作品后來被人們拍成電影、電視劇,其中的四個主角更是家喻戶曉。當然,《西游記》中也有很多個小故事,也是以師徒四人所經(jīng)歷的九九八十一難為主要線索,比較經(jīng)典的故事如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孫悟空大鬧天宮、豬八戒吃人參果、豬八戒高老莊娶媳婦、真假美猴王、孫行者大鬧黑風山等,這些經(jīng)典的故事讀起來極具傳奇色彩。本來吳承恩塑造的這幾個主人公就屬于神話傳說類的人物,古時候因為科學不發(fā)達,才有仙俠神話之說,故吳承恩搜羅了各地的神話故事,通過杜撰神話人物寫成了這部小說,這本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很有特點,且故事情節(jié)一環(huán)接一環(huán),非常有趣,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自然愛不釋手,讀完一個小故事時,總是“欲知后事如何,馬上下回分解”。結(jié)合這一個個精彩的小故事,我們可以指導學生展開續(xù)寫練習,比如《西游記》中有一回唐僧帶領(lǐng)其他三個徒弟途經(jīng)女兒國時,女兒國國王對唐僧心生情愫,但唐僧拒絕了國王,在這種情況下,試想如果唐僧答應(yīng)了與國王成親,后果會怎么樣,可以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改寫故事結(jié)局,這更有助于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聯(lián)想思維能力,于學生寫作一些狀物的文章而言是非常有益的。
總之,在實際教學中,運用合理的方法和技巧,指導學生將名著中的經(jīng)典片段或話語應(yīng)用于寫作中,會使學生寫出的文章明顯提升一個檔次,同時也能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寫作積極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