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 瑤

當前幼兒園教師普遍意識到游戲教學在幼兒教育階段的優勢與重要性,并在日常的教育培養中嘗試應用游戲教學方式。教師將生活材料應用到游戲教學中,能夠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在豐富幼兒游戲教學的同時,有效提高幼兒教學的質量與效率。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生活材料對幼兒游戲教學的重要性,闡述了當前幼兒園游戲教學的開展情況,提出了在幼兒園游戲教學中應用生活材料應遵循的原則,探究了在幼兒園游戲活動中應用生活材料的對策。
幼兒教育階段,教師在組織開展各項幼兒教育教學活動時都要考慮到幼兒未來的學習、發展與生活,在生活和游戲中逐漸培養幼兒的思維與習慣。幼兒園選擇應用到游戲教學中的生活材料都是一些常見的材料,且對幼兒來說操作難度不大。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鼓勵幼兒大膽發揮自身創造力與想象力,嘗試將各種各樣的生活材料應用到游戲活動中,可以讓幼兒進一步了解生活。此外,教師在組織幼兒參與手工活動的過程中,通過讓幼兒收集廢舊的快遞盒、牛奶盒、塑料吸管等制作手工作品,能夠激發幼兒對游戲活動的好奇心與探索欲。
生活材料可以為整個游戲教學活動錦上添花,教師將生活材料應用到游戲教學活動中,能夠為幼兒提供參與游戲創建過程的機會,強化游戲活動的吸引力,提高游戲活動的探索性。由于年齡尚小,且正處于身心成長發展的階段,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存在追求完美的心理,希望能夠達到教師滿意的效果。因此,絕大多數幼兒在游戲中會進行創新嘗試,認真完成每個游戲步驟。幼兒參與游戲的過程也是其獲得技能與信息的過程,教師在利用生活材料組織幼兒進行游戲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引導幼兒 端正學習態度,吸引幼兒積極參與其中。
應用生活材料組織開展的游戲活動對幼兒來說更有親切感,能夠迅速帶領幼兒進入游戲活動中。這樣的游戲活動不同于多媒體下的游戲活動,教師不用擔心幼兒的操作能力,幼兒可以自行探索游戲的過程與方法,這可以突出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讓幼兒獲得更好的游戲 體驗。
從當前我國幼兒教育發展情況來看,教師不僅要重視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還要落實心理、藝術、衛生等領域知識的滲透與引導。教師要嘗試應用具有通用性、靈活多樣、高質高效的教學模式,達到理想的教學成效。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教師將生活 材料應用到幼兒游戲教學中,為幼兒構建相應的教學環境,能夠促進各項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師通過為幼兒構建生活化的情境,將幼兒在生活中獲得的真實經驗與游戲經驗應用到游戲活動中,有助于增強游戲活動的效果。因此,將生活材料應用到游戲教學中是幼兒教育的嘗試,也與當前幼兒教育教學發展相符。
大多數幼兒的認知水平并不高,在參與教學活動時對教師的依賴性較強,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僅應用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則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而游戲教學在效果方面更為理想,但從具體實踐情況來看,部分教師并沒有掌握游戲教學的真諦,取得的游戲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另外,個別幼兒園游戲活動的開展缺乏專業性,部分教師為幼兒選擇游戲活動時沒有考慮到幼兒的實際情況,導致整個游戲教學活動的質量與效率難以得到保證。
其一,安全性。保證材料的安全性是材料選擇的基礎性原則,幼兒身體的靈活性相對較差,且安全意識不強,教師在材料選擇方面要避免一些易碎、尖銳等材料。其二,環保性。在組織幼兒參與游戲教學活動時,教師要具備環保意識與資源保護意識,向幼兒滲透環保理念,讓幼兒在生活中收集一些廢棄或陳舊的物品。其三,針對性。可用于幼兒游戲教學中的生活材料有很多,只有提高材料選擇的針對性才能幫助幼兒思路清晰地應用材料,達到預期的游戲教學效果。其四,開放性。生活材料是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材料,幼兒對不同材料的用途有固定的認知。教師在為幼兒選擇生活材料時,要鼓勵幼兒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將在生活中常用的材料應用于游戲活動中。
在物質資源豐富的環境下,可供選擇的教育資源也在不斷增加,幼兒園教師在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時要從幼兒熟悉的生活環境入手,為幼兒構建生活化的游戲教學環境。例如,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活動室為幼兒構建超市情境,帶領幼兒參與超市購物的游戲活動。這樣的游戲活動對幼兒來說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可以引導幼兒形成正確的消費理念,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教師通過具有生活性的場景與材料,能夠引導幼兒更好地融入社會環境中,有利于培養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
在幼兒教育中,教師要重視向幼兒滲透傳統節日文化。在開展游戲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利用一些具有節日文化氣息的生活材料幫助幼兒了解傳統節日,向幼兒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例如,教師可以在端午節開展具體的游戲活動,給幼兒準備糯米、粽葉等材料,讓幼兒嘗試包粽子。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讓幼兒了解端午節的由來,知道端午節的風俗習慣,向幼兒滲透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文化,激發幼兒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
為了讓幼兒對一些生活中的物品有基本的認知,具有基本的生活常識,教師可以利用生活材料,為幼兒設計一些照顧小寶寶的游戲,讓幼兒將自己生活中喜愛的玩偶當作小寶寶,然后收集毛巾、衣服、奶瓶等生活材料,讓班級中的每個幼兒都參與進來。教師利用生活材料開展這樣的游戲活動能夠讓幼兒對小寶寶常用物品的用途有所了解,具有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識,力所能及地為父母提供一些幫助,有利于培養幼兒對父母的感恩之情。
教師可以嘗試應用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視的材料,在增強游戲活動趣味性的同時,培養幼兒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送快遞”的游戲活動。幼兒對快遞員并不陌生,在實際的游戲過程中,幼兒要準備一個背包裝快遞,然后開始自己的快遞投放工作。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為幼兒設置層層關卡,在提高游戲難度的同時,豐富游戲內容,從而實現對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在整個游戲過程中,一些在生活中容易被忽視的材料都能派上用場,同時還能培養幼兒穿 衣服、系扣子、拉拉鏈、系鞋帶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此外,這個游戲還能讓幼兒意識到每個職業都不容易,每個職業都應受到尊重。

在幼兒園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培養幼兒的交通安全意識,確保幼兒能夠安全健康成長。為此,教師可以根據交通安全教育的內容,利用生活材料開展游戲教學活動。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生活材料可以用于模擬幼兒熟悉的交通環境,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學會識別交通信號燈,增強交通安全意識。例如,在“小小交警”游戲中,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利用廢舊的紙板、彩筆、飲料瓶、泡沫板等制作交通信號燈、斑馬線等,將幼兒的腳踏車、滑板車視為馬路上行駛的機動車輛,然后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依次扮演交警、行人、駕駛員,通過這樣的方式教會幼兒如何識別交通信號等,培養幼兒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
綜上所述,在幼兒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生活材料組織開展各種各樣的游戲教學活動,讓幼兒具有基本的生活常識,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與社會適應能力。同時,教師應認識到生活材料在幼兒學習與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并遵循科學合理的材料應用原則,為幼兒設計高質高效的游戲教學活動,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