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家輝 田瑞


【摘要】對創意的概念及其內在本體全面而準確的認識是創意學研究的基礎。本文以這個看似簡單實則難以一言以蔽之的基礎問題為核心,展開深入探究。重點從創意形態、創意特性等角度入手,通過創意形態(抽象)模型、創意特性金字塔模型的建構及分析,進而提出:現實社會中客觀創意呈現的四種典型形態以及創意包含的基礎特性、特殊特性、進階特性等在內的多元化特性。
【關鍵詞】創意的概念;基本形態;內在特性;模型分析
【中圖分類號】G124?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2)06-0064-04
基金項目:本文受“魯東大學‘聲速輸入法’基金語言文字研究課題”資助(項目編號:SSPY202138)。
從國內外圍繞創意所形成的現有科研成果來看,立足于基礎概念解析所開展的研究相對欠缺。究其主要原因:當人們提及創意時,潛意識中對其有大致趨同的認知,會自然地將其與改變、創新、靈感等內容聯系起來。由此,“趨同認知”替代了“精準闡釋”。事實上,在此認知基礎上,專業領域存在著對“創意”一詞不同的解釋:常規解釋是“創出新意或意境”;專業詞典中的解釋則是“有創造性的想法、構思”;似(英)約翰·霍金斯這樣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者給出的解釋是“創意是利用一個想法生出另外更好想法的過程”①這些創意的概念闡釋,一方面幫助大家體察到在創意概念的認知層面,既有共性,也存在多樣性;另一方面,不可否認,這些闡釋普遍存在簡單化、寬泛化的缺點。當人們感嘆某個認知對象“極富創意”時,不禁思考:這個創意的本體究竟是什么(形態)?更進一步,決定一個創意成立與否的標準是否存在,又是什么?
顯然,面對這些問題,上述列舉的關于創意的概念并不能給出明確而精準的回答。當然,若作為一個通俗概念使用,沒有必要對這一概念進行深究。但如果要將其置于學術體系內,用科學的視角和方法進行審視,特別是作為研究的基礎時,就需要對創意做出全面、深入地探究。
基于此,本文試從現實的創意形態出發,按照創意現實(存在)-形態提取-特性解析-概念提煉——這一逐層深入的邏輯展開,以模型建構的方式由表及里、全面地闡釋“創意”。
一、社會現實中的(典型)創意形態及模型
細致發掘現存社會(不同領域)既有的創意實踐,是人們深究創意概念的基礎。一方面,生活在一個強調創意的時代,社會環境中天然存在著眾多真實的研究材料。另一方面,從現實出發展開研究與探討,是保障研究能否站得住腳且不跑偏的基本出發點。更為關鍵的是,在缺少經典或共識理論的支撐時,想要精準界定創意,其起點只能是現實社會中的創意實踐。但現實社會中的創意很多,也必然存在強弱之別和優劣之分。因此,首先要做的是找到那些能夠突出體現創意的內容領域。通過發現,最具典型性的領域涉及設計、廣告、日常用品、生存方式、幽默、自我表現等6個領域,本文根據這些領域的對應情況制作了表1。
表1:現實中的(典型)創意領域及闡述
在這些零散的形態內部中,還體現著創意的共性形態,即創意的本質。也就是說,通過將不同領域的創意熔于一爐,經過更為概括、抽象的提取,可知現實中的創意主要呈現出主觀、客觀兩種密切聯系又有所區別的維度。
從客觀維度來看,依據創意的發展成熟度,可以提煉概括為點子、草稿、圖紙、成品等不同的創意形態。當人們對創意發出贊嘆時,很可能是以下四種形態的一種:
其一,點子形態。點子也可以稱之為念頭、想法、主意、Idea等。點子形態既是創意的初始形態,也是本質形態。特別當點子表現出與眾不同的靈感意味時,更會增加其創意色彩。例如,當大家習慣性地瀏覽自媒體,看到那些引發高贊的短視頻,其實就是在贊賞創作者某個點子的創意。只是,需要有所區別的是:創作者的點子與觀眾在看到成品后所認為有創意的那個點子,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此處不做專門探討。其二,草稿形態。根據創意的點子繪制的草圖,可以視作對創意的初步物態化,而凝結創意的本質不變。其三,圖紙形態,是對草稿做出深加工后的內容,這可以視作對創意點的進一步物態化,如一張細節明確的圖紙、一種確定的表達方式(如文字、語言、模型)等。其四,成品形態。即大眾能夠接觸到的最終形態的創意結晶,也是最成熟的一種創意形態。其中不僅包括各類具體的產品或行為,還包含各種具有特色化、創新性的概念、觀念等,比如最早的“賀歲片”概念就是在中國電影發展史上形成的特定概念。
如果要選擇一個能對上述不同形態創意進行解讀的案例,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堪稱絕佳。其整體的設計如一個構造復雜的大型創意成果,全過程涉及了四種形態的創意。作為總導演的張藝謀,在開幕式的想法階段,就已經開始思考創意(點子形態);其后,不同的場景草圖,依然體現創意(草稿形態);更進一步,會出現以圖紙為主的創意案例(圖紙形態);最終,當開幕式被電視轉播進入萬千大眾的視野(成品形態),觀眾發出的感嘆依然是在贊嘆它的創意。
與客觀維度相對應,主觀維度的創意是指呈現出感覺狀態或意識層面的創意形態。比如,某人發表了某種觀點,讓人感覺眼前一亮;相聲演員在演出時蹦出的金句,不由得讓人們贊嘆。出于研究的完整性考慮,本文將這種形態的創意提煉為主觀維度形態的創意,供研究者參考。在現實的創意實踐中,主觀維度的創意形態并不占據主要地位,故不做展開。
二、基于社會現實的創意特性模型
前文內容針對“當人們感嘆某個認知對象有創意時,這個創意的本體是什么?”的問題對創意“形態”做了論述。接下來將圍繞“決定一個創意成立與否的標準是什么?”,對創意“特性”展開論述。如果說創意形態是人們認識創意的“外在化”內容,那創意特性顯然更傾向于“內在化”。同時,還可以確定的是:通過特性分析,能夠形成區分創意優劣高下的重要參考依據和標尺,并對指導創意實踐起到重大意義。
圖1:創意特性金字塔模型
圖1所示,即創意特性金字塔模型。這一模型的建構是在兩個必要條件的基礎上完成的:其一,模型是在創意的社會現實實踐基礎上,經過提煉和分析完成的;其二,模型的建構是一個逐步推演的過程。根據創意實踐及案例分析,終態模型首先經過了基礎建構初步成型,其后在歷經推論、修訂、優化等一系列過程后,確立最終形態。(具體過程此處不做詳述)
首先,透過“金字塔”這一外在結構,從整體形態來看,便能看出創意(本體)的諸多特性。例如:“金字塔”向上攀升的狀態,指向創意過程由淺及深的進階性,存在高級創意和一般創意的區分;“金字塔”平均分割的層次(或體積),指向創意的特性是多元的;“金字塔”由底層寬博逐漸向頂層聚集的形態,指向創意多元特性并非是均衡、對等的關系等。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當代知名劇作家賴聲川根據自己戲劇創意經驗所建構出的“創意方法模型”④,同樣也是以“金字塔”形態呈現。可以說,筆者經過研究所構建的創意特性金字塔,與之契合。在這種契合的背后,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本模型的準確性。
其次,從該模型的內部構成來看,創意的特性至少需要從三個維度進行審視。本研究認為:只有同時兼有(或表現出)這三種特性的創意活動,才能稱之為(在某一歷史階段里)有價值的創意。位于金字塔最底層的是基礎維度特性,是創意的三種基礎特性。在這三種特性之中,區別性是其中的核心特性,也是創意的靈魂所在。位于金字塔最頂層的特性是獨立性。值得注意的是,在該模型中的“虛線框”內容,顯示出位于基礎維度的區別性與位于進階維度的獨立性之間的某種關系:獨立性首先是建立在基礎維度基礎上的;其次,獨立性是區別性的進階和提升,是決定創意優劣的關鍵因素。位于金字塔中層的是一種特殊維度的特性——演化性,是構成創意的一項不容忽視的特性。在演化性中,時間、空間因素是重要考量點。因為很多創意會隨著時間、地域的演變而發生變化的情況。對此特性,下面將有詳述。
三、創意的特性內涵解析
本部分內容,將根據創意特性金字塔模型,對創意的各維度特性做出深入剖析,以期更為細致地審視創意的不同特性。
(一)基礎維度
基礎維度特性,對應的是具有普遍意義的創意特性,包含生產性、區別性、現實性三種特性。
1.生產性
任何創意都應該被視作是一種“生產物”。創造的過程,本身就與生產緊密聯系,甚至說在一定程度上,創造等同于生產。著名經濟學家熊彼特在《經濟發展理論》(1912年)中明確指出:創新是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具體到創意,則同樣如此。盡管很多處于一個想法、點子階段或形態時的創意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這并不代表“創意”是虛無的,它依舊是一種智力的產出物。世界級創意大師、迪士尼的創始人華特·迪士尼的一段表述能夠有助于大家理解創意的生產性:他說:“未來不是在那等著我們去發現,未來是創造出來的,第一步是在頭腦中創造,然后是在行動中實現。” 顯然,雖然此時還無法從外化形態把握它,但卻不能否認它是一種來自人類的重要的勞動成果——一種腦力勞動成果。
2.區別性
創意蘊含區別性。正如大家常見的關于創意的解釋:“創出新意或意境”“有創造性的想法、構思”“創意是利用一個想法生出另外更好想法的過程”——可知創意的根本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過往基礎上做出改變或創新的內容。而這種創新,本質上是一種區別,是創意最為核心、最為明顯的內容,也是創意價值的生命力所在。區別度愈高,觀者會愈覺得新穎、神奇、有創意。
從現有創意實踐出發,可以將其進一步細分為“創新”和“差異”兩種狀態(關鍵詞)。從傳統意義出發去審視創意,突出體現為“創新”;在互聯網時代的當下,創意凸顯為“差異”。由此,必然地引出了區別性的多樣形態。總結來看,體現區別性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無中生有、革新發展、追求差異。對應現實中的創意領域來看:在生存方式領域,數字貨幣的創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無中生有的代表;在日常用品領域,智能手機的創意取代了傳統手機,是革新發展的典型;在自我表現領域,互聯網平臺催生的“網紅”或者是特色博主,正是通過追求與他人的差異,才能夠在千篇一律中脫穎而出。
3.現實性
相較于生產性、區別性,現實性更像是一個表現出限定意味的特性。創意的現實性,突出體現為:創意能夠在現實生活中發揮一定的作用、價值或影響。在喜劇電影《國產零零漆》中,達文西(羅家英飾演)所發明的“終極殺人武器”,如果只是一味地強調創意的標新立異,而不注意其中的現實性價值,最終會淪為自以為很有創意,實則一堆垃圾的尷尬境地。
如何更進一步理解創意的現實性?或者說,創意該如何體現現實性?重點可以通過三個方面來審視。最直接的體現是,一項創意要表現出實用價值。例如,一項以“產品開發”為內涵的創意能夠有助于解決一個現實的問題,從而更大地節約成本或提高效率;一項以“技藝應用”為內涵的創意能夠讓用戶感到生活便利;一項以“藝術創作”為內涵的創意能夠讓觀眾感到身心愉悅等等。創意現實性的另一體現是,一項創意能夠在不同程度上引發共鳴。例如,“華為”推出的一個創意型手機讓人對國產品牌充滿信心,進而引發群體性的愛國熱情。最后,創意的現實性還透過對規則的遵守得以凸顯。這些規則包含社會規則、時代規則、專業規則等。如果一個創意是通過對他人的抄襲或模仿完成的,則是對社會規則的漠視。關注當下,市場中充斥著大量模仿性品牌,如“清鳳”牌紙巾是對知名紙巾品牌“清風”的模仿,以混淆消費者視聽的方式牟取生存空間。一個創意如果不能緊隨時代的趨勢,是對時代規則的違背;不遵循特定領域的基本規律而盲目進行創造,也同樣是對專業規則的違背。關于此,在當代藝術創作領域,大量打著創新名義出現的“丑書”“江湖體”書法是其中的反面典型。由此可知,好的創意需要的是在特定規則下的自由想象和創造,否則一項創意極有可能陷入自以為是或貽笑大方的境地。
(二)進階維度
由圖1所示的創意特性金字塔模型可知:進階維度特性所對應的是高水平的創意。在這個模型內部,那一連接著區別性和獨立性之間的虛線結構,是理解創意“獨立性”的重要思路,也進一步反映出二者間的密切關聯。通俗一點理解:“獨立性”是一種更高級的“區別性”,反映的是一種“唯獨自己可以為之”的創意實踐狀態。此處的“獨立”是一種抽象的概括,其中蘊含著更深刻的內涵:
其一,獨立性蘊含一種原創精神。今天各行各業之所以強調的創意,其實指的是凸顯“原創”的價值。這種原創性,是指某一個點子不僅具有新意,而且是完全個人或集體經由自身的思考與交流而結出的智慧果實——絕非源于抄襲,也不是簡單的復制——這種成果自然較之一般的“區別性”更顯高級。
其二,獨立性蘊含一種唯一價值。“唯一”指的是某種創意只能由你去完成,是一種“唯己可為”的能力。顯然,“唯一”較之“原創”,在獨立程度上更進了一步。國際知名導演薩姆·門德斯在談到自己執導某部戲的創意瞬間時曾說:“你會發現有些事只有你才能做,也只有你才能說出來。”可以視作對此觀點的有力詮釋。
其三,獨立性蘊含一種能夠形成普世影響的思想內涵。事實上,創意的一個重要內涵是強調獨立的思想!原創性的內在所真正強調的也正是一種獨立的思想。即把創意從簡單的、無普遍性的點子上升到具有普遍意義、適用價值和指導意義的根本。如果進一步拓展審視,創意的“獨立性”則與更多的東西相聯系。例如,今天強調的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正是基于對創意對立性的肯定與尊重。更進一步,在這種獨立的個體化精神思想之中,蘊含著人類文明實質性進步的密碼。已故史學大師陳寅恪終其一生所尊崇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為理解創意獨立性提供了很好的注腳。
論及至此,則會引申出更深入的內容:好的創意應該體現文化的傳承性、應該符合相應的創作規律、應該突出時代性!同時,高級的創意需要以豐富的實踐積累,乃至豐富的學養和內在的人文素質作為基礎。
總之,獨立性是對創意既有價值的進一步深化。這種深化,不僅將一般的創意提高到了更具競爭力的狀態,也使得創意有了明顯的高低優劣之分。
(三)特殊維度
特殊維度的特性位于創意特性金字塔模型的中間環節,對應的是創意的“演化性”,即指創意在形成及發展過程中是不斷變化的。演化性并不屬于創意的本體屬性,而是將創意置于時間、空間的視角中審視后而得出的,這也是該維度之所以特殊的主要原因。
創意的演化性有諸多表現,概括起來就是:創意會隨著時間、語境、地域等的改變而發生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的變化。以前文提到的喜劇電影《國產零零漆》中的“終極殺人武器”為例,從“武器”的語境來看,算不上創意,但從“幽默”的意境來看,“終極殺人武器”無疑表現出極好的創意效果,這可以視作創意隨著語境而發生演化。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創意的演化性表現愈發明顯。很多在傳統思維觀念中看似不合理的點子,在網絡空間卻深受追捧。例如通過自媒體而爆紅網絡的博主“手工耿”,正是憑借“無用的發明”受到廣大網友的追捧,甚至得到了主流媒體的關注。關于創意演化性及相應案例,礙于篇幅,本文僅簡論至此。
四、結語
基于上述,本文對創意的概念提煉如下:創意,是以塑造區別性為根本的現實性勞動產出。創意在現實社會中的形態是多元的,概括起來主要包括點子(Idea)、草稿、圖紙、成品等。生產性、區別性、現實性是衡量創意成立與否的基礎特性,即只有同時具備這三種特性時,才能被視作真正的創意。其中,區別性是保證創意質量的核心,區別性程度的高低造就了不同創意間的高下優劣,區別性程度愈高,則創意的價值和影響愈大。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創意并非一成不變,而在發展中呈現演化性。正因如此,創意的概念闡釋需要加以限定:創意會隨著時間、地域、語境的改變而變化,只有在特定時空、語境下,創意才會表現出價值。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審視,創意經歷了一個內容不斷豐富的過程,具體表現為呈現形態越來越多樣、應用領域越來越廣泛。當然,這也可以視作創意具有無限生命力的表現。所以,在未來的發展中,創意領域一定會為人類帶來更大的價值空間、想象空間、探索空間;創意的發展,也一定會為人類的發展進步貢獻出更大的能量。
注釋:
①④約翰·霍金斯著,王瑞軍、王立群譯:《新創意經濟3.0:如何用想法點石成金》,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
②美國作家勞拉·里斯、艾·里斯著作的《廣告的沒落公關的崛起》一書中鮮明地揭示了這種現象。
③關于此,英國知名創意研究者愛德華·德博諾在其著作《水平思考》中有涉及。
作者簡介:
曲家輝,魯東大學文學院講師,魯東大學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研究員,博士,研究方向:藝術學理論、文化創意學。
田瑞,魯東大學文學院講師,魯東大學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研究員,博士,研究方向:設計理論、媒介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