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晶
(湖北工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68)
互聯網重塑了商業模式,以技術賦能、數據驅動為手段的新型營銷方式正在迅速發展,傳統營銷向數字營銷轉型是大勢所趨。而目前市場營銷專業學生所學內容與市場實際要求不匹配,專業面臨轉型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目前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興技術已經滲透到經濟、管理、社會、文化等各個領域,重塑著人們的生產生活及思維方式[1]。在 “互聯網+” 背景下,傳統產業要借力大數據、云計算、智能終端以及網絡優勢實現轉型升級。市場營銷專業要抓住時代的契機,應對信息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向大數據營銷、新媒體營銷、數字化營銷等方向轉型。
傳統商科專業向新商科轉型須借助企業的優勢資源,采用科學的教育理念,校企合作共同構建產教融合、科教融合的協同培養機制,著眼數字經濟發展,整合資源,催生數字化生產新業態及新模式,擴大數字經濟人才培養規模,培養學生解決企業產品和服務特色化、差異化、精準化、數字化的能力,加快傳統經濟流通轉型、數字化轉型升級,大力提升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就業創業服務能力。
傳統商科專業向新商科轉型目前普遍面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缺乏信息技術支撐,課程體系中實踐類課程占比不高,缺少合適的實驗實訓平臺,師資隊伍技術實踐能力不強,學生缺少數據思維及技術運用能力,創新意識不足等方面。市場營銷專業向數字化營銷轉型也會面臨同樣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目前部分高校由于缺少合適的校企合作企業,也沒有充分考慮自身的特色,對市場需求調查不夠深入[2],導致在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中無法做到目標明確、定位精準,同時也不能形成鮮明的專業特色,這樣必然會影響到課程體系設置的合理性與有效性,從而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及水平。
由于對數字化時代市場營銷專業轉型發展缺乏深入理解,部分高校只是在原有的課程體系中增加了實踐環節,更替了部分陳舊的專業課程,替換為信息技術類的相關課程,沒有采用系統的思想從頂層入手重構課程體系。這樣的課程體系并不能有效提高學生數字化營銷的綜合能力,只能做到知識的疊加而非知識的融合。
培養應用型高質量人才,實驗及實訓技能的培訓必不可少,這就要求在課程體系的設置中要提高實驗實訓環節的比例。對于商科類專業特別是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來說,不需要深入掌握計算機相關技術,只需要具備技術思維,能運用相關分析處理工具解決市場營銷中的問題即可。因此,需要合適的實驗實訓平臺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傳統市場營銷專業的教師多是工商管理一級學科下的教師,技術水平欠缺,缺乏數字化營銷的實戰經驗,無法勝任相關技術課程教學工作,而企業導師雖然有豐富的實戰經驗,但理論教學能力不足。部分高校在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上主要采用跟課的形式,但高校專職教師特別是獨立學院教師教科研工作量大,無法做到百分之百的跟課,而通過企業集中的師資培訓也無法完全掌握相關技能,從而導致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效果沒有到達預期。
創新與創業能力是當代大學生應該具備的核心能力。但在專業轉型過程中,很多學生沒有參加過真實項目,很多知識都是紙上談兵,缺乏創新意識、創業思維及團隊協作能力。部分學生只注重理論成績及各類證書的獲取,不重視綜合能力的提升。思維不開闊、站位不高,思考問題理想化、片面化。特別是商科類的學生利用技術創新的能力缺乏,綜合能力不強,這將影響學生未來的發展及社會的進步。
針對目前市場營銷專業在轉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筆者根據所在獨立學院該專業轉型的實際情況,總結了以下幾條路徑:
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需要校企雙方共同參與,企業根據自身的行業背景及優勢,充分考慮市場需求、合作院校的實際情況及特色,與高校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構建課程體系、編制課程大綱等教學文檔,豐富線上資源,共同制訂系列管理制度及評估方式。
湖北工業大學與合作企業共同確定的市場營銷專業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良好綜合素質,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掌握管理學、經濟學、統計學、計算機科學的基礎理論,掌握市場營銷專業知識及相關技能;掌握新媒體營銷、大數據營銷、搜索引擎營銷、數字廣告等新型營銷方式及技術,兼具大數據思維和數據分析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從事市場營銷及管理、大數據營銷、新媒體運營、社群運營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創新精神和發展潛力的高素質多樣化應用型人才。
找準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及特色,有利于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有針對性地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及水平。
在課程體系的構建上要充分考慮人才培養的目標及特色,利用校企優勢資源合理設置課程體系,形成包含學科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專業選修課、實驗實訓環節四大模塊的課程體系。
學科基礎課主要由管理學、西方經濟學、會計學原理、商務統計學、數據庫原理及應用、管理信息系統、運營管理等課程組成,從經濟管理、數理基礎、計算機技術三個維度為核心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專業核心課主要分為兩大模塊,第一大類是傳統市場營銷專業的核心課程,如品牌管理、消費者行為學、廣告學、營銷策劃及市場調研等;第二大類是數字營銷類課程,如新媒體營銷、大數據營銷、搜索引擎營銷、Python程序基礎等,這類課程通過課內實驗、項目式教學、由校企雙方教師共同完成教學,提升學生利用信息化手段實現數字化營銷的能力。專業選修課主要通過數據可視化、商業數據分析、Web前端技術、SPSS統計軟件應用等課程擴展學生知識面。實驗實訓環節依托企業的優勢資源,以 “走出去” 與 “引進來” 相結合的方式,利用豐富的校企合作資源,開展各類綜合實訓及專業實習,同時通過職業核心能力課程群,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實驗實訓環節的開設離不開功能強大的軟硬件平臺的支持,通過企業領域專家、豐富案例、真實項目、脫敏數據及行業影響力,實現校企深入合作、產教融合共建發展,通過仿真實驗平臺,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融入汽車、醫療、零售、教育、電商、食品等多行業背景,讓學生了解不同場景下專業知識的應用,通過項目導入式教學方法,借助實踐實訓平臺讓學生掌握專業知識、體會現代信息技術賦能傳統產業的優勢。
學校通過智慧營銷實驗室、直播實訓室以及新文科智慧工場支持市場營銷專業的數字化轉型,其中智慧營銷實驗室是與企業共建的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數字化營銷實驗中心,該中心以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作為底層技術,嵌入多行業商業數據分析工具,運用新媒體運營的技術及方法,實現全渠道精準營銷。該實驗平臺及資源能滿足營銷類課程的實踐教學、模擬實訓、職業資格培訓等需要,同時也可以供新文科類其他專業共享。
市場營銷專業轉型離不開一支理論水平高且實踐能力強的 “雙師型” 教學團隊的支持。通過產教融合的方式,利用校企雙方優勢資源,構建雙師型教學團隊,有利于市場營銷專業的數字化轉型發展。按照 “雙師素質與雙師結構并舉、技能水平與素質提升并重” 的原則[3],采取培養和引進相結合的方式,逐步優化師資結構,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企業導師實戰經驗豐富、實踐能力強,高校教師理論扎實、教學水平高,雙方互助互補,通過跟課、集中培訓、項目合作、合作授課等方式互相學習,共同提高。校企雙方還可以通過共建課程及線上資源、編寫真實案例庫、共同開發針對性強的教材等方式提高團隊協作能力及專業技術水平。通過規范的管理制度,靈活多樣的模式,校企雙方共同促進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校企合作通過項目導向式教學方法、指導學生競賽、開展創新創業培訓及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市場營銷專業學生的綜合執行能力、綜合決策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感悟復雜商業環境下的企業經營,培養自身的全局意識和綜合職業素養[4]。
通過行業實際案例分析,鍛煉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思維認知。通過信息化工具的使用,鍛煉學生的系統思考和創新能力。通過綜合性項目實戰,以行業標準評價,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并獲得成就感,加強專業與新技術的融合,最終把教學從知識傳授為主的目標提升至以思維訓練為主的目標[5]。
開展各項職業能力和創業能力訓練,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通過教育部1+X職業技能資格培訓及各類市場營銷專業相關的創新創業及學科競賽,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數字化思維能力。
大數據時代,市場營銷專業需要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機制,借助企業的數據資源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與時俱進,在數據驅動時代,更好地利用信息資源及技術開展相關活動。對營銷專業來說,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本文通過分析獨立學院市場營銷專業在轉型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提出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構建、雙師型隊伍建設、實驗實訓平臺搭建、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等專業轉型的路徑。通過與企業合作,將傳統市場營銷專業向技術化轉型,提高市場營銷專業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及數據化思維,從而為地方經濟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