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發布兩項“全球之最”
52.28%,全球本體熱效率最高的柴油機;54.16%,全球本體熱效率最高的天然氣發動機。
2022 年11 月20 日,濰柴傳來震驚全球行業的消息,一天之內發布了兩個“全球之最”。
熱效率水平是一個國家內燃機技術綜合實力的核心標志。柴油機問世125 年來,提升熱效率是全行業追求的夢想。濰柴“破極限之限,攀巔峰之巔”背后,是三年“科改示范行動”改出來的新活力、闖出來的新局面。
2020 年,濰柴動力入選首批“科改示范企業”名單。3 年來,濰柴持續推進市場化改革和自主創新“雙輪驅動”,加快形成科技創新“強大動力”。
舉一綱而萬目張。圍繞“市場化”關鍵詞,濰柴開啟了一場改革持久戰,結合研發團隊的群體特性和科研工作的客觀規律,成功構建“物質激勵+精神激勵+崗位晉升”的多元化激勵體系,以及“高壓力+高貢獻+高薪酬”的科技生態培育邏輯,真正將研發成果、研發效率與價值回報掛鉤。
只有生態搞“活”了,研發人員才會萬馬奔騰“搶著干”。
今年39 歲的劉曉芳,是濰柴發動機研究院輕卡平臺室的一名工程師。2021 年,濰柴發布首批“揭榜掛帥”課題,其中第7 榜第2 項為“WP2.5N 國六柴油機開發”項目,要求2021 年底前開發出2.5 升排量輕卡發動機,并大批量推向市場。
“正常說項目需要兩年完成,但公司要求8 個月就要干完。”雖然任務急、難、重,但劉曉芳毅然應戰并成功中標。
聚焦關鍵核心技術和重大攻關項目,濰柴實施“立軍令狀+揭榜掛帥”機制,人人均可競標。第一批項目就產生了47 位項目負責人,其中包括了劉曉芳在內的18 名普通科研人員。
問及“揭榜”的動力,劉曉芳坦言,公司全方位的資源支持和高額激勵,是他們敢于挑戰的底氣。
大刀闊斧打破傳統體制機制束縛、釋放創新活力,是濰柴科技制勝的重要法寶。目前,濰柴已建立以虛擬產值為核心的目標導向考核激勵機制,根據重大研發項目完成進度、完成質量等,重獎科技人才,推動科研項目高質高效完成。
2017 年、2019 年,濰柴分別拿出1 億元重獎科技功臣,個人獎項獎金最高達到1000 萬元。2022 年又拿出6400 多萬元重獎科技成果,年輕的博士工程師竇站成嘗到了甜頭。他帶領團隊開展的高熱效率柴油機研發項目被授予“濰柴技術發明特等獎”,獎勵500 萬元。
越是市場寒冬季,越要發揮創新主體的積極性。2022 年,濰柴內部公開競聘十大戰略新引擎總指揮,設置1 億元目標激勵,震驚全行業。
“要堅決消滅平均主義、紅眼主義、混子主義、級別主義,要在所有的科研系統建立硅谷生態、特區生態,營造比著干、搶著干、拼命干的新生態。”在濰柴集團2021 年度科技激勵表彰大會上,山東重工集團、濰柴集團董事長譚旭光的講話,贏得了全場科技工作者陣陣掌聲。
“買設備不如買技術,買技術不如買人才。”在濰柴,很多引進人才的薪酬高于企業高管,百萬元級年薪的高端科技人才已成為常態。
科技精英破格提拔,更是濰柴的“常規操作”。2019 年從哈工大機械工程專業博士畢業的譚治學,常年奮斗在企業自主研發一線,現在已是濰柴發動機研究院的院長助理,成為公司高端人才的典型代表。
“集團董事長直接掛帥,高管團隊成員承擔人才招引考核指標,依托海外研發創新中心和產業平臺,面向全球招才納智。”濰柴人力資源負責人表示,公司對科技人才的渴求,從不拘于地域與國界,哪里有科技資源,就把科技創新的觸角延伸到哪里。瞄準產業最前沿,在全球高端人才集聚地搭建前沿科技創新中心,進行專業化、經常化招才引才。
10 多年來,濰柴科研人員數量從千人規模幾何倍數增至萬人,科技人才占比達到36%;擁有博士300余名,其中國家級高層次人才25 人、省級高層次人才32 人。
2017 年,濰柴從海外引進液壓總工程師杜洪流博士,擔任濰柴德國亞琛研發中心學術帶頭人,開展液壓傳動系統技術創新和重大攻關。團隊經過近5年努力,濰柴液壓技術實現了重大突破,推出的大噸位挖掘機液壓動力總成,在行業成功配套并大批量商業化應用,性能指標全面超越國際競品。
留住人才、用好人才關鍵看平臺。目前,濰柴產業版圖已囊括了多個“第一”:全球重型發動機、重型變速箱、重型卡車等全球第一,意大利法拉帝豪華游艇品牌全球第一,拖拉機、收獲機械等中國第一。選擇濰柴,就意味著選擇了行業天花板,選擇了高起點的職業路徑。
為充分發揮各類人才的智慧與才干,濰柴還聯合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清華大學、天津大學等國內外頂尖高校開展專業培訓;建立“自主創新+開放創新+工匠創新+基礎研究創新”四位一體新科技創新體系,讓各類人才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專業與方向;暢通研發人員發展通道,搭建科技榮譽榜,完善“濰柴科學家”“濰柴青年科學家”榮譽體系,讓創造價值的科技人才真正實現價值、名利雙收。
什么樣的企業是真正的世界一流企業?
譚旭光認為衡量世界一流企業,不僅要看規模大小,更要看4 個硬指標:有多少業務實現了全球競爭力的一流?掌握了多少全球領先的關鍵核心技術?產品和品牌是不是進入了全球中高端市場?治理體系是不是能夠駕馭國際化的復雜挑戰?
面對全球裝備制造行業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濰柴把科技創新擺在核心位置,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持續加大科研投入,僅在發動機板塊近10 年的研發投入就超過300 億元。
細數濰柴近幾年的科技創新成果,我們就能切身感受到它“爆表”的創新戰斗力。
2020 年、2022 年先后發布全球首款本體熱效率突破50%、51%、52%的柴油機,實現柴油機熱效率3 年三大跨越,成為全球行業標桿。
全球首創重型商用車動力總成一體化研發制造模式,支撐我國重卡行業自主品牌占據99%的市場份額,其“重型商用車動力總成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開展大型拖拉機CVT(無級變速器)核心技術攻關,成功推出國內首款240 馬力、340 馬力CVT 拖拉機,填補了國內行業空白,打破了國外長期以來對CVT 拖拉機核心技術的壟斷。
完成全系列全領域“動力鏈”布局,打造了全球功率覆蓋最全、產銷量最大的中高速全系列柴油機研發制造基地,實現了商用車、工程機械、農業機械、發電設備、船舶裝備等全領域應用,解決和突破了我國中高速高端柴油機行業的痛點和長期無法跨越的短板。
牽頭建成國家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完成燃料電池、混合動力、純電動三大新能源技術路線布局,在氫燃料電池核心技術和商業化應用中取得重大突破,引領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