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明華
繪本是一種以圖畫為主、文字為輔的圖書形式,具有內容簡單、色彩豐富、對幼兒吸引力強的特點。在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場景的教學活動靈活選擇不同的繪本資源,以繪本資源豐富幼兒精神世界,以直觀生動的方法向幼兒傳遞基本知識與生活常識,進一步落實幼兒教育目標。
在幼兒園數學教學場景內應用繪本資源,可以讓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直接而生動,更好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也可以輔助教師將生活與數學巧妙結合,或者將數學知識巧妙融入有趣的繪本故事中,進一步豐富幼兒的學習過程。
教師要想將繪本資源有效地運用于幼兒園的數學教育教學中,就應當先明確數學教育教學活動的目標,依據目標定向規劃繪本資源的運用,合理設計以繪本資源為基礎的數學教學活動。
以幼兒園小班數學教育活動為例,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學習序數。小班幼兒剛開始接觸數學,其學習的數學知識較為簡單,教師可以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具體的生活現象。教師可以設定以下的教學目標:幼兒在繪本中能發現序數現象、認識序數;閱讀繪本故事,產生對序數的興趣;能夠用自然數表示物體排列的次序關系,說出物體排第幾;對生活中的“排序”產生興趣并且能主動探索。
教師要合理設定教學目標,利用繪本資源合理設計教學活動,進一步強化繪本數學教學活動的導向,讓幼兒可以在繪本數學教學中學習課程知識,逐漸領會序數的趣味性,形成對數學學習的熱愛。
對于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來說,可用的繪本資源十分豐富,其種類繁多、內容多樣、形式不同。這些繪本資料在幼兒數學活動中的利用效果也存在一定差異,比如完全以數學為核心的繪本能夠起到傳遞數學知識的作用,而綜合科學類繪本則能起到輔助幼兒理解數學知識的作用。再如,圖畫類繪本可以激發幼兒的興趣,立體書類的繪本則可以輔助教師組織幼兒開展數學實踐探索活動,具有一定操作性。因此,教師在選擇繪本時,應當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結合幼兒的學習傾向、興趣特征進行選擇。比如,幼兒對有趣的童話故事感興趣,教師可以主要選擇趣味童話主題的繪畫類繪本;若幼兒對手工操作活動感興趣,則可以選擇附帶手工操作材料的數學繪本。同時,教師還應當從幼兒的角度出發,綜合考量幼兒的心理水平與年齡特征,逐漸加深對繪本的研究,選擇故事情節有趣、具有較強教育輔助作用的繪本。
以中班幼兒數學教學活動 “時間方位的初步知識”為例,這次數學活動的目標是通過數學活動讓幼兒能理解時間概念,如早晨、晚上、昨天、今天等;能夠知道一周7天的名稱及其順序;認識時鐘,知道時鐘的用途,了解正點與半點等。根據數學活動內容,結合幼兒的年齡特征、興趣特點與認知水平,教師選擇了《好餓好餓的毛毛蟲》這一數學繪本,組織幼兒閱讀繪本。在講述毛毛蟲破繭成蝶的故事中,幼兒能了解不同的時間概念,且在繪本圖畫的輔助之下更加直觀理解“早晨、晚上”“白天、黑夜”“正點與半點”等時間概念。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利用繪本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時間的概念,以有趣的故事情節吸引了幼兒的興趣,進一步輔助幼兒理解時間概念。
在利用繪本資源時,教師應當注意數學學科的嚴謹性,在呈現繪本故事時適當對繪本進行調整,促使繪本資源的利用更加 合理。

將繪本資源運用于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全面了解所選擇的繪本資源,做足教學準備,合理制定教學方案與計劃,確保對繪本的靈活應用,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繪本的作用,加強幼兒對繪本內數學現象、數學知識的感知。在幼兒園內,一些年齡較小的幼兒在學習繪本數學知識時,對顏色比較感興趣,教師可以將繪本內的圖畫顏色進行對比,或者增加繪本內的顏色;一些幼兒對實物數量感知更敏銳,教師則可以將繪本內的事物以實體化的形式呈現給幼兒, 將相應數量的水果、蔬菜等拿給幼兒,讓幼兒利用實物數一數、看一看。
以上述的序數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根據繪本內故事,利用餅干讓幼兒學會用自然數表示物體排列的次序關系的方法。也可以按照繪本內的數學表現邏輯,讓幼兒排好隊,并數一數自己在隊伍中的位置。
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讓幼兒的數學學習活動更貼近現實,這樣既可以發揮繪本輔助理解的作用,也可以增強繪本資源運用的靈活性與合理性,讓幼兒在有趣的繪本輔助數學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形成數學思維,促進幼兒的成長與發展。
教師應當認識到繪本資源內富含豐富的美術元素,指導幼兒閱讀繪本時,教師應當引導幼兒觀察繪本,體會其中的美感,進一步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強化幼兒對美的感受。
以中班幼兒的美育為例,教師引入《小蝸牛的新房子》這冊繪本,提出要求為:“請大家觀察畫面,看看畫面中都有哪些小動物,這些小動物都有哪些特征,它們是什么顏色的?小蝸牛是什么樣子的?哪一部分是小蝸牛的房子呢?”引導幼兒逐步觀察繪本內容。在幼兒描述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進一步給予提示:“小蝸牛的房子像什么呢?請大家結合小蝸牛的房子為其他的小動物也建造一些房子吧。”再進一步引導幼兒進行想象與繪制。
在這次美育活動中,教師借助繪本資源給予幼兒更多觀察的機會,讓幼兒在觀察的過程中直接接觸美,之后引導幼兒想象與創作,讓幼兒在發現美的基礎上創造美與表達美,從而逐步推進幼兒在本次美育活動中的發展,實現對繪本資源的有效利用。
在幼兒階段,為了更有效地達成幼兒健康教育的目標,教師可以將繪本資源運用于健康教育場景內,以豐富的繪本資源拓展 健康教育的內容與形式,增強健康教育的趣味性,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
教師在幼兒園的健康教育場景內利用繪本資源,應當確保繪本資源的豐富性。教師利用繪本資源開展健康教育活動,不需要大量購買繪本,而是要讓幼兒開動腦筋,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完成健康主題繪本的制作,進一步強化幼兒的主觀感受,讓幼兒在有趣的活動中了解健康常識,同時也可以為幼兒提供更加豐富的繪本資源。
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兒園健康教育的基本內容之一,主要是讓幼兒能夠學會自己洗手、吃飯、收拾桌椅,具備自己穿衣、按時睡覺等良好的生活習慣。在幼兒園的健康教育活動中,教師組織幼兒學習生活自理知識,可以引導幼兒:“讓我們一起數一數生活中應當具備哪些自理能力吧。”引起幼兒的興趣,帶領幼兒學會“飯前便后要洗手”“進門脫衣掛起來”“睡覺前后上廁所”“自己玩具要收好”等自理常識。之后,教師可以給幼兒展示關于生活自理的繪本,并告訴他們:“這是小熊寶寶根據自己的生活自理需求給自己制作的繪本,我們也制作一個這樣的繪本如何?”同時給幼兒提供與生活自理有關的圖形貼紙、兒童剪刀、色彩卡紙及各種不同的裝飾物。之后,教師帶領幼兒一起選擇符合他們需求的與生活自理相關的圖形貼紙,設計貼紙的背景和周圍的圖形,根據幼兒在幼兒園的生活經歷設計《我們自理》的故事情節,完成繪本的制作,讓幼兒進一步形成對生活自理常識的記憶與理解。
這樣的繪本資源活動,既可以豐富健康教育的過程,充分調動幼兒參與學習活動的興趣,也可以避免反復購置大量的繪本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
在幼兒園的健康教育中,為了進一步加強與家長的交流,教師可以與家長一起,利用繪本資源組織健康教育活動,在豐富幼兒參與感受的同時強化健康教育的教學成效。
根據幼兒健康教育的內容,教師可以選擇與衛生習慣相關的繪本作為家園合作教學的素材,設計“講衛生的我”主題活動。活動分為“文斗”和“武斗”兩種活動形式,家長與幼兒為一個隊伍,共同閱讀繪本資料,互相進行比拼,決勝者可以獲得一個水滴小衛士公仔。在主題活動中,“文斗”就是教師從繪本資料中提前準備好關于生活清潔與衛生的常識,以選擇題、填空題、場景題的形式,要求每組親子在120秒內盡可能多地回答問題,以正確答題數量為準;“武斗”就是指幼兒和家長對繪本中提到的講衛生的良好習慣進行演示,盡可能全面、正確地演示操作方法。其余未參與的親子小組圍觀。
這樣的親子活動不僅可以進一步強化幼兒對衛生的認識,同時也可以加強家長的健康教育意識,一方面,讓家長在這次活動中將自己知道的衛生知識傳授給幼兒,另一方面,讓家長能夠在今后的家庭生活中利用這次活動內提到的衛生常識要求幼兒,在生活中影響幼兒的行為與觀念。
綜上所述,繪本資源是幼兒園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資源,能夠被靈活運用于各種環境,大大提升教育教學活動的有效性,獲取更好的教育效果。教師應當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和教育類型選擇合適的繪本,在教學過程中利用繪本資源適當調整教學內容,豐富活動過程,滿足幼兒交流、探索、閱讀、思考等一系列需求,讓幼兒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獲得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