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自然資源廳改革發展處
□浙江省自然資源廳信息中心
2022 年11 月24 日,經省政府同意,浙江省自然資源廳、省大數據局聯合印發《浙江省域空間治理數字化平臺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并正式施行。《辦法》是浙江省深化國土空間治理改革的重大制度成果,聚焦破解部門間空間信息共享難、提升空間數據質量、賦能數字化改革等共性問題,推動浙江加快建設國土空間治理數字化改革先行省,為在高質量發展中奮力推進“兩個先行”、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浙江新篇章奠定空間格局、提供空間支撐。
《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化數字政府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全域推進國土空間治理現代化,依托省域空間治理數字化平臺(以下簡稱“平臺”),深度開發“空間大腦”,加快構建多規合一、空間利用、空間保護、空間安全等空間治理應用體系。
省域空間治理數字化平臺是浙江省數字政府的重大應用(重大改革),是全省的“數字空間智能底座”。自2021 年11 月以來,浙江省自然資源廳為主牽頭,堅持“精準分析、整體優化、高效利用、依法保護、科學治理”的總體要求,按照“一庫一圖一箱X 場景”整體架構,依托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加快推進省域空間治理數字化平臺迭代建設,不斷夯實“空間全域覆蓋、數據全量歸集”的空間大腦基礎,進一步豐富“規劃為引領、保護為前提、利用為重點、安全為保障”的空間治理應用體系,深化探索“空間數字化、數字可視化、協同網絡化、治理智能化”的空間整體智治新路徑。
為進一步規范省域空間治理數字化平臺運行管理,明確工作職責,省自然資源廳、省大數據局聯合組織編制《辦法》。
《辦法》共八章三十一條。
第一章“總則”,共4 條,主要是對制定《辦法》的目的和依據、適用范圍、平臺定義、平臺定位等作了界定。
《辦法》規定了空間治理的對象、方法、路徑以及目標;理清與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的關系;明確了平臺是全省數字化改革的數字空間智能底座,也是國土空間要素管理利用的唯一平臺。為統籌推進空間治理相關功能共建共享,避免重復建設、重復投資,《辦法》要求平臺已具備的空間數據、工具、場景等功能服務,各級各部門應當直接使用。
第二章“職責分工”,共3 條,主要明確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平臺主管部門、平臺有關部門等主要職責。
《辦法》明確了各級各部門的管理職責,即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規劃和考核、平臺主管部門負責協調和管理、平臺有關部門負責協同和應用。進一步明確了設區市、縣(市、區)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會同本地公共數據主管部門協助平臺主管部門做好本地管理的職責要求。
第三章“數據管理”,共5 條,主要規定了平臺數據歸集、治理、共享、使用等內容。
《辦法》要求,遵循“按需歸集、應歸盡歸”“以共享為原則、不共享為例外”以及“最小必要”等原則,開展空間數據歸集、共享、使用等工作。此外,《辦法》對保證數據質量、及時開展數據更新等內容也做了相關規定,并提出建立健全數據閉環治理、數據動態更新工作機制。目前,已出臺《省域空間治理數字化平臺數據歸集規范(試行)》《省域空間治理數字化平臺數據治理規范(試行)》《省域空間治理數字化平臺數據管理規范》等標準規范,為數據管理提供基本技術遵循。
第四章“工具管理”,共5 條,主要明確了平臺工具建設、注冊、共享、評價、使用等內容。
《辦法》規定,平臺主管部門應做好工具的統籌管理,定期編制工具建設清單,通用工具原則上由平臺主管部門統一開發,特色工具由各級各部門結合需求自行開發。《辦法》進一步規定了工具建設、注冊、共享的一般要求和審批流程。此外,《辦法》還規定,定期對工具開展評價,確保工具實用、好用。
第五章“場景管理”,共5 條,主要明確了平臺場景建設、接入、應用及評價等內容。
《辦法》要求,遵循“一地創新、全省共享”機制,明確空間類場景應“基于平臺、長于平臺”;并要求場景使用單位應當使用平臺上集成的場景對空間治理相關項目進行審批和監管,對于涉及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和利用的建設項目,應當通過平臺統一謀劃、統一落地。《辦法》還規定,平臺主管部門定期對場景監測和評估,確保場景穩定運行、發揮實效。
第六章“安全管理”,共4 條,主要對網絡安全責任、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網絡安全管理、數據安全管理等方面作了規定。
《辦法》規定,建立“誰主管、誰負責,誰運行、誰負責,誰使用、誰負責”的網絡安全責任制度;落實網絡安全技術措施“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使用”;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強化日常運維運營;對數據進行分類分級管理,建立健全全流程數據安全管理制度。
第七章“綜合評價”,共4 條,主要對評價機制、評價內容等方面做了規定。
《辦法》規定,堅持以評促建,提升平臺應用支撐能力,同時明確了對各地各部門及空間治理應用場景、工具的評價指標,評價結果將作為考核重要依據。特別強調,對評價未達標的場景、工具應當及時下架。
第八章“附則”,共1 條,主要對施行時間進行了說明。
一是進一步明確了數字孿生空間的權威性和唯一性。平臺協同45個省級部門,為全省數字空間治理工作提供統一的底圖、底數、底線和智能工具,目前已上線了覆蓋全省、陸海統籌的遙感影像等基礎地理底圖,并以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成果數據為基底,以及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三區三線”為控制線,形成了涵蓋自然、人造、未來的三大空間1200 多個圖層;平臺結合空間治理需求,研發了包括空間關聯、定位、分析、孿生、評價為主的40多個智能工具。《辦法》進一步明確,所有與空間治理工作相關的數據、工具、場景應當統一集成至平臺,以平臺為對外服務的窗口。
二是進一步厘清了與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的關系。根據印發的《浙江省公共數據條例》第十八條,“省公共數據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省有關部門在省公共數據平臺建立和完善人口、法人、信用、電子證照、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等基礎數據庫”。平臺“一庫”既是空間治理數據庫,也是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基礎數據庫,“兩庫”同源一體。下一步,平臺將與IRS 打通,實現空間治理數據的統一申請和共享。
三是建立了空間治理應用體系,為相關場景提供統一跑道。平臺根據空間治理活動,開辟了空間規劃、保護、利用、安全四大應用跑道,凡是與空間治理活動相關的場景,均可納入四大跑道。《辦法》規定,場景應當基于平臺開發建設,鼓勵各級各部門積極謀劃空間治理場景,并利用平臺場景開展空間治理工作。截至目前,平臺已接入省自然資源廳、省大數據局、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廳、省水利廳等各類空間治理場景40 多個,極大提升了空間治理總體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