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志華
伴隨“大智移云物鏈”(大智移云物鏈指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
等新技術的出現,審計場景也隨之發生變化,可以將這種新技術出現之前的審計場景稱之為傳統審計場景,而當前的審計場景稱之為現代審計場景。由于這兩種審計場景存在根本的差異,從而導致審計方式發生革命性的變化。
傳統審計場景是以被審主體的紙質憑證作為審計對象的,紙質證據以紙質介質為載體而形成,具有實物的物理特征,從而決定其具有存放地點的空間約束和獲取時間點的時間約束。可以稱這種審計場景為實體場景。正是傳統審計場景的這一特質,使審計方式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傳統審計采取現場審計的方式,審計主體要獲取審計證據就必須前往紙質證據形成和存放的被審主體進行現場取證。同時,為了對紙質證據背后的業務因素及相關的實物狀況進行核驗,也必須要進行現場審計。二是傳統審計必須要對紙質證據采取整體或者部分抽查的方式進行審查,這就要求對需要審查的紙質證據進行逐一審閱,以發現其中存在的各種可能的錯弊。三是傳統審計的對象物是紙質證據,必然限制審計的方法,只能對每一紙質證據進行逐一翻閱審查,從而必然降低審計效率,增加審計成本。因此,在紙質證據下,為提高審計效率、降低成本,而不得不由全面審計向重點審計轉變。四是傳統審計既然是現場審計,每一個審計項目小組在一定的時期內就只能前往某一特定的被審主體開展審計活動,從而限制了審計主體統籌安排審計項目的靈活性。
現代審計場景是以被審主體的電子證據作為審計對象的,電子證據以電子介質為載體而形成,具有虛擬性和可自由流動性特征,從而不受空間距離的阻隔和時間差異的限制。這種審計場景稱之為虛擬場景。由于現代審計場景的這一特質,使審計方式必然發生實質性的變革,主要變化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由現場審計向在線審計轉變。傳統審計以紙質證據為對象,一般只能進行現場審計。在“大智移云物鏈”等新技術的背景下,電子證據可以通過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和虛擬仿真等技術實現真實場景再現,并進行網上傳輸。因此審計主體不需要通過對被審主體進行現場取證,而是通過遠程取證實施審計,傳統審計的空間距離阻隔必然被打破,審計主體既可以不進入被審主體現場進行審計,也可以同時對多個關聯的被審主體實施協同審計。這必然降低由空間距離阻隔帶來的審計成本及提升相應的審計效率。
二是由定時審計向實時審計轉變。傳統審計是以紙質證據為對象的,其審計一般只能采取定時審計的方式。定時審計是約時審計,必須在約定的時間內對被審主體進行審計;定時審計是事后審計,必須在被審主體的業務發生并形成紙質證據后進行審計;定時審計是結果審計,通常是在被審主體的行為結果形成后進行審計。而電子證據不僅可以隨時網上傳輸,且可以伴隨業務的發生隨時獲取、隨時清洗、隨時儲存、隨時再構、隨時集中和隨時分發。這一特色使得審計必然由預定時間審計向隨時審計轉變,由事后審計向即時審計轉變,由結果審計向過程(事前、事中)審計轉變。
三是由手工審計向智能審計轉變。傳統的手工審計是通過審計人員對審計證據逐一進行審閱審查而進行的,在審計過程中主要依靠審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尋找審計疑點,發現被審主體的錯弊行為。但伴隨著“大智移云物鏈”等新技術的出現,審計主體可以利用人工智能,主要是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進行智能取證。審計主體通過構建相應的審計模型嵌入審計智能機器人,可以通過對獲取的證據進行模型比對或識別,從而尋找疑點和發現錯弊。
四是由對被審主體的行為證據審計向對被審主體行為直接審計轉變。傳統審計是以被審主體的行為證據為依據而進行的,被審主體的行為證據不是被審主體的行為本身,而是被審主體行為結果的反映,正因為如此,審計證據才有可能與被審主體的行為并不一致而形成相應的錯弊,從而形成了對傳統審計的需要和產生了相應的傳統審計方法。在“大智移云物鏈”等新技術的條件下,被審主體的行為證據與行為本身是否一致可以通過區塊鏈等技術得以較好地解決。這樣審計就可以直接對被審主體正在發生的行為進行原生取證,甚至可以直接監督相關錯弊行為的發生。
新技術使得審計場景從傳統紙質場景向現代電子場景轉變,將使得審計效率大大提高,審計成本不斷降低。審計終將由重點審計轉向全面審計。讓我們在審計領域運用新技術迎接和形成這樣一個審計新時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