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英 臺 杰 劉俊娥
(山東省聊城市第二人民醫院,山東 臨清 252600)
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是因冠脈供血不足所引發的以胸痛、胸悶為主要表現的一類心臟病,隨著病程進展患者心絞痛發作頻率遞增,如未給予適當治療易發展為不穩定型心絞痛[1]?,F代醫學治療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多推薦硝酸酯類、鈣拮抗劑等,但單純西醫治療易產生耐受性以及癥狀反跳現象,并且遠期療效欠佳[2]。中醫學認為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屬“胸痹”“心痛”等范疇,“血瘀”“痰”“濕”為其常見證候要素,瘀血痹阻是基本病機,治療應以行氣活血、通脈止痛為主[3-4]。系統評價顯示針刺可有效改善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癥狀及心肌缺血[5]。三七丹茶具有活血化瘀、止痛定悸的作用。針刺聯合湯劑治療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的確切效果已獲得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6-7]。筆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采取自擬行氣化瘀通痹針刺法聯合三七丹茶治療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血痹阻證)患者,獲得良好治療效果?,F報告如下。
1.1 病例選擇 1)診斷標準:穩定型心絞痛診斷符合《慢性穩定性心絞痛診斷與治療指南》[8]標準。瘀血痹阻證斷參見《針灸治療學》[9]標準:心痛如刺,痛有定處,伴胸悶,心煩不安,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弦澀。2)納入標準:符合以上診斷標準;年齡20~65歲;Ⅰ、Ⅱ、Ⅲ級穩定型心絞痛者;心絞痛發作每周≥2次且每日≤6次;簽署知情同意書。3)排除標準:伴重度高血壓以及心肺、肝腎嚴重功能不全;不能耐受針刺治療者;無法完成治療療程者;臨床資料不完整影響療效評價者;過敏體質者。
1.2 臨床資料 選取本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穩定型心絞痛患者88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4例。對照組男性27例,女性17例;年齡 55~64歲,平均(62.01±7.71)歲;病程2~7年,平均(4.41±0.52)年;心絞痛分級[6]:Ⅰ級6例,Ⅱ級30例,Ⅲ級8例。觀察組男性29例,女性15例;年齡53~65歲,平均(61.93±7.93)歲;病程 1.5~6年,平均(4.33±0.55)年;心絞痛分級:Ⅰ級7例,Ⅱ級31例,Ⅲ級6例。兩組一般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3 治療方法 1)基礎治療[6]:(1)非藥物:調整生活方式、戒煙酒、低鹽低脂飲食以及避免勞累和情緒激動等。(2)藥物干預:予以抗血小板聚集、擴張冠狀動脈、調脂穩斑,如拜阿司匹林腸溶片(德國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0059),每次100 mg,每日1次;單硝酸異山梨酯片(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5685),每次20 mg,每日2次;阿托伐他汀鈣片[山德士(中國)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50080],每次20 mg,每晚1次。硝酸甘油片(北京益民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1021022,規格0.5 mg/片),每次1片,必要時舌下含服。2)對照組:予三七丹茶治療。組成:三七5 g,丹參3 g,玫瑰花茶3 g;每日1劑,先加水250 mL煎煮三七、丹參至水沸后,濾渣取汁,用藥湯沖泡玫瑰花茶10 min后即可飲用。3)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行氣化瘀通痹針刺法。取穴:膻中、內關(雙)、郄門(雙)、血海(雙)、膈俞(雙)?;颊呷∵m當體位,穴位局部消毒,用一次性無菌針灸針,膻中平刺0.3~0.5寸,內關、郄門直刺 0.5~1寸,血海直刺 1~1.5寸,膈俞向內斜刺0.5~0.8寸;行平補平瀉手法,以局部酸脹感為度,得氣后留針20 min,每日1次,每周6次。兩組連續治療2周。
1.4 觀察指標 1)心絞痛發作情況:記錄治療前后患者的心絞痛發作頻率以及持續時間。2)瘀血痹阻證癥狀評分[10]:按照正常、輕、中、重對心痛如刺、胸悶、心煩不安分別記分為0、1、2、4分,得分越低改善越好。3)血液流變學指標:運用數字化無創血流動力學檢測儀檢測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黏度。
1.5 療效標準[10]顯效: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80%,瘀血痹阻證癥狀總分減分率≥70%。有效: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50%~80%,瘀血痹阻證癥狀總分減分率≥30%但<70%。無效: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50%,瘀血痹阻證癥狀總分減分率<30%。瘀血痹阻證癥狀總分減分率=(治療前總分-治療后總分)/治療前總分×100%??傆行蕿轱@效率與有效率之和。
1.6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20.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比較均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較均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心絞痛發作情況比較 見表1。治療后,兩組心絞痛發作頻率以及持續時間顯著減少(P<0.01),且觀察組顯著少于對照組(P<0.01)。
表1 兩組心絞痛發作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心絞痛發作情況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同時期比較,△P<0.01。下同。
組 別 時 間 發作次數(次/d) 持續時間(min)治療前治療后7 d治療后2周治療前治療后7 d治療后2周觀察組(n=44)對照組(n=44)2.57±0.33 1.53±0.19*△0.93±0.12*△2.61±0.34 2.21±0.27*1.44±0.18*4.73±0.58 2.25±0.28*△0.99±0.14*△4.79±0.61 3.04±0.39*1.64±0.22*
2.2 兩組瘀血痹阻證癥狀評分比較 見表2。治療后,兩組瘀血痹阻證癥狀評分明顯降低(P<0.01),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
表2 兩組瘀血痹阻證癥狀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瘀血痹阻證癥狀評分比較(分,±s)
組別觀察組(n=44)對照組(n=44)時間治療前治療后7 d治療后2周治療前治療后7 d治療后2周心痛如刺3.09±0.36 1.94±0.27*△0.93±0.14*△3.13±0.37 2.63±0.33*1.40±0.18*胸悶3.07±0.35 1.99±0.29*△0.90±0.14*△3.04±0.36 2.51±0.30*1.33±0.17*心煩不安3.05±0.34 2.01±0.27*△0.87±0.11*△3.01±0.34 2.55±0.29*1.30±0.18*
2.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3。觀察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4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見表4。治療后,兩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黏度顯著降低(P<0.01),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
表4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mPa·s,±s)

表4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mPa·s,±s)
組別觀察組(n=44)對照組(n=44)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全血高切黏度6.51±0.75 4.91±0.56*△6.44±0.72 5.33±0.59*全血低切黏度18.36±2.61 10.53±1.41*△18.44±2.65 13.03±1.71*血漿黏度2.43±0.31 1.46±0.17*△2.49±0.33 1.71±0.22*
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的病位在心,是由于正氣虧虛,飲食、情志、寒邪等引起的以痰濁、瘀血、氣滯、寒凝痹阻心脈,以心血瘀阻型多見,病機的關鍵在于心脈痹阻[11]。《素問·痹論》云“心痹者,脈不通”。多因患者的氣血虧虛,或者臟腑陰陽失調等,加之外感邪氣、飲食勞倦、寒冷及情緒失調等因素誘發引起氣機不暢、心脈瘀阻,不通則痛,而發為胸痹心痛[12]。因此,中醫治療當以行氣活血、通痹止痛為主要治則。
本研究中行氣化瘀通痹針刺法取穴膻中為心包經之募穴,氣會膻中,針刺該穴可行氣通痹,振奮胸陽。內關、郄門為心包經之經穴,針刺可益心氣、通心陽。膈俞為血之會穴,針刺可活血通脈,配血海助膈俞活血化瘀之功。諸穴合用可調理心之氣血陰陽,使之趨于平衡,臨床收效顯著。三七丹茶中三七甘、微苦,溫,可散瘀止血、消腫定痛;丹參味苦,性平微寒,主要入血分,功效為祛瘀止痛,活血通經;玫瑰花茶可理氣活血,化瘀止痛。藥理學研究表明[13],三七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可能通過過氧化物增殖劑激活受體α激活基因表達、ABC家族蛋白介導轉運以及核受體轉錄等途徑。丹參提取物制劑注射用丹參多酚酸具有抗氧化應激、減輕心肌缺血損傷、抗炎等作用,可緩解冠心病、心絞痛癥狀,促進患者預后改善[14]。玫瑰花含有黃酮、香茅醇、苯乙醇等成分,具有抗氧化活性、調節血脂等作用,能夠營養心肌、增加心肌血流量[15]。運用行氣化瘀通痹針刺法聯合三七丹茶可起到調節氣機、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作用。本研究治療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心絞痛發作頻率以及持續時間、瘀血痹阻證癥狀評分顯著少于對照組。觀察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表明在常規治療基礎上行氣化瘀通痹針刺法聯合三七丹茶治療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瘀血痹阻證)的療效明顯,可進一步改善心絞痛癥狀和中醫證候。
脂質代謝紊亂是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的主要促成因素之一,脂質沉積在冠狀動脈內膜,使動脈管腔變窄,引起血流不暢及心肌供血不足[16]。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脂質代謝異常主要表現為血中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異常升高,繼發性引起血液流變學指標改變,如血流緩慢、血液黏稠度增高等[17]。文獻報道,血管內徑壓力梯度和血液流變特征是冠狀動脈系統宏觀和微觀的流量血管阻力和組織灌注的決定因素,血液流變學異常尤其是全血黏度增高常作為心肌梗死先兆的客觀指標[18]。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黏度顯著低于對照組。表明在常規治療基礎上,行氣化瘀通痹針刺法聯合三七丹茶可進一步改善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血液流變學水平,從而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