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品 鐘 歡 賀新銘 劉 密△
(1.湖南中醫藥大學,湖南 長沙 410208;2.湖南省湘鄉市中醫醫院,湖南 湘鄉 411400)
跟痛癥是患者以足跟部疼痛為主要表現的疾病,患者在行走或站立時疼痛加重,表現為明顯的疼痛感或酸脹感,甚至是針刺感,行走不能[1]。跟痛癥的治療原則以緩解疼痛為主,以改善患者行走功能為目標[2]。目前常用的治療方式有手術治療、西藥消炎鎮痛、局部封閉治療等,雖然能起到一定的緩解疼痛的作用,但是效果欠佳,不能徹底解決足跟部炎性反應[3]。穴位注射是中醫傳統理論基礎上產生的治療技術,可刺激穴位和發揮藥物作用,治療急性疾病時能起到消炎鎮痛的作用[4]。針刀松解術能夠起到松解局部粘連,降低軟組織張力,降低炎癥反應,達到力學平衡的作用,對改善跟痛癥急性期患者癥狀、降低炎性反應作用明顯[5]。本研究采用針刀松解聯合穴位注射治療跟痛癥急性期,有效減輕炎性反應、緩解疼痛、改善癥狀。現報告如下。
1.1 病例選擇 納入標準:符合跟痛癥急性期診斷標準[6];年齡18~60歲;了解并配合本研究;足跟疼痛明顯,無穴位注射禁忌證。排除標準:凝血功能障礙者;合并有嚴重心腦血管疾患者;局部皮膚破損、感染,不適合針刀治療者;合并其他關節炎者,如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濕關節炎、骨關節炎等;嚴重糖尿病,皮膚破損不易愈合者;局部發紅、皮溫明顯增高的蜂窩織炎、痛風等;麻醉藥過敏者。
1.2 臨床資料 收集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于湘鄉市中醫醫院針灸推拿科門診就診的跟痛癥急性期患者6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0例,其中觀察組男性21例,女性9例;平均年齡(45.36±3.69)歲;平均病程(2.35±1.22)d。對照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齡(46.02±3.55)歲;平均病程(2.44±1.03)d。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比較以及疼痛(VAS)、壓痛、行走功能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批號:SXEY-2018SX071),且所有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治療方法 1)對照組:予以穴位注射治療[7],按5 mg曲安奈德+1 mL利多卡因+4 mL氯化鈉注射液配藥,患者取俯臥位,選患側大鐘及足底阿是穴2個(足跟部壓痛最明顯處),局部嚴格消毒后進行注射,大鐘穴針尖向足跟部斜刺,足底阿是穴直刺,進針后回抽,確認無出血,再緩慢推入藥物,每穴0.5 mL。無菌棉簽按壓止血,針眼處貼無菌敷貼。2)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予以針刀治療,選取局部壓痛點2~3個,做標記,鋪無菌孔巾,局部嚴格消毒,2%利多卡因0.5 mL表面局部麻醉,與骨面垂直進刀,到達骨面后,對跖腱膜縱疏橫剝3~5次。退針刀,局部消毒,用創可貼封閉切口,囑患者臥床休息20 min后活動踝關節。期間若患者有心慌心悸等不適,立即停止治療,并予以對癥處理。觀察組患者先予以針刀治療,每次針刀治療完休息半小時后予以穴位注射治療,具體操作方法同對照組。兩組患者均每3天治療1次,共3次。囑患者回家后避免局部沾水以防感染,注意休息,避免足跟負重。
1.4 療效觀察 1)癥狀積分。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8]制定:包括疼痛、壓痛、行走功能,其中疼痛采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壓痛與行走功能按癥狀輕重每項分別分為無(0分);癥狀輕微,持續時間短(1分);癥狀較重,持續時間較長(3分)。每個癥狀總分為0~3分,得分越高,癥狀越重。分別于治療前、治療結束后3 d進行評分。2)血清中炎癥因子水平檢測。分別于治療開始前、治療結束后3 d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患者血清中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8(IL-8)水平。3)不良反應: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及治療結束后是否存在出血、心慌頭暈、感染等不良反應。
1.5 療效標準[6]痊愈:癥狀積分改善≥95%,患者日常生活不受影響。顯效:癥狀積分改善≥70%,<95%,日常生活輕微受影響。有效:癥狀積分改善≥30%,<70%,日常生活受較大影響。無效:癥狀未見改善,甚至加重。
1.6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26.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比較 見表1。治療后兩組患者VAS評分、壓痛評分、行走功能評分較治療前均降低(P<0.05);組間比較,觀察組VAS評分、壓痛評分、行走功能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下同。
組 別 時間VAS評分 壓痛評分 行走功能評分治療前治療后3 d治療前治療后3 d觀察組(n=30)對照組(n=30)8.43±1.01 2.12±1.15*△8.42±1.09 5.71±1.39*2.48±0.40 0.79±0.37*△2.47±0.33 1.84±0.25*2.27±0.35 0.88±0.44*△2.23±0.41 1.64±0.32*
2.2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見表2。治療前兩組患者IL-6、IL-8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IL-6、IL-8較治療前均降低(P<0.05),但組間比較,觀察組IL-6、IL-8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μg/L,±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μg/L,±s)
組別觀察組(n=30)對照組(n=30)時間治療前治療后3 d治療前治療后3 d IL-6 8.61±2.21 2.00±1.46*△8.52±2.19 4.71±1.81*IL-8 9.48±2.40 2.39±1.37*△9.97±2.33 4.84±2.15*
2.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3。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4 不良反應情況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
跟痛癥是臨床常見的疼痛性疾病,多見于40~60歲的中年人[9],男性患者多見。跟痛癥表現為嚴重的疼痛,患者不能正常走路,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給患者帶來巨大的身心壓力[10]。關于跟痛癥的發病機制,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說法,大多認為勞損與退行性病變是主要原因[11]。其治療方法多樣,西醫治療包括手術、西藥、封閉療法、物理療法等[12],中醫方法如中藥、針灸、針刀等。跟痛癥若治療不及時,容易發展成為嚴重的足跟痛,遷延不愈[13]。在發病初期就選擇有效的治療方法非常重要,急性期的治療至關重要[14]。西醫治療在急性期能起到緩解疼痛和消炎的作用,但是效果欠佳,難以根治[15]。中醫學沒有“跟痛癥”這一病名,將其歸屬于“筋傷”“痹證”范疇,中醫認為本病的病機為患者素體正氣不足,腎主骨,肝主筋,肝腎不足,筋脈失養,足部筋膜受力不當,感受外邪,致使局部瘀血,氣機阻滯,經絡不通,不通則痛[16]。急性期治療上以疏通經絡、祛瘀止痛為主。緩解期則以補益正氣為主。中醫治療本病有獨特的優勢,針灸、中藥熏洗、中藥外敷、穴位注射、中藥、針刀等都是常用治療方法。其中穴位注射與針刀療法效果明顯。
跟痛癥急性期表現為疼痛、壓痛、行走功能障礙,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升高。本研究中對照組采用穴位注射,治療后VAS、壓痛、行走功能評分均較治療前好轉,這是因為以下兩方面:一是曲安奈德+利多卡因本身具有明顯的止痛作用,對于跟痛癥急性期患者療效明顯;二是穴位注射既可以發揮持續刺激穴位的作用,也可以發揮藥物的作用,應用于疾病急性期具有明顯作用[17]。大鐘穴位于足內側,附著于跟腱,周圍血管、神經豐富,選取大鐘穴予以穴位注射可以發揮穴位刺激作用,促進經絡疏通,還能刺激局部神經,提高感痛閾[18]。選擇阿是穴予以穴位注射可以調和氣血失調,疏通經絡。現代醫學研究也表明穴位注射能夠降低神經性興奮、提高痛閾。
針刀療法是中醫經絡理論與西醫解剖學結合的新療法,通過切割、疏剝,達到疏經通絡、活血祛瘀、消炎止痛的效果[19]。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IL-6、IL-8水平低于對照組,這與針刀松解可以促進局部積液吸收,促進炎性因子吸收,抑制炎癥反應[20]有關,表明針刀松解具有不錯的消炎止痛作用。足跟痛是一種無菌炎癥反應,由于患者筋膜長期損傷而導致,小針刀是傳統治療方法與現代西醫技術相結合產生的全新的閉合性的手術,能夠有效消除炎癥反應。小針刀療法具有松解剝離、解除粘連、神經卡壓、刺激穴位、疏通經絡的作用[21]。針刀松解療法主要針對跟痛癥的發病原因,采取提插切割、針刺、通透疏剝和縱疏橫剝等多種手法,以達到通絡止痛、活血化淤的臨床效果。從西醫角度而言,該療法主要是通過針刀切、刺、剝和松等手法,以引流高張力滑囊、松解跖腱膜以及降低跟部脂肪墊壓力等方法發揮消炎止痛的作用。小針刀治療方法能夠對病變部位進行直接松解、剝離以及切割患者患足的病變部位,應用針刀松解跖腱膜中央部和內側部軟組織粘連、纖維瘢痕處,解除病變局部血管神經的壓迫和牽拉,消除物理病理性應力狀態,減小局部負荷,緩解高張力,減輕組織壓力。治療后觀察組VAS評分、壓痛評分、行走功能評分低于對照組,表明針刀松解聯合穴位注射止痛效果更明顯,這是因為針刀松解治療跟痛癥能夠放松局部肌肉痙攣,降低組織壓力,恢復力學平衡[22],改善局部循環,有效緩解疼痛[23],患者疼痛減輕,對于改善行走功能具有積極作用。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且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表明兩種治療方法都比較安全,但是針刀松解聯合穴位注射總體療效更佳。
綜上所述,針刀松解聯合穴位注射治療跟痛癥急性期療效明顯,能夠有效降低炎癥因子水平,減輕炎性反應,緩解疼痛,改善患者行走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