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急呈
申請人吳某2020年末發生工傷后,被鑒定為傷殘四級。社保經辦機構按月為其發放傷殘津貼后,單位停發了其工資。吳某對此有意見,與單位發生爭議后,向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了仲裁。
申訴人
傷殘津貼是社保機構發的,與單位無關。單位不能因為社保機構給我發了傷殘津貼,就不給我發工資了。
被訴人
吳某被鑒定為傷殘四級,不能繼續來單位工作了。不上班、不工作,單位又怎么給他發工資呢?
仲裁庭
吳某的請求最終沒有得到仲裁委員會的支持。
《工傷保險條例》中第三十五條規定: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保留勞動關系,退出工作崗位,享受以下待遇:“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傷殘津貼,標準為:一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90%,二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5%,三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0%,四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5%。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從上述規定看出,用人單位按規定參加工傷保險,職工發生工傷后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由社保部門按月發給工傷職工傷殘津貼,單位不再發給其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