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刊刊
摘要:目的:對腦卒中后偏癱患者實施康復護理,評價該護理模式對患者預后的效果。方法:選擇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神經內科腦卒中后偏癱患者12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60例,予康復護理,對照組60例,予神經內科一般常規護理,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Barthel指數、Fugl-Meyer量表評分和NIHSS評分。結果:護理前,兩組患者上述指標間均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上述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腦卒中后偏癱患者實施康復護理,可有效促進肢體功能恢復,提高自理能力,改善預后,值得推廣。
關鍵詞:康復護理;腦卒中;偏癱;預后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2-01
腦卒中是神經內科的常見病,有血栓堵塞和血管破裂兩大類原因,致殘率和死亡率均較高,卒中后偏癱者比例高達70-80%[1],甚至需要終身臥床,即使神經功能缺損較輕者,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積極的康復才可能恢復,不僅會造成較大的精神壓力,影響到正常生活,對家庭經濟上也帶來沉重打擊。既往研究發現,早期康復,尤其是發病后頭3個月,是腦卒中的黃金康復期[2]。本文主要探討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后偏癱患者的預后效果。
1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神經內科腦卒中后偏癱患者120例,男67例,女53例,年齡55-70歲,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60例,對照組60例,兩組患者間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由同一組醫生進行治療,遵循同一治療原則,護理人員對所有患者進行生命體征監測,遵囑輸液發藥,常規飲食、運動指導,必要的心理護理等。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增加康復護理:①心理護理:當患者恢復意識后,向其講解腦卒中相關知識,給予情感支持,幫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緒。反復滲透康復護理必要性的觀點,提高患者依從性。②運動功能康復指導:患者病情穩定后,指導其逐漸開始肢體運動,從不同體位(仰臥位、健側臥位等)開始,2-3h幫助患者調整一次體位,以減少對固定部位的長時間壓迫,便于展開相應活動。協助患肢關節活動,包括肩、肘、腕、髖、膝、踝等大關節,以及手指、腳趾等小關節被動活動,輕柔、緩慢的按摩關節周圍肌肉,減少肌萎縮、痙攣的發生。讓患者平臥位,逐漸抬高腰部呈“拱橋”狀,增加腰腹部肌力,同時需合理控制力度及動作幅度,防止相應肌肉損傷。當患肢肌力達一定程度,讓患者自主翻身以及進行各關節的主動運動。③坐位耐力訓練指導:搖高床頭以支撐患側肢體,讓患者取半坐位,逐漸過渡到坐位,逐漸延長端坐時間,呈坐姿時盡可能前傾身體,保持膝部彎曲,再進行坐位提腿、踏步、蹬圓木等動作,提高患肢肌力和協調性。④站立、平衡及步行指導:讓患者在身體前傾狀態下,慢慢向后挪動雙腿,伸直膝關節,將雙側膝關節向前移動,再逐漸過渡到在家人或陪護攙扶下甚至徒手站立。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逐漸增加站立時間,待其可獨立站立并基本無搖晃后,讓家人或陪護攙扶下步行,之后過渡到自行扶杖步行。步行狀態基本平穩后,指導患者開展跨越障礙物、上下臺階等訓練。康復訓練期間,要求家屬全程陪伴,給予親情支持。⑤日常行為動作訓練:當患者患肢可自主活動后,鼓勵患者用健側肢體帶動患肢共同完成穿衣、洗漱、進餐、如廁等行為,幫助患者逐步恢復自理能力。
1.3評價指標
Barthel指數,Fugl-Meyer和NIHSS評分
1.4統計學方法
SPSS20.0,計量資料予t檢驗,計數資料用X2檢驗,以P<0.05提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護理前,兩組患者Barthel指數、Fugl-Meyer和NIHSS評分之間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上述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3討論
近年來,腦卒中發病率在不斷升高,發病年齡呈下降趨勢,多數患者在渡過急性期后,往往會遺留不同程度的肢體運動缺陷,不僅會造成患者的自卑心理,也極大的影響了生存質量。尤其是對相對年輕的患者來說,對生活自理的要求更為凸顯[3]。所以,如何通過有效的護理措施,幫助患者在正規治療的前提下改善預后,提高生存質量,是目前卒中后偏癱護理的重點研究內容之一。
康復護理,重點把握卒中后肢體功能的黃金恢復期,從心理、不同體位和日常生活行為等方面著手,對患者展開全方位的干預和指導,提高患者依從性,讓患者愿意主動配合訓練,更積極的改善肢體功能[4]。本研究在對所有卒中后偏癱患者都進行積極而規范的治療后,首先從心理方面突破,護理人員主動聽取患者的傾訴,了解他們不良情緒的原因,并加以開導和鼓勵,幫助他們從受疾病打擊、對肢體不受控制的悲觀狀態中走出來,建立起康復的信心。接著,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從床上翻身開始,由躺到坐、到站再到行的順序,從依賴家屬或陪護的幫扶,過渡到自己獨立完成相關動作,對患者每階段肢體功能的進步加以肯定,一點點讓患者找回信心,逐步幫助他們適應正常的生活行為,進而回歸到正常的生活中去。研究結果提示,接受康復護理的患者,其肢體功能、神經功能缺損恢復情況,均明顯優于僅接受常規護理的對照組,也證實了康復護理的有效性。
總之,對腦卒中后偏癱患者實施康復護理,可有效促進肢體功能恢復,提高自理能力,改善預后,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方萍萍,鄒田子,鄭茶鳳. 改良強制性運動療法結合遠程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的影響[J]. 護理學雜志, 2019, (14): 78-80.
[2]田虹,謝紅梅,劉志敏, 等. 連續康復護理模式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生活能力及相關血液指標的影響[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21, (26): 2946-2949.
[3]耿榮仙,趙亞麗,和智娟,等. 上下肢多功能良肢位擺放墊在腦卒中后偏癱患者康復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 現代醫藥衛生, 2021, (16): 2811-2813.
[4]蘭月,劉廣慧,馮殿鵬. 綜合康復護理干預方案對腦卒中后遺癥期偏癱患者肢體功能康復的影響[J]. 2021, (16): 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