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丹
(廣西職業師范學院 教育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6)
終身教育視角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工作的開展是推動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引導大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樹立堅定的個人意志,這對于高校體育教學理念的更新、體育教學方式的優化具有重要意義。在實際工作中,終身教育理念與體育教學工作的結合存在體育教師隊伍建設有待加強、大學生主體地位未得到充分體現、體育教學方式單一與教學評價體系不健全等問題,這影響了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今后,高校要深化對終身教育理念的認識與了解,將終身教育這一理念與高校體育教學各個環節有機結合,促進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助力大學生全面發展。
終身教育視角下高校體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是提升高校體育教學質量、培養學生體育素養的有效方式。終身教育理念可以促進高校體育教學理念的優化與更新,改善大學生的運動習慣,營造良好的體育運動氛圍,提升大學生的身體素質。
終身教育視角下高校體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是推動大學生身體素質提升、養成良好運動習慣的有效方式。首先,有助于大學生體育學習打破時空局限。終身教育視角下高校體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拓展了大學生的體育學習方式,大學生不僅可以通過體育課上教學時間學習體育知識、練習運動技能,而且可以借助體育教學視頻在課后學習體育知識。其次,提升大學生體育心理素養。終身教育視角下高校體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有助于大學生意志力的提升及其他良好意志品質的培養[1]。終身教育理念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不僅強調大學生對體育知識的學習,而且需要大學生長久地堅持體育鍛煉,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長期的鍛煉可以培養大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克服困難的勇氣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對大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具有積極作用。最后,體育教學能提升大學生身體素質。終身教育視角下,大學生可以通過長期的體育鍛煉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免疫力、抵抗力,提升體能,強健體魄,為各項學習活動的開展及學習質量的提升奠定基礎。
終身教育視角下高校體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是對傳統體育課程建設的優化與更新。首先,它有助于高校體育教學理念的優化。終身教育理念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運用增強了體育教學的人文關懷,將教育視野從學期、學年等學習生涯拓展到大學生的整個人生,這對大學生體育學習能力的提升、體育鍛煉能力的提高具有積極作用。其次,它有助于體育教學模式的創新。高校體育教師可以將終身教育理念融入體育教學中,鼓勵學生充分運用課余時間進行運動與鍛煉,延伸體育課程時長[2],促進體育課程教學質量及學生體育健康水平的提升。最后,其有助于高校體育設施的完善。高校體育教師可以立足終身教育理念,向學校積極反映教學設備需求,為大學生體育知識的更新及體育活動的開展提供良好的教學條件。
終身教育視角下高校體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對于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首先,終身教育理念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運用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終身教育理念不僅可以幫助大學生掌握大量的體育知識,而且有助于學生以自身為媒介終身致力于體育知識的傳播,營造良好的體育氛圍[3]。其次,終身教育思想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的運用有助于學生良好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終身教育理念的運用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在體育課上學習與練習運動技能,同時鼓勵學生在課后借助網絡平臺以及相關視頻教學資料學習體育知識,進一步提升學生身體素質。最后,終身教育視角下高校體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有助于學生體育運動技能的提升。學生可以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向教師請教與咨詢相關的體育運動知識,還可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與體育教師以及同學進行交流與溝通,促進學生體育課程成績的提高。
終身教育理念與高校體育教學工作的結合是對高校體育教學工作的優化與革新,能夠促進體育教學工作的順利推進以及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但部分高校體育教師隊伍建設存在不足,存在教學方式較為單一、教學評價體系不健全等問題,影響了高校體育教學成效的提升。
首先,部分體育教師對于終身教育理念的理解不夠到位。這導致部分教師對于終身教育的解讀、體育教學內容的傳授存在不足,這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其次,部分體育教師的體育素養有待提升。終身教育視角下,高校各項體育教學工作的開展需要教師深入掌握體育專業知識,根據學生的不同身體素質、體育知識基礎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實際上,體育專業能力不強,會對終身教育理念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也對體育教學實效性的提升產生不利影響。最后,部分高校教師培訓機制不夠完善。終身教育視角下高校體育教學工作的開展需要教師積極了解體育專業與學科前沿的教學思路與教學理念,但由于部分高校體育教師培訓機制不夠完善,培訓內容更新不夠,難以滿足體育教師的培訓需求,培訓作用發揮有限,高校體育教師隊伍建設需要加強。
終身教育視角下的高校體育教學工作是教師與學生互相配合的教學活動,大學生是高校體育教學的主體,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直接影響體育教學工作質量。在實際教學中,部分大學生對終身教育理念的理解不夠深入,對各項體育教學工作的配合不緊密。首先,部分大學生對體育教學重視程度不足。部分學生對于終身體育教育這一理念的認識與理解不夠深入,沒有準確把握體育教育的內涵,對于體育知識體系的建構、運動技能的掌握造成阻礙。其次,部分大學生對于體育課程的參與度不足[4]。有的大學生僅將體育課視為休閑與放松的課程,學習態度不夠嚴謹,影響了其體育知識技能的掌握與良好運動觀念的培養。最后,部分大學生體育學習積極性不高,對于運動技能的重視程度大于體育知識,且理論知識掌握不扎實,對于動作的把握準確性不足,這會導致身體在后續運動過程中出現損傷,不利于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
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可以提升終身教育視角下高校體育教學質量,有效地促進學生體育學習積極性與專注度的提升。但部分高校體育教學方式較為單一,體育教學實效不佳。首先,教學目標與教學方案設定不夠嚴謹。學生身體特點、學習需求是高校體育教學各項工作開展的出發點與落腳點。但是,有的體育教學沒有充分結合終身教育理念,而且教學目標、教學方案的制定缺少針對性,導致大學生對體育課程教學內容的理解與掌握不全面,這不利于大學生體育素養的提升。其次,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結合不緊密。有的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夠重視理論知識講解,沒能結合學生學習需求,這不利于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積極性。在室外體育課程的開展過程中,部分體育教師沒有將動作指導與終身體育理念進行有效融合,僅通過示范對學生的體育動作進行指導[5],體育運動細節的講解不夠細致,這影響了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最后,教學方式創新不足。高校體育課程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部分體育教師雖然接受了終身教育這一理念,但在實踐中對于這一理念的運用深度不夠,體育活動的設計、開展仍然使用舊的模式,不能有效體現終身教育這一理念,不利于大學生正確體育觀念的樹立及全面發展。
終身教育視角下高校體育課程教育工作的開展需要高校及時調整與完善教學評價體系。首先,部分高校體育教學評價理念沒有更新。部分高校并未將終身教育理念融入體育教學評價體系中,課程評價對于終身教育這一理念的強調不足,評價不夠全面,這不利于體育教學的改進。其次,評價方式有待豐富。終身教育理念與高校體育教學工作的結合不僅關注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體育技能的鍛煉,而且要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運動心態、運動習慣,強調運用多元化的方式對體育教學進行評價。但在實際的體育教學評價中,部分高校體育教學采取終結性評價,評價結果不夠客觀,這不利于體育教師今后教學工作的改進與大學生學習成效的提升。最后,評價標準沒能高效結合終身體育的理念。在實際的高校體育教學評價中,部分高校評價的重點仍是課堂紀律、到課率等[6],對于教師教學方式、終身教育理念的運用關注程度不足,這也是影響高校體育教學質量提升的因素之一。
終身教育理念是推進高校體育教學工作順利開展、完善高校體育教學體系的有效步驟,能夠深化師生對終身教育這一理念的理解,引導師生在教與學中對終身教育理念進行運用與踐行;豐富體育課程的呈現形式,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提升大學生參與體育教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優化高校體育課程的評價體系,將終身教育理念充分融入高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提升高校體育課程評價的客觀性、公正性。
終身教育理念與高校體育教學工作緊密結合可以幫助大學生充分掌握體育知識、掌握運動技巧。首先,優化體育教師培訓機制。高校要為體育教師提供充足的培訓機會、良好的培訓條件,保證體育教師可以接觸與了解新的體育教學理論與思維,提升體育教師教學思路創新性[7]。如長春工業大學,該校在體育教師培訓內容中加入了終身教育理念資料與研究成果,鼓勵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明確自身角色的變化、行為的調整,推動體育教學實效性的提升。其次,優化教學研討機制。高校要鼓勵體育教師對體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交流與溝通,豐富體育教師教學經驗,助力體育教師了解終身教育理念應用的重要性,加強體育教師對終身教育理念的重視,推進終身教育理念與高校體育教學的充分結合。最后,高校體育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體育素養,要以身作則,加強體育鍛煉,認知與踐行終身體育這一理念,為大學生樹立榜樣,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大學生對終身體育這一理念的接受程度,鼓勵大學生加強體育鍛煉,引導大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終身教育視角下高校體育教學工作的開展離不開大學生的積極配合與主動參與。所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首先,高校要加強對終身教育理念的宣傳。體育教師可以借助校內廣播、校報宣傳終身教育這一理念在體育教學中運用的意義與作用,深化大學生對終身體育的認識與理解。其次,通過多元化的體育教學活動拓展大學生參與體育教學活動的深度。豐富的體育教學活動可以增強體育教學的娛樂性,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教學活動[8],使得大學生對于體育課程教學知識、運動技能的掌握更牢。最后,引導大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加強對體育教學活動細節的重視。大學生需要進一步端正體育學習的態度,在學習體育運動技能的同時,促進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首先,豐富多元的教學方式可以提升大學生的體育學習專注度以及學習質量,滿足學生學習需求。例如,合肥職業技術學院采用俱樂部體育教學方式,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的身體素質以及對于不同體育項目的感興趣程度進行分組教學,提升學生對于體育教學活動的參與度,在滿足學生實際學習需求的同時促進學生實際學習質量的提升。其次,運用翻轉課堂進行教學。體育教師可以充分運用翻轉課堂這一教學模式,鼓勵大學生分享在課前學習的體育知識、運動技巧,再由教師對學生的講解與發言進行補充與說明[9]。最后,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體育教師可以在充分了解在線教學優勢的基礎上,通過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相結合的形式開展體育教學,大學生運用網絡查找與了解體育知識和教學資源,在線下與教師、同學進行交流,深化對體育方面的認識,促進自身體育素養的提高及終身體育理念的樹立。
終身教育視角下高校體育教學工作的順利推進離不開科學客觀的教學評價機制。首先,革新評價體系建設理念。高校要革新體育教學評價體系建設理念,確保終身教育理念與體育教學評價體系緊密結合,提升高校體育教學評價的客觀性與全面性[10]。其次,創新評價方式。高校要豐富體育教學評價方式,將過程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幫助體育教師發現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可行的建議,促進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最后,高校要豐富體育教學評價主體,除了要將教師作為評價主體之外,還要讓學生、教學管理人員、學生家長、社會企業等作為評價主體,確保體育教學評價的全面性與準確性,推動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