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樊莉莉
融合教育是指普通幼兒園積極響應特殊兒童的差異化需求,創建接納式的環境,提高個別化教育質量的模式,是當前幼兒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融合教育可以讓更多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幼兒享有在普通幼兒園接受教育的權利。幼兒的差異性是珍貴的育人資源,尊重、認可這樣的差異,引導幼兒展開同伴互助的幼兒園一定是溫暖美好、向上向善的,從這樣的幼兒園走出來的孩子也會是充滿人文關懷的。從面對特殊兒童時的彷徨和不知所措,再到接觸到“融合教育”這個教育理念,筆者發現融合教育讓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有了新的認知。通過融合教育,特殊兒童可以從剛入園時的抵觸、害怕,到慢慢適應、慢慢嘗試,再到融入集體與普通兒童一起生活、游戲、運動、學習,他們能得到更好的發展,也能感受到教育的溫度。
特殊兒童在身心發展方面有某種缺陷或發展較為滯后,但他們仍舊是獨立的生命體,需要獲得更多的尊重與支持。教師應為特殊兒童創建一個平等的學習環境和良好的生活氛圍,深化二期課改背景下普教與特教共同發展的教育內涵,尊重、珍視幼兒的差異,對特殊兒童進行更有針對性的個別化教育,以滿足每名特殊兒童的需求,讓他們在接納和融合中更好地融入集體生活,健康快樂地成長。
皓皓是名男孩,他出生于2017年,在上海新華醫院鑒定為智力障礙,非言語能力低于平均。他在11個月的時候會走(跳過了爬),2歲左右會叫爸爸、媽媽,3歲左右會說簡單的詞。由于父母工作忙,皓皓多由祖輩照料,平時語言交流較少,生活自理能力一般。
皓皓在語言和智力發育方面遲緩,只會說“爸爸、媽媽”等一些簡單的疊詞。皓皓的認知水平低、語言溝通能力弱,有時無法安靜地坐在座位上,喜歡到處跑。當需求得不到滿足時,他會出現哭鬧、發脾氣等行為。
特教老師對皓皓進行了評估,發現他在語言、認知、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存在問題,其認知水平低、語言表達能力差,沒有掌握正確表達的方式,因而經常表現出哭鬧、發脾氣等負面的情緒和不良行為。
筆者落實融合教育理念,確保在幼兒園所有幼兒的活動只要是適合特殊兒童的,都會給予特殊兒童同樣的機會。皓皓是大班段,他在普教班進行融合,筆者采用了多種方法,在生活、游戲、運動、學習等一日活動中開展融合教育,在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培養皓皓的生活自理能力。
1.生活方面:正確示范,建立自信。在生活方面,筆者將每一個任務拆解成多個小步驟,正確示范并幫助皓皓完成每一個步驟,直到他能夠獨立完成。同時,筆者利用兒歌、故事等方式引導皓皓學習自主如廁、穿脫衣物、進餐等,并改掉了他以往先吃白米飯再吃菜的不良飲食習慣。此外,筆者還鼓勵皓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逐步培養他的生活自理能力。
2.游戲方面:用心接納,交往合作。在游戲方面,筆者鼓勵、引導皓皓與同伴進行交往,以期通過游戲中的互動、幫助、合作、共享等讓皓皓獲得積極、快樂的游戲體驗,從而發展他的認知能力、語言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等,幫助他更好地融入 集體。
3.運動方面:支持參與,享受運動。皓皓喜歡運動,筆者便搭建運動平臺,提供各種運動器械,帶領他玩幼兒園操場上的滑滑梯、平衡木、攀爬架等,讓皓皓投入他所喜愛的運動項目中,以增強皓皓的運動技能、平衡能力、身體協調能力等,從而增強皓皓的自信心,促進他的健康 成長。
4.學習方面:游戲教學,激發學習興趣。筆者為特殊兒童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鼓勵特殊兒童和普通兒童一起學習,幫助他們融入集體。筆者根據皓皓的實際情況,為他制定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包括知識技能、心理、情感、社會適應等多個方面。在學習活動中,筆者利用游戲化的教學,激發皓皓參與學習的興趣,同時提供便于操作的材料,讓皓皓在實踐操作中感受、思考和學習。此外,筆者還靈活運用小組學習、同伴合作學習等形式,盡量為皓皓提供練習、表現的機會,以幫助皓皓獲得更好的發展。
教師應尊重、重視特殊兒童的差異,安排一定時間進行個別化訓練,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幼兒提供補償教學,以滿足不同兒童的發展需求,使其獲得更好的發展。筆者根據皓皓的評估情況和身心特點,為皓皓制定了適合他的個別化教育計劃,并做了個別化康復訓練記錄(表1、表2、表3、表4,見下頁)。筆者找準皓皓的學習起點,補償其缺陷,讓他在幼兒園期間獲得適宜的教育與支持。筆者還制定學期課程和特殊課程,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在幼兒園對皓皓進行生活自理能力、語言溝通能力、認知能力的個性化訓練,以期激發他的潛能。

表1 個別化康復訓練記錄(1)

表2 個別化康復訓練記錄(2)

表3 個別化康復訓練記錄(3)

表4 個別化康復訓練記錄(4)
1.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生活自理訓練實際上就是衣食住行的訓練,它主要包括穿脫衣物、飲食、如廁、睡眠等方面的訓練。筆者引導皓皓學習穿脫衣褲,引導他學習區分左右鞋子并正確穿上鞋子,培養他不挑食、不偏食的好習慣,鍛煉皓皓自主如廁、用毛巾洗臉等技能,逐步增強他的生活自理能力。
2.語言溝通能力方面。訓練特殊兒童的語言能力可以首先從非語言能力開始,引導他們用肢體動作表達想做的事情。其次是增強他們的語言理解能力,幼兒只有聽得懂話才能執行任務和達成目標,教師可以從簡單的動作模仿開始,培養特殊兒童的語言理解能力。最后鍛煉他們的構音器官,讓他們學著表達簡短的詞句。在幼兒有了說話動機并明白簡單話語的意思后,教師可以訓練幼兒的構音器官,讓幼兒漸漸練習發音。
3.認知能力方面。認知能力是幼兒憑借感官知覺獲得的,幼兒的動作、語言、技能、行為習慣、品質等的形成和發展都離不開模仿。筆者逐步提高皓皓的視、聽覺注意力,強化其視、聽覺記憶,引導皓皓理解并模仿情緒,讓他持續注意某一活動和持續聆聽說話的聲音,模仿一些簡單的動作、語言、面部表情等,以逐漸增強其認知能力。
家庭是幼兒生活的主要場所,特殊兒童的融合教育少不了家庭的參與。筆者與皓皓的家長建立起有效的溝通,把握好家長的教育需求,并在平時利用家訪、入園、離園等時間與家長進行友好的溝通,讓家長了解融合教育的相關知識,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育兒觀念,指導家長解決在家庭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各 種問題。
筆者還利用宣傳屏、家長講座、班級微信群等多種途徑,向皓皓家長介紹幼兒園的活動安排,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活動信息、教育內容等,并通過照片、視頻等拍攝記錄兒童的行為,再配上一些簡單的文字介紹,讓家長及時了解兒童在園的生活與學習情況,而家長也會評價兒童的活動表現,從而實現家園共育。
開展融合教育的過程不僅是幫助特殊兒童融入集體的過程,還是促使家長改變教育觀念,與教師共同教育兒童的過程。只有家園合力,才有利于融合教育的實施,才能真正在融合教育中形成家庭、幼兒園的良性互動,增強教育效果。
綜上所述,融合教育為“不一樣”孕育了更多的可能,可以幫助特殊兒童融入集體,讓特殊兒童與普通兒童建立友誼,進而相互學習、相互影響、共同成長。在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兒童能享受來自同伴的接納與認同,形成善良、友愛等品質,樹立努力進步的信念和信心,他們會表現得更努力、更陽光、更愿意克服障礙。作為特教班的教師,要在融合教育中讓特殊兒童更好地融入集體,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