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20年,全國梅毒報告發病率總體上增長,已經成為威脅國人健康的公共衛生問題。但關于梅毒你知道多少呢?
梅毒是由蒼白(梅毒)螺旋體引起的慢性、系統性性傳播疾病。主要通過性途徑傳播,臨床上可表現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隱性梅毒和先天梅毒(胎傳梅毒)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被列為乙類防治管理的病種。
蒼白螺旋體又稱梅毒螺旋體,是一種纖細的螺旋狀微生物,在室溫下運動活潑。人是它的唯一宿主,離開人體后不易生存,干燥環境1~2小時即死亡,41攝氏度可存活2小時;耐低溫,78攝氏度可存活數年。一般的消毒劑很容易將它殺死。
一期梅毒標志性臨床特征是硬下疳,潛伏期一般為2~4周。好發部位為陰莖、龜頭、冠狀溝、包皮、尿道口;大小陰唇、陰蒂、宮頸;肛門、肛管等。也可見于唇、舌、乳房等處。
二期梅毒以二期梅毒疹為特征,有全身癥狀,一般在硬下疳消退后相隔一段無癥狀期再發生。TP隨血液循環播散,引發多部位損害和多樣病灶。侵犯皮膚、黏膜、骨骼、內臟、心血管、神經系統。
三期梅毒1/3的未經治療的顯性TP感染發生三期梅毒。其中15%為良性晚期梅毒,15%~20%為嚴重的晚期梅毒。
隱性梅毒后天感染TP后未形成顯性梅毒而呈無癥狀表現,或顯性梅毒經一定的活動期后癥狀暫時消退。梅毒血清試驗陽性,腦脊液檢查正常,稱為隱性(潛伏)梅毒。
先天梅毒早期先天梅毒(2年之內)表現基本與成人二期梅毒相同;晚期先天梅毒(大于2年)與后天晚期梅毒一樣,除可出現皮膚黏膜、中樞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系統損害外,還可影響兒童生長發育,致畸,留下標記性損害,如桑椹齒、馬鞍鼻、馬刀脛、角膜瘢痕和耳聾等。
性接觸是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占95%以上。感染梅毒的早期傳染性最強。隨著病期的延長,傳染性越來越小。一般認為感染后4年以上性接觸的傳染性十分微弱?;加忻范镜脑袐D可通過胎盤傳染給胎兒,引起胎兒宮內感染,可導致流產、早產、死胎或分娩胎傳梅毒兒。一般認為孕婦梅毒病期越早,對胎兒感染的機會越大。孕婦即使患有無癥狀的隱性梅毒,也具有傳染性。
梅毒診斷必須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進行綜合分析后作出診斷。
1.病史。有不安全的性接觸史;孕產婦梅毒感染史;輸注血液史。
2.臨床表現。有各期梅毒相應的臨床表現。但如為隱性梅毒,則無明顯臨床表現。應注意自感染到發病的時間,患者皮膚黏膜、骨骼、眼、心血管系統和神經系統等表現,必要時與其他各??婆浜蠙z查。
3.實驗室檢查。梅毒血清學試驗梅毒血清學試驗方法很多,所用抗原有非螺旋體抗原(心磷脂抗原)和梅毒螺旋體特異性抗原兩類。前者有快速血漿反應素環狀卡片試驗(RPR)、甲苯胺紅不加熱血清學試驗(TRUST)等,可做定量試驗,用于判斷療效、判斷病情活動程度;后者有梅毒螺旋體顆粒凝集試驗(TPPA)、梅毒螺旋體酶聯免疫吸附試驗(TP-ELISA)等,特異性強,用于TP感染的確證。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梅毒螺旋體IgM抗體檢測。感染梅毒后,首先出現IgM抗體,隨著疾病發展,IgG抗體隨后才出現并慢慢上升。經有效治療后IgM抗體消失,IgG抗體則持續存在。TP-IgM抗體不能通過胎盤,如果嬰兒TP-IgM陽性則表示嬰兒已被感染,因此,TP-IgM抗體檢測對診斷嬰兒的胎傳梅毒意義很大。
早診斷,早治療,療程規則,劑量足夠。治療后定期進行臨床和實驗室隨訪。傳染源和性伴接受診斷和治療,治療前和治療期間禁止性交。早期梅毒經徹底治療可臨床痊愈,消除傳染性。晚期梅毒治療可消除組織內炎癥,但已破壞的組織難以修復。青霉素,如水劑青霉素、普魯卡因青霉素、芐星青霉素等為不同分期梅毒的首選藥物。梅毒治療后第一年內應每3月復查血清一次,以后每6個月一次,共3年。神經梅毒和心血管梅毒應隨訪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