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彤 崔仲家
摘 要:文章簡述5G互聯網環境對高校數字傳媒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并從幾個方面探討5G互聯網環境下高校數字傳媒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策略,希望能夠提高新一代數字傳媒技術人才的綜合素質,更好地滿足社會發展需求。作為高校要明確當下社會人才新需求,初步構建人才培養新框架,注重設置科學的課程體系,合理構建人才培養新體系,同時重視優化教育質量評價體系,保障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5G互聯網;數字傳媒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教育質量
中圖分類號:C961;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22)07-0001-03
國務院發布的《“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明確要求“以數字技術和先進理念推動文化創意與創新設計等產業加快發展,促進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相關產業相互滲透”。高校數字傳媒技術專業作為交叉性綜合型專業,依托于互聯網環境生存。5G帶來通信行業的重大技術革新,極大地提升人們的通信體驗,同時與AI技術結合,提升了網絡智能化水平,推動智能策略生成和參數自動配置的發展,也實現了應用場景的革命。5G技術在互聯網發展過程中掀起了革命性的浪潮,也對高校數字傳媒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需要更新教育觀念,優化數字傳媒技術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新的教育框架,注重對數字傳媒技術專業學生進行科學、藝術、人文教育,使得數字傳媒技術人才能夠滿足5G時代社會發展要求,并為整個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帶來新的動力與啟發。下面簡述5G互聯網環境對高校數字傳媒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并從幾個方面探討5G互聯網環境下高校數字傳媒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策略。
一、5G互聯網環境對高校數字傳媒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
數字傳媒技術是主要依靠現代計算機和信息傳播手段,將抽象的文字、聲音、圖畫等轉化為可感知和交互的一種現代化信息技術。5G技術的出現,為互聯網發展帶來了動力與機遇,也對高校數字傳媒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更新學生的傳媒理念、提高學生的數字傳媒技術能力、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成為高校數字傳媒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重點內容。
1.藝術、科技和設計實現跨界融合
在5G互聯網環境下,數字傳媒技術人才應該依托新媒體,通過先進的科技手段,根據傳播規律,傳播有活力、有效益的內容,吸引受眾關注,引領受眾思考。藝術性在視覺傳達中能夠為受眾帶來直觀的體驗,能夠避免傳統媒體的同質化現象,促進新一代傳媒內容的個性化發展。科技、藝術、設計三者融為一體,使作品具有情感的溫度、科技的炫目、藝術的情操、巧妙的構思,必定能夠滿足5G互聯網環境發展需求,促使5G互聯網環境“百花齊放”。因此,高校數字傳媒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工作應注重藝術、科技和設計的跨界融合。為此,高校需要夯實數字傳媒技術專業學生的知識基礎,提高其操作技能,使其能夠根據自己的所思所想進行創造,同時也要鼓勵學生對藝術、科技和設計進行探索,不斷突破現有的思維。
2.科學與藝術既要緊密相連又要相互啟發
在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宣傳方式上采用智能化場景體驗的方式,為用戶帶來直觀體驗,或者將極具藝術性的內容用科技手段進行展現,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可見,科學與藝術緊密相連,它們相互成就,相互依托,同時也相互啟發。為此,高校在進行數字傳媒技術人才培養時,不僅要引導學生思考如何用先進的科技手段表現自己的藝術思維與藝術思想,還要引導學生學習如何用先進的科技手段孕育極其新穎、具有個性化的藝術創造力,創作獨具特色的作品。要探索藝術內容、表現形式、工具材料的創新,推動科學與藝術的有機融合,促進新知識的發現與科技的進步。
二、5G互聯網環境下高校數字傳媒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策略
在5G互聯網環境背景下,社會對新一代數字傳媒技術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如何通過學校教育讓數字傳媒技術專業人才進一步了解5G、學習5G、應用5G,提高數字傳媒專業人才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成為高校需要認真研究的重點課題。
1.明確當下社會人才新需求,初步構建人才培養新框架
2003年,國家推出“863計劃”支持數字媒體技術的研發。2005年,科技部牽頭制定《2005中國數字媒體技術發展白皮書》。相關政策的出臺,極大地激發了社會對數字媒體技術創新、數字媒體產業發展的渴望。短時間內的“平地起高樓”,也帶來了極大的人才缺口。2019年5G技術正式進入商用,使得數字傳媒技術人才需求越來越大,同時也對人才素質與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校要明確當下社會人才新需求,優化數字傳媒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讓學生掌握計算機科學技術學科與數字傳媒技術專業的基本理論知識、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學生的技術素質與藝術修養,使學生具備數字作品的設計、制作和技術創新能力,同時培養學生服務于傳媒領域的技術開發、傳播、運營、管理能力,促使學生成為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最重要的是要讓人才具有緊跟時代發展步伐的敏銳度,否則在快速更替的互聯網環境中很容易被時代淘汰。
基于5G互聯網環境對新一代數字傳媒技術人才的要求,高校在培養數字傳媒技術人才時,可以按照“技能、知識、任務、評估”四個維度開展教學工作,使學生具有理論知識扎實、實戰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特征。首先,在“知識”維度上,高校可建立“校內接校外”師資團隊,讓學生既接受校內教師的教誨,又接受校外企業成功人士的教育,以豐富學生的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其次,在“技能”維度上,高校可定期組織全校師生參加“數字傳媒技能大賽”,以賽代練,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不斷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再次,在“任務”維度上,高校可以與相關企業進行深度合作,定期將企業項目引進校園作為學生的日常學習任務,給予學生實操機會,鍛煉學生的實戰能力。最后,在“評估”維度上,高校可以聯合企業制定以需求為導向、以專業綜合能力為基礎的學生評價體系。
2.注重設置科學的課程體系,合理構建人才培養新體系
課程是指學校學生所應學習的學科總和及其進程與安排,它包括學校教師所教授的各門學科和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傳統的數字傳媒技術專業課程更側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忽視創新精神與人文素養的培養。隨著5G時代的到來,融媒體逐漸成為中心,因此高校應重視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立足社會現實需求,結合本專業就業實際情況,合理調整現有的課程體系,將培養創新型、應用型、探索型人才作為重點,構建人才培養新體系。
課程體系是育人活動的指導思想,課程體系建設主要有分類化、系統化、主題化、體系化四種基本途徑。從“分類化”來看,數字傳媒技術專業可依據教育功能、現實需求、歷史沿革三個維度,將課程分為計算機科學知識、藝術學知識、媒體與傳播學知識三大類。從“系統化”來看,要考慮管理體制、學習類別、地位作用、綜合程度等方面,比如課程按“管理體制”可分為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按“學習類別”可分為必修課與選修課,按“地位作用”可分為核心課程、外圍課程,按“綜合程度”可分為分科課程、綜合課程。從“主題化”來看,在5G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可以將“創新型應用復合型能力培養”作為中心點,結合具體的課程內容進行設計與滲透。從“體系化”來看,要注重各類課程相互之間的分工與配合,可以將計算機科學知識作為基礎內容,同時融合藝術學知識、媒體與傳播學知識,使其相輔相成,共同為人才培養工作服務。
課程體系直接關系到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科學的課程體系能夠為學生提供具有導向性的學習體驗,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根據課程內容掌握先進的數字傳媒技術,提高職業素養。根據課程要求,高校可以結合學校育人目標,創設多種形式的培養方式,形成較為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例如,從教學目標來看,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可分為知識應用能力培養、藝術審美能力培養、崗位技術能力培養、通用能力培養四個方面,教學內容體系主要由學校教學、企業項目、個人探索三個部分組成。
3.重視優化教育質量評價體系,保障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的作用主要是通過教育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的實施,有效評價各個學段的教育教學質量,確保學校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引導學生全面、主動、和諧發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增強學校自我發展動力。高校數字傳媒技術專業教師在實施教學活動之后,應該根據相應的質量評價體系進行科學的評價,否則就變成“漫無目的的教育,隨心所欲的學習”,無形之中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與學習質量。5G互聯網環境對人才培養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教育質量評價體系也應作出相應的調整,構建具有發展性、導向性、實效性、激勵性的質量評價體系,保障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傳統的教學質量監測與評價方法主要包括實地觀察、訪談、問卷調查、學生學業成績測評等四種,這些評價方法目前依舊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在5G互聯網環境下,高校學生學習內容的綜合性與應用性越來越強,為此高校應該對現有的評價體系進行完善,形成具有創新性的質量評價體系。例如,可以將實地觀察的內容從觀察教師的授課情況,變成觀察學生作業完成過程,了解學生完成學業任務時的具體表現;將訪談內容從基礎知識的檢測,變成學生對未來數字傳媒技術發展的暢談,了解學生對數字傳媒技術行業的認知;將教師開展問卷調查,變成學生自由結組利用所學的傳播學知識在本班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同學們的學習情況;將學生學業成績測評從筆試變成作品考核,給予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
高校通過優化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將學生的實戰經驗、自身見解作為評價重點,既能夠檢驗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也能夠為教師提供更準確、更全面的教學信息,使其在未來的教學中逐步完善教學方案,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此外,高校應該給予教師“申辯”“自述”的機會,讓其在每個學期末上交一份教學研究報告,詳細闡述自己的教學成果或者教研成果。高校可以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打分,督促教師“盡心”授課、學生“奮力”學習,確保新一代數字傳媒技術人才培養質量。
三、結語
總之,數字傳媒技術專業作為應用型綜合專業,要及時改革人才培養模式,使其發展方向緊跟互聯網發展步伐,始終保持先進性。高校作為培養數字傳媒技術專業人才的重要渠道,應明確當下社會人才新需求,初步構建人才培養新框架,注重設置科學的課程體系,合理構建人才培養新體系,同時重視優化教育質量評價體系,保障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以便更好地為國家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喻國明.5G時代的傳播發展:拐點、挑戰、機遇與使命[J].傳媒觀察,2019(07).
[2]張華.5G技術引發的傳媒生態變革[J].中國報業,2019(07).
[3]曲慧,喻國明.信息“新窮人”與媒介產業結構的公共危機——基于阿瑪蒂亞·森“權利理論”視角的分析[J].東岳論叢,2019(08).
[4]張顏梅.淺析全媒體時代復合型傳媒人才培養路徑[J].傳媒,2020(10).
[5]賴莉莎.5G背景下主流媒體新聞生產的融合創新[J].科技傳播,2020(07).
[6]吳蘊怡.互聯網環境下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分析[J].傳媒論壇,2019(12).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of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Professional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5G Internet
Xu Tong1, Cui Zhongjia2
(1. Fuzhou Softwar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Fuzhou 350213, China;
2. Hope College,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6104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5G Internet environment for the training of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professional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discusses the training strategies of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professional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several aspects, hoping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talents and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clarify the current new needs of social talents, preliminarily build a new framework for talent training, pay attention to setting up a scientific curriculum system, reasonably build a new talent training system, and pay attention to optimizing the educ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Key words: 5G Internet;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personnel training; quality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