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康仁德
整本書閱讀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內容,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體驗閱讀、享受閱讀的同時,增長見識,拓展知識面,增強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在本文中,筆者結合小學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討了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方法,以期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
在傳統的教育理念主導下,部分小學語文教師甚少關注整本書的閱讀。對于小學生而言,閱讀的目的是養成閱讀習慣、探索閱讀方法、積累閱讀經驗、發展自身的語文核心素養,閱讀對他們的學習和成長有著重要意義。但是在實踐中,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對學生的要求僅停留在課文理解和生字認知的基礎上,并沒有對學生的整本書閱讀有明確的要求,在他們看來,小學生能理解教材選文就能增強閱讀能力,沒必要額外實施整本書閱讀教學。另外,教師平時的教學任務較重,如果再加上整本書閱讀教學,會加重教師的教學負擔。因此,教師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顧及每一名學生的閱讀情況,也無暇為學生開展專門的整本書閱讀教學。
整本書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部分教師在閱讀書目的推薦上存在較多問題。一是教師對學生閱讀書目推薦頻率較低。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涉獵的書籍不多,因此,語文教師推薦的閱讀書目對增強他們的閱讀能力至關重要。但是部分教師的推薦頻率低,這限制了小學生整本書籍的閱讀速度。二是教師對如何選擇書目缺乏規劃。在實際的整本書閱讀教學中,部分教師沒有根據自己所帶年級學生的特點,為學生量身定制一套書目的選擇計劃,也沒有思考自己的學生適合閱讀什么樣的書籍、什么樣的書籍學生會感興趣、學生能在規定的時間內閱讀多少本書、學生閱讀書籍參考的標準和依據分別是什么等問題。三是有些教師給學生推薦的書籍題材比較單一,學生容易失去閱讀的興趣。筆者認為,教師推薦的整本書閱讀書目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程度,且門類齊備、體式多樣。
小學生因為認知水平的限制,缺乏對整本書進行完整閱讀的方法,很容易半途而廢,因而教師的方法指導便顯得至關重要。但是在現實中,有些語文教師為小學生提供的閱讀指導方法存在問題。一方面是教師只是為學生推薦了書目,讓小學生自主閱讀,并沒有提供實際的閱讀方法和策略上的指導;另一方面,部分教師將整本書的閱讀指導等同于教材中的課文講解,在方法和內容指導上追求精細化,卻略顯雜亂,抓不住重點,使得學生無所適從。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里,小學生的整本書閱讀環境都不太理想。學校的閱讀環境不理想主要表現為學校既沒有為小學生創設整本書閱讀的氛圍,也沒有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使得學生對整本書閱讀的興趣不高。通常情況下,教師會給學生布置整本書閱讀的任務,讓學生自主完成,至于學生的閱讀進展、閱讀效果如何,教師并沒有對學生進行動態的、全方位的監督。在家庭環境中,部分小學生的父母自身沒有閱讀習慣,在家經常玩手機,學生缺乏一個完整、溫馨的閱讀環境。此外,部分學生的課外時間除了完成各種家庭作業,還要上各種興趣班,開展整本書閱讀的時間較少。
在對學生的整本書閱讀情況進行評價時,部分小學語文教師依據的是學生的讀書筆記。小學生的讀書筆記大多是好詞好句的摘抄,有些小學生做讀書筆記的目的是應付教師的檢查,至于整本書的具體內容是什么,自己有哪些閱讀收獲,他們可能并不清楚。此外,在對小學生的整本書閱讀進行評價時,評價者主要是教師,評價主體略顯單一。
教師實施科學、有針對性的指導措施,可以讓小學生掌握閱讀技巧。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和特點,為他們提供科學的閱讀方法指導。比如,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教師可以推薦一些有趣的繪本故事,利用圖文結合的方法,教會他們閱讀。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在閱讀這些精美的畫面中充分發揮想象力,去聯想畫面中的人物想要做什么、為什么要這么做。如在閱讀《猜猜我有多愛你》這本繪本故事時,教師可以先讓小學生看圖,然后詢問學生:“圖中的大兔子是誰?它愛小兔子嗎?為什么?在實際生活中,你知道愛是什么嗎?你是如何去表達自己對他人的愛的?”小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不僅能讀懂故事,還能鍛煉自身想象力和創造力。針對小學高年級學生,教師可以根據他們的認知特點,引導他們對一本書進行精讀、略讀,并做讀書筆記,從而讓小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有能力去完成整本書的閱讀。
在對小學生的整本書閱讀進行評價時,教師應該改變過去以自己為評價主體、評價內容單一的情況。
語文課程評價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學習,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在對小學生的整本書閱讀進行評價時,教師應該基于這一根本目的,通過教師評價、家長評價、學生互評、學生自評等多元主體的評價形式,讓小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科學、公正的綜合評價。在評價內容上,教師不僅要評價學生的讀書筆記,還要從閱讀的情感、閱讀的熱情和激情、閱讀習慣、閱讀時間、閱讀過程等方面對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評價。為了讓評價結果更加客觀和全面,教師可以制定一份翔實、科學的評價標準和體系,以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施教過程中,巧用小組合作這種學習方式,可以增強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效果。比如,教師可以選擇一本書,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各小組共讀一本書,然后讓各小組開展分享讀書心得、復述書中的故事、分析書中一個人物、抓取文中一些描寫特點等活動。教師通過創新小組合作閱讀的形式,能夠將小組合作閱讀的作用發揮到極致,使學生在小組分享中博采眾長、取長補短、拓展思路,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在小組合作閱讀中,教師應該注意以下三點。首先,教師要明確小組合作閱讀的思路、目標。小學生的合作形式是多樣化的,教師要讓小組合作閱讀的路徑更加清晰,引導小學生在合作閱讀的基礎上,明確閱讀目標和閱讀任務,提高閱讀效率。其次,教師要為學生營造良好、和諧的閱讀氛圍,激發每一名學生的參與熱情。在小組合作閱讀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合作閱讀的引導,促使小學生轉變閱讀思路,不能硬讀、強讀,而是要靈活運用粗讀、精讀、細讀、跳讀的方法,快速、有效地完成整本書閱讀的任務。最后,教師要在小組合作閱讀過程中,采用有效手段激發每名學生的參與熱情,達到高效閱讀的目的。
比如,在《稻草人》這本書的閱讀中,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閱讀的形式,在小組內進行分工,如讓甲同學粗讀,把握整本書的大致脈絡,了解整本書的基本內容;讓乙同學抓住某一個人物細讀,尤其是對某一個人物的描寫章節要細中求細,抓住人物的個性與特點;讓丙同學選擇幾個大家認同的、情節新穎有趣的章節進行閱讀,并從這些章節中找到一些描寫特別優秀或有特點的內容;等等。這樣,一個閱讀小組就能在規定的時間內讀完整本書,而且還能準備好分享的內容。這種小組分工合作的閱讀方式,多方向、多渠道、多角度地讓學生了解閱讀內容,使學生有更多的收獲,還能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增強學生的成就感。
小學生年齡小,他們對于閱讀內容的選擇沒有目標性。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整本書閱讀中幫助學生選擇適合的書籍。首先,教師推薦的書籍的內容不能太難、故事不能太復雜,要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可以推薦一些故事簡單、語言幽默風趣的書籍,如《三毛流浪記》《阿凡提的故事》《寶葫蘆的秘密》等。其次,教師要為學生推薦具有趣味性和知識性、能拓寬學生視野的書籍,如《詩詞中的科學》《神奇的符號》《漢字的故事》《天方夜譚》等。最后,教師要為學生推薦厚度適中、難易適度的書籍。小學生的耐心不足,教師給他們推薦書時要選擇頁數相對較少的書籍,使學生沒有壓力,且能在短時間內讀完一本書。如果頁數太多,書籍太厚,十天半個月都讀不完,學生要么喪失閱讀熱情和好奇心,半途而廢,要么硬著頭皮讀下去,但收獲不多。因此,教師要采取循序漸進、逐步加深的方式,分階段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小學階段正是培養學生閱讀習慣的重要階段,教師不僅要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多進行整本書的閱讀,還要定期組織讀書活動,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在每年的世界讀書日,教師都可以組織讀書活動,讓學生推薦一本書,鼓勵學生采用多樣的方式,把該書分享給更多的同學。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又能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有促進作用。
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方法有很多,尤其是現在信息技術發達,閱讀的渠道眾多,學生隨時可以借助信息技術進行靈活閱讀。但是,要想讓學生真正從閱讀中獲得營養、增長見識、提高認識,筆者認為整本書的閱讀是最好的方式。因為作者在創作整本書時傾注了很多的情感與思想,而且書的故事脈絡完整、人物形象飽滿,能夠給學生更多的啟發與教育,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而且對于學生的情感培養、思想認識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現在快餐文化盛行,如果沒有整本書厚重的文化內涵加持,發揮價值導向作用,小學生極易在這種閱讀環境中迷失自我。所以,教師要重視小學生的整本書閱讀,向學生傳授閱讀整本書的方法,使學生能夠在閱讀中發現精彩、提升自我,同時,這也為語文教學效率的提高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