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坤 葉 蕾 何春華 汪朝杰
高校后勤實施勞動教育的探索與實踐——以合肥工業大學為例
夏 坤 葉 蕾 何春華 汪朝杰
[合肥工業大學]
加強勞動教育是高校深入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高校后勤部門要準確把握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內涵和要求,挖掘整合后勤勞動教育資源,構建后勤勞動教育的長效機制,探索實施勞動教育的路徑。合肥工業大學總務部結合“第二課堂成績單”,積極探索學生開展勞動教育的路徑和機制,以期為培養時代新人貢獻力量。
高校后勤;勞動教育;勞動課程;第二課堂成績單
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對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具有重大意義。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1](下文簡稱《意見》),闡明了勞動教育的現實意義,指明了新時代下勞動教育的發展方向,要求將勞動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同年7月,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2](下文簡稱《綱要》),就勞動教育的功能定位、教學內容、方式方法等進行了系統而全面的闡述,為推進勞動教育提供了行動方案。新形勢下,高校后勤部門應對標學校五育并舉的人才培養體系要求,充分整合后勤勞動資源,明確育人導向,構建長效機制,優化實施路徑,結合時代特征對勞動課進行拓展和延伸,實現實踐育人、勞動育人。
中央文件頒布以來,合肥工業大學深切感受到黨中央、國務院在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根本問題上的高瞻遠矚,深刻認識到《意見》和《綱要》是高校構建完整的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培養高質素人才的綱領性文件。學校以“培養德才兼備,能力卓越,自覺服務國家的骨干與領軍人才”為人才培養總目標,構建了“立德樹人、能力導向、創新創業立體化教育教學體系”,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總體目標,大力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全面推廣并貫徹實施“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推進“兩個課堂”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勞動教育是新時代高校人才培養必須破解的難題。自黨中央提出加強勞動教育的新要求以來,學校后勤部門以新的戰略高度,深入理解勞動教育新的時代內涵和歷史使命,對勞動教育進行了重新認識和再出發,切實增強抓好新時代勞動教育的緊迫感、責任感,在工作理念、體制機制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索和改革,充分挖掘和發揮后勤系統的教育資源和功能,積極構建后勤勞動教育有效途徑和勞動教育課程體系,深入推進實施勞動教育。
建立長效機制。強有力的政策支持是勞動教育順利開展和實施的重要保障。學校后勤部門結合工作實際,制定了總務部勞動實踐教育實施方案,以制度化的形式推進后勤勞動教育落地落實。設立勞動實踐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勞動實踐教育體系建設和保障工作。在部門內部建立了統一領導、各負其責、統籌推進的工作機制,積極構建校內協調機制,整合黨政群團各部門的力量,形成齊抓共管、通力協作的勞動育人工作格局。
建設育人團隊。組建了由總廚師長、園藝師、物業管理和能源管理能手組成的后勤勞動教育指導團隊。同時聘請行業協會、政府職能部門專家領導擔任勞動實踐指導教師。邀請徽菜大師指導廚藝課堂,邀請節能節水專家開展專題培訓。
實施目標管理。把勞動教育實施作為飲食、能源、物業三個中心目標管理考核的重要內容,要求保證經費投入,加強勞動資源配置,加強勞動教育課程開發,將勞動教育抓緊抓好,抓出成效。
進行資源整合。對符合學生勞動要求、具有共同實踐形式的勞動資源進行整合歸并,建設成為現實可用的勞動教育課程,實現從勞動資源向教育資源的轉化,勞動活動向勞動課程的轉變。這種歸并和整合是對同質的勞動實踐活動的適度集中和質量提升,防止勞動活動的碎片化和低層次開展。
實施項目管理。以項目為載體開發勞動實踐活動。依據勞動時間的長短及工作的復雜性,將勞動教育劃分為基礎和特設兩大類。連續開展一個月以上、勞動頻次相對固定、勞動內容相對單一的勞動教育項目為“基礎項目”;勞動時間較短、勞動技術含量較高的勞動項目為“特設項目”。“基礎項目”側重于服務性勞動,主要內容包括衛生保潔、綠化美化、社區管理、質量巡查等,讓學生在勞動實踐過程中,流汗出力、鍛煉體格、磨練意志,培養學生公共服務意識、無私奉獻精神,養成良好勞動習慣。“特設項目”側重于生產性勞動,主要內容包括廚藝培訓、物業管理、節能行動等。通過實際的生產勞動,不斷培養學生的勞動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使學生能夠品味到屬于自己的勞動成果,增強他們的體驗感和獲得感。并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發現及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同時還引入了五星考評機制,根據學生的實踐時長及具體表現,對每位學生進行過程監督和量化評分。
堅持課程導向。勞動教育的常態化實施需要課程的系統推進。始終運用“課程”的思維、“課程”的要求,科學設計課程目標[3]。按照主題板塊精心設計課程實施內容,涵蓋勞動工具使用、操作流程、操作規范、安全事項為主要框架的勞動技能標準等。增強課程實施質量意識。教學設計上精細處理,著重勞動項目流程化控制、講解和評估,使項目的每節課程都能體現學習和勞動育人效果。
學生考核評價。學校深入實施“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為總務部開展勞動教育提供契機和抓手。總務部利用該系統平臺,開設了一系列勞動實踐課程。學生可以自主選擇發布的項目,線上下單,完成申請、發布、選課、記錄、認定的全流程和信息化管理。課程模塊明確目標導向,細化項目標準,通過記錄客觀數據、評價現實表現、分級認證技能,全面記錄并評價學生參與勞動教育的經歷和成果。
教學效果評價。總務部高度重視勞動課程的組織實施和質量監督,專人負責系統管理。科學化、系統化、制度化、規范化的體系設計,不僅規范了勞動課程,同時也集成了數據分析、評價交流功能。利用系統的智慧管理智慧分析功能,形成課程實施統計分析報表,階段性工作分析報告,加強對精品項目質量、項目目標達成度、學生興趣分布等進行智慧分析。搜集整理學生反饋意見,基于反饋意見進行診斷分析,改進教學環節設計,提高教學實效[4]。
激勵機制優化。為提高學生參與勞動的積極性,在已經建立的勞動成果星級評價的基礎上,對參與勞動的學生開展“公益服務之星”“斛兵小工匠”“勞動能手”等一系列評優評先工作,強化激勵。在校園網、校報、微后勤等校園媒體,進行先進事跡宣傳,分享勞動體會,營造勞動育人氛圍。對勞動強度較大的服務性崗位,發放一定的生活補貼。對項目指導老師,根據指導項目的復雜程度進行工作量認定,作為指導老師年底考核和評獎評優的重要依據,表現突出的老師給予績效獎勵。
高校后勤部門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力量。新時代加強勞動育人使后勤部門在原有的服務育人,管理育人,環境育人等活動育人的基礎上,進入了具有專業教育性質的勞動育人的新階段。勞動育人賦予了后勤部門更重要的育人職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整合高校后勤隊伍實現專業化發展,提高專業化勞動教育指明了方向。
要準確辨析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內涵、功能、目標,全面把握對高校后勤勞動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明確高校后勤勞動育人的基本原則,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探析后勤勞動教育對于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學生全面發展的功能。主動投身到勞動育人這項工作中,用好思政教育這一法寶[5],理論結合實踐,為每一位在校學生注入勞動者的精神之魂,讓他們崇尚勞動、尊重勞動,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發展自我、收獲幸福,實現全面健康發展。
高校后勤部門要構建后勤勞動教育的領導機制、組織機制、保障機制等基本運行體系。積極推進建立勞動教育協同機制,完善勞動教育一體化保障機制,加大勞動教育資源統籌整合,建立資源共建共享機制。積極推進后勤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設,建立后勤學院,發揮規范化、規模化、集約化勞動育人功能。
要主動適應后勤勞動教育課程化的必然趨勢,開發具有現代后勤特色的綜合性、開放性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建立健全后勤勞動教育課程開發、建設和考評體系。注意探索把高校后勤的勞動新形態、新業態開發為勞動教育項目。推進高校后勤現有勞動育人實踐活動、勞動教育課程的深入發展,總結提煉高校后勤勞動教育模式和課程體系。
勞動教育的實施,師資是關鍵。要積極推進勞動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培養招募多元化勞動教育專兼職教師。新時代黨對勞動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后勤部門要適應新要求和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勞動教育師資建設必須走職業化專業化道路。教師既能為學生提供專業理論指導,又能指導學生參與勞動實踐。根據后勤勞動的特點,著力加強后勤勞動實踐課程開發與實踐教學環節設計的專門培訓。
要根據勞動教育目標和任務,深入分析勞動教育師資的能力特點,設計出高校后勤勞動師資培養的有效模式。探索符合以實踐型、技能型人才為主體的高校后勤勞動師資隊伍建設路徑,構建高校后勤勞動師資的勝任能力模型。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推進階段,要探索加快高校后勤勞動師資建設的應用策略,為推進后勤勞動教師隊伍職業化、專業化、專家化提供初步經驗。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EB/OL].(2020-03-26)[2022- 04-07].http://www.gov.cn/zhengce/2020-03/26/ content_5495977.htm.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通知[EB/OL].(2020-07-09)[2022-04-07].http://www. moe.gov. cn/srcsite/A26/jcj_kcjcgh/202007/t20200715_472808.html.
[3]劉向兵等.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論綱[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
[4]梁樑,陳翌慶,于寶證.能力導向一體化教學體系研究與實踐[M].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8.
[5]王雙佳,趙成知,王運生,羅昊.新時代高校后勤與勞動教育的實踐創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09):82-84.
中國教育后勤協會 2021 年重點課題《高校后勤勞動育人功能、模式、途徑與效果研究》(項目編號:ZDKT2021008)
(責任編輯:趙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