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玲


房住不炒,綠水青山才是金山銀山。
2022年新年的第一聲“雷”,來自恒大?;◢u。恒大投資800多億元的第一個項目,海南儋州?;◢u項目39棟違法建筑被責令限期拆除。
恒大?;◢u位于海南省儋州市海灣區域,填海面積約7.8平方公里,是一個人工島,由1號、2號、3號三個島組成,規劃形態如同盛開在海中的三朵花,故取名為“海花島”。其中,1號島是?;◢u重點打造的板塊,定位為會展、購物、游樂園等文旅業態;2號島定位為高層住宅;3號樓定位為別墅。
多年前,恒大“未批先建”?;◢u,整改不徹底,似乎也是釀成海花島被拆的重要“伏筆”。
沉甸甸的“禮物”
坐落于海南島西北邊的儋州市,在全國知名度并不高,但卻擁有307公里的海岸線,是海南省海岸線最長的市,備受投資者青睞。
2015年位于儋州市地區的?;◢u第一次開售,開盤即售罄。當時創下銷售金額122.05億、銷售面積136萬平方米、認籌到訪10萬人的開盤成績,據說創造了“3.2秒就賣出一套房”的銷售奇跡。
這樣的銷售奇跡,很快,就迎來了轉折。
2017年8月10日至9月10日,中央環保督察組對海南省開展第一輪督察,點名批評儋州政府及海洋部門對恒大?;◢u“化整為零”違規審批,并要求海花島項目應停止建設,整改到位后才予以復工。
然而,2019年7月14日至8月14日,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海南開展第二輪環保督察時發現,儋州市雖于2017年8月至2018年6月間,對?;◢u未批先建等違法行為進行了處罰,但并未對違法建筑采取實際措施。
第二輪督察后,儋州市政府開始啟動對?;◢u的整改,除了39棟樓全面停工、收回預售許可證外,此前違規建設的4條涵管橋也已啟動拆除。
此后,儋州市人民政府在2020年5月10日對39棟樓下達停工令,項目全面停工,同時并依法依規暫扣39棟住宅建筑施工許可證。2020年5月11日,政府收回了39棟住宅建筑預售許可證,項目全面停售。2020年5月15日,環保部門撤銷39棟住宅建筑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到了2021年11月20日,海南省政府對外公開的《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情況》顯示,恒大?;◢u公司已制定海花島39棟建筑后續處置方案,確定轉型為酒店經營、辦公租賃、員工宿舍以及人才公寓等四種模式,所有房源堅決不得用于銷售。
但這一整改方案并未獲得相關政府部門的認可。
直到2021年12月30日,儋州市綜合行政執法局下發《行政處罰(限期拆除)決定書》,明確提出限期十日拆除這39棟住宅建筑。
終結“坐海生財”
那么,這意味著什么呢?
顯然,這就是,開發商在海南“坐海生財”的時代結束了。
眾多周知,在海南,不只是海花島一家被責令拆除。
2020年10月19日,海南舉行了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報告整改方案發布會。發布會上,除了?;◢u39棟住宅建筑全面停工,還要求葫蘆島全面拆除、萬寧日月灣的“月島”填海項目拆除、三亞鳳凰島二島項目部分拆除、南海明珠人工島項目控規調整。
過去幾十年,海南企業的算盤,兜兜轉轉,就為了找到一片海,蓋房子,坐海賣房,坐地生財。
海南興起了“填海賣房”的浪潮。2009年,海南獲批為國際旅游島,“填海賣房”更是進入“瘋狂時代”,共填出12個人工島,總面積達約4700公頃;2013年至2016年,海南省年均填海面積達550公頃,為之前20年年均填海面積的5倍。
海南省填海造地,為海南國際旅游島發展戰略的實施提供了土地與空間資源保障,可以帶來較大的社會經濟效益,然而填海造地活動又是一種完全改變海域空間自然屬性的人類海洋開發活動,控制不好極易引發海洋生態環境損害、海域自然資源破壞,海洋開發利用秩序錯亂等多種問題,從而制約沿海地區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
2017年中央環保督察組對海南省開展第一輪督察,整個海南就掀起了一場“環保行動”。海南省要求各市縣對照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中提及的多個違規違法人工島項目實施暫停建設和暫停營業。
更重要的是,這一次,海南的領導層反復強調:“海南將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減少經濟對房地產的依賴”。倘若仔細研究海南自貿島規劃,就會發現海南正在著手改變經濟結構,“減少對地產核心產業的依賴”的經濟模式。
只不過,恒大沒有成功研判趨勢,2017年,?;◢u繼續開工;2018年,?;◢u繼續賣房;2019年,海花島繼續營銷推廣。
按照過往“填海造地”模式發展的?;◢u,沒有讀懂“房住不炒,綠水青山才是金山銀山”,?;◢u項目39棟違法建筑被責令限期拆除的結局,早已寫在時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