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建生(甘肅:酒泉市西大街小學)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推進啟發式、探究式、參與式、合作式等教學方式”?!蛾P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中又增加了“重視情境教學”“開展研究型、項目化、合作式學習”等內容。2022 年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提出創設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環境、凸顯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要求,進一步將上述要求具體化。如,活動化、游戲化、生活化的學習設計;注重真實情境的創設、增強學生認識真實世界、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探索大單元教學,積極開展主題化、項目式學習等綜合性教學活動,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與綜合實踐活動;等等。2022 年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要求,“原則上不少于10%的課時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在北師大小學數學教材中,“數學好玩”板塊就是一個主題學習。
傳統的教學更多關注知識和技能,在科技迅速發展的大數據時代,要把知識點的鞏固和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這是對數學學習提出的更高層次要求。要達到提升核心素養的目標,就要注重對學生算理理解、數學方法、學習習慣的培養。北師大教材中的“數學好玩”板塊,以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實踐應用、數學游戲、數學實驗、設計方案等為主?!皵祵W好玩”是對數學知識綜合運用的板塊,也是提升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載體?!皵祵W好玩”的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和拓展。
數學源于生活,最終要回歸生活,服務生活。學習興趣的激發對于提高課堂效率有著促進作用,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有著決定性作用。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課堂更高效、學生的學習效果更好?帶著實物進課堂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北師大教材“數學好玩”的教學內容中,二年級上冊有一課《班級舊物市場》,要求學生把自己的舊玩具、圖書、工藝品等拿來與同伴交流或出售。本節課的教學,需要學生提前準備實物帶入課堂,和同伴進行交換。這樣不但激發了學生對本節課活動的興趣,也讓表內乘除法得到了有效鞏固,達到了啟發思維的目的。
在三年級上冊的《校園中的測量》一課中,課堂可以在操場上,用于測量的實物有跳繩、米尺等。面對實物上本堂課,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將三年級上冊所學的周長知識運用到測量中。用實物進行操作,也是提升本堂課學習效果的一個捷徑。
在數學學習中,越來越提倡通過數學閱讀來補充課外知識。學生可以利用自己已有的數學知識,通過閱讀數學書籍或者查閱數學資料形成新的知識鏈接,拓展數學認識,提升數學思維。鼓勵學生進行有效的數學閱讀,讓他們在課堂教學中發揮主體作用,做一位“數學小達人”,主動與他人分享資料,在增長知識的同時,也得到了新的提升。在“數學好玩”的教學中,查閱也是一個有效的教學方法。要求學生查找閱讀相應的資料書籍,并積極參與學習,以此來豐富大腦。
在三年級上冊的“數學好玩”《時間與數學》一課中,要求尋找日歷中的規律。直接進行教學,無法突破重難點,讓學生牢固掌握日歷表中隱藏的規律。如果提前安排學生進行相關的查閱積累,在閱讀中進行理解和思考,再經過課堂上的交流提升,一定能達到很好的學習效果。
在四年級上冊的“數學好玩”《編碼》中,利用“幫助探長破案”的活動,讓學生研究學習生活中常見的身份證號、銀行卡號的編碼方式,進而尋找和了解生活中運用數字編碼的例子,并在全班進行交流。在本課的教學中,也可以提前布置閱讀任務,讓學生從自己的興趣出發,去了解生活中常見的編碼,或者其他各種編碼的含義。在查閱資料的同時,豐富了學生的認知,也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將時間交給學生,做學生忠實的聽眾,讓學生從閱讀中提取知識,再把知識分享給他人。這就是一個內化提高的過程。
在小學數學“數學好玩”的教學中,有時候要“先學后教”。在課前,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根據學習目標提出相應的學習任務,進行合理分組,引導學生自學。為了解決一些問題,學生主動進行探索、歸納、總結,之后,教師再進行強化、補充。學生在發揮學習主體性作用的同時,也獲得了成就感。課堂教學的任務圓滿完成。
在二年級上冊的“數學好玩”《尋找身體上的數學“秘密”》中,設計了和同伴互相量一量、填一填的活動,要求學生利用本學期學過的周長等知識,測量并記錄頭長、一拃長、一步長、身高等數據。上課伊始,教師給學生布置活動任務,根據活動需要,四人分工合作,在完成活動任務之后,再發現、驗證、發現。最后,教師補充強化,引導學生更進一步地發現“我的身體是一把尺子”的數學奧秘。
在三年級下冊“數學好玩”《小小設計師》中,學生要利用學過的軸對稱、平移、旋轉等圖形知識,設計藝術節徽標。在本課中,教師出示活動任務,引導學生自學圖案的設計意圖,觀察圖案的寓意及設計技巧,自主進行設計。然后在小組內、班級內進行分享、展評,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欣賞。在實踐中我們發現,學生根據要求,自覺運用了學過的知識,還有令人驚喜的創意。
在二年級下冊“數學好玩”《上學時間》教學中,教師作為引導者進行任務的布置:記錄淘氣的上學時間。因為學生學習過時間的知識,所以這一份時間表可以放手讓他們自己完成。學生完成后,教師進行總結和點評。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也找到了自信。實踐證明,與其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不如提出要求,激勵學生自己探索,進而完成學習任務,在鍛煉中成長的學生必定會收獲更多。
在小學數學“數學好玩”的教學中,教會學生通過畫圖來解決問題也是一個必要的手段。面對枯燥的數學問題,引導學生用畫圖的方法將問題簡化,以便更直觀地去觀察、理解,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不斷嘗試和探索中總結規律,從而完成教學目標,讓學生學有所悟、學有所獲。這是一個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出發、把思考過程用圖像展現出來的過程。
三年級上冊“數學好玩”《搭配中的學問》中出示了兩頂帽子和三條褲子,問學生為小丑搭配,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教學中,除了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以外,還要讓學生學會用圖形代替實物,通過畫圖,找到解題的關鍵,發現解題的規律。
在四年級上冊的“數學好玩”《數圖形的學問》一課中,通過畫圖的辦法解決有多少條不同路線的問題。教師在教學中,用生動的情境導入后,讓學生用畫一畫的方法,把路線找出來,再數一數。在數的過程中,有時會出現和其他學生結果不一致的情況。在不斷嘗試中,學生學會正確畫圖,在教師的總結中,學會有序思考。
六年級“數學好玩”《比賽場次》一課中,有一個問題:有10 名學生進行乒乓球比賽,每兩名學生之間進行一場比賽,一共要比賽多少場?教師引導學生從簡單的情形出發,通過畫圖發現規律,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來解決同類問題。讓學生經歷在畫圖中解決問題、發現規律的過程,在畫圖和獨立思考的活動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生將數學應用于生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在生活中,計算是用得最多的技能之一。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以計算結果為依據設計活動方案,在設計活動方案的過程中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鍛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活動,讓教學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
三年級上冊“數學好玩”《我們一起去游園》中,讓學生設計一個租車方案,通過準確計算,解決乘坐幾輛大車、幾輛小車、人數和租金問題,發現多種方案并計算相關的數據,從中選擇最優方案。在選擇最省錢方案的過程中,學生必須計算精準,才能正確地進行方案的選擇,凸顯了生活中計算準確的重要性。
五年級上冊“數學好玩”《設計秋游方案》中,學校要組織61 名學生到故宮和北海公園參觀,以小組為單位,選定地點,計劃時間、路線、交通工具、門票費用等。在教學中,學生在分工合作的同時,通過計算,制訂出合理可行的方案,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在這個方案的制訂中,感受到了祖國山河的秀美。
在五年級下冊的“數學好玩”《“象征性”長跑》一課里,教材設置了“跑向北京”的象征性長跑活動,按照學校所在的城市到北京的主要路線及所經城市,設置站點,制訂一個合理的方案。在教學中,教師讓學生根據一定的數據進行計算,合理設計站點和時間。在經歷活動設計的過程中,提高學生收集數據與處理數據的能力,學會合理地自我評價。一次次的方案設計讓學生在運用數學知識的體驗中,不斷將方案設計趨于成熟,在鞏固知識的同時,對學生來說也是一次生活經驗的積累。
數學游戲是一種常見的教育類游戲,嚴謹有趣,能很好地鞏固學生的知識,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專注力,強化規則意識。在北師大數學教材的“數學好玩”板塊中,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分組,指導學生分組游戲,并做好數據的記載。在游戲中,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鞏固學生所學知識,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習過程生動有趣,學習效果自然顯現。
一年級上冊“數學好玩”《一起做游戲》中,教材設計了4 人一組玩摸牌游戲,邊摸邊計算,得數超過10 會被淘汰,得數最大者獲勝,結果一樣大的,誰的牌少誰獲勝。在這個數學游戲中,教師指導學生閱讀和理解游戲規則,組織學生有序開展游戲,可以在計算的過程中進行記錄,并分出勝負。用教學游戲的方式鞏固20 以內的加法,有效地突破了難點。
一年級下冊“數學好玩”《填數游戲》是根據“數獨游戲”改編的數學游戲,集數的認識、數的順序、數的應用為一體。在教學中,通過合作游戲的方式,以一個個闖關游戲將數學知識應用于游戲。學生體會了填數游戲的樂趣,發展了對數的感知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六年級上冊“數學好玩”《反彈高度》中,通過引導學生開展“玩球游戲”,明確游戲的目的,使學生經過實驗收集數據,在用分數表示球的反彈高度與下落高度關系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分數在實驗中的應用,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同時,感受實驗研究的科學性和數學結論的嚴謹性,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總之,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目標的完成需要我們進一步實踐和研究,從提高學生綜合實踐、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出發,用小故事講大道理,將復雜的知識通過實際操作來簡單化,將簡單的知識技能系統化,以充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