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垂邦
膝關節骨關節炎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骨科疾病,主要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患者由于膝關節疼痛加重,導致膝關節的活動能力下降,并會出現全身不適,對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膝關節骨關節炎有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治療和康復方法。
膝關節骨關節炎的癥狀
膝關節骨關節炎初期癥狀并不明顯,只有在膝關節工作過度,或天氣變化的情況下,膝關節才會出現一些不舒服的情況。隨著軟骨的磨損,變得越來越薄,關節受到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這個時候,關節就會變得更加沉重,導致骨刺的出現。一旦軟骨完全磨損消失,患者會有膝關節疼痛、關節彈響、關節功能障礙、晨僵、關節積液等。其中,疼痛可以是間歇性或持續性的,位置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是全身多處;因為關節積液,以及軟組織水腫,會引起關節腫脹;當膝關節骨關節炎發展到一定程度后,會出現四肢僵硬的癥狀,有患者會覺得自己的某個關節像是被“鎖死”了一樣,失去了控制,一般出現在早上或長期不運動時。隨著關節軟骨的剝落、退化,在軟骨下露出了骨質,以至于在關節運動時,暴露在軟骨末端的骨骼通過相互摩擦而產生響聲。
膝關節骨關節炎的診療和康復方法
早期的骨性關節炎癥狀并不是特別明顯,在一般的屈伸活動時并不會感到疼痛,只是在上下樓梯時會出現關節的酸痛,這個時候可以不服用任何藥物,或者服用氨糖,療程為三個月,期間要注意觀察癥狀有沒有減輕。這個時期的康復方法是以控制體重為主,在進行康復鍛煉時盡量不要進行劇烈的活動。另外,沒有必要去訓練周圍的肌肉,因為對關節的作用不大。早期的骨關節炎如果能得到有效控制,可以避免病情進一步發展,因為這個時期的軟骨磨損較少。
中度骨關節炎由于關節腔內的軟骨磨損程度比較嚴重,會導致關節積液,有明顯的疼痛,特別是在屈伸關節的時候,會有輕微的僵硬。這個階段除了要服用氨糖外,還要在關節腔中注入玻璃酸鈉或者是富血小板血漿因子,可以增強關節的修復能力,抑制炎癥;同時還可以提高關節腔內軟骨的彈性和潤滑度。這個階段進除了進行基本的康復訓練外,還要進行關節周圍的肌肉鍛煉,因為大部分患者會因為疼痛而減少關節的活動,導致關節周圍的肌肉出現輕微萎縮,使得關節的穩定性下降。另外,由于不同類型的關節炎患者情況有很大的差別,因此需要在康復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強化膝關節周圍肌肉的康復訓練,避免因不合適的鍛煉方法導致病情惡化。
當發展到晚期膝關節骨關節炎階段時,意味著關節間隙變得很窄,關節的運動角度和功能受到很大影響。此時,患者會經常感到劇烈疼痛,不管是在休息,還是晚上睡覺時,往往需要進行關節置換手術以緩解不適。這個時期,讓患者進行關節肌肉的強化康復訓練很困難,所以除了基礎康復訓練外,可選擇游泳,因為水的浮力會減輕關節腔的壓力。
膝關節骨關節炎的分級治療方法
治療原則是針對患者的不同情況,進行個體化的治療。治療膝關節炎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基礎治療、藥物治療、修復治療、手術治療。醫生會根據患者年齡、性別、體重、危險因素、病變部位和程度等進行分級。
基礎治療
對于早期的膝關節骨關節炎,可根據患者的需要和身體狀況,采取相應的基礎治療,包括健康教育、運動治療、物理治療、運動輔助治療等。
藥物治療
如患者的病情越來越嚴重,就得采用個體化、階梯化的藥物。根據藥物的應用方式,分為外用藥物、口服藥物、肛門栓劑、靜脈輸入、關節腔內注射藥物等。局部用藥和全身用藥是有區別的,可根據患者的發病部位和危險因素,合理選用。
修復治療
膝關節修復性手術主要有關節鏡手術、軟骨修復手術、力線校正手術、膝關節周圍截骨術等。具體的治療方法要根據患者病變部位、病變程度、一般情況以及個人的意愿來決定。
手術治療
當患者病情較重,經外科修復治療無效時,可采用關節置換、關節融合、截骨術等外科手術。
膝關節骨關節炎用什么藥
要根據患者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合的藥物,不一定最貴的就是最好的。
局部外用藥
局部外用藥物能迅速、有效地緩解關節的輕度和中度疼痛。在服用口服藥物之前,可以選用氟比洛芬凝膠貼膏等抗炎止痛藥。
口服液
口服藥物是通過消化道吸收的,其作用比外用藥要好,但有一定的副作用。常用的口服藥物有:塞來昔布、阿片類鎮痛藥、抗焦慮藥物(阿米替林和普瑞巴林)、多塞平。
關節腔內注射藥物
這種方式需要在關節腔內注射藥物,主要有糖皮質激素、玻璃酸鈉等,可以起到潤滑、抗感染、修復軟骨的作用。但此法為有創療法,有可能增加關節感染的風險,應慎重選用。
靜脈注射
僅限在正規的醫療單位使用,適用于不方便口服藥物的患者,起效快,調整劑量方便,適用于圍術期。
小結
膝關節骨關節炎是一種比較復雜的骨科疾病,因為每個人的體質和病情發展不一樣,所以治療和康復方式也有一定的區別。并且,治療和康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患者一定要做好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