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教育家》11月第2期,我就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
其中,專題報道《喚醒內驅力,讓孩子擁有“自推”的力量》既現實又具有前瞻性,特別是疫情之下處于“線上學習”模式中的孩子,在一定程度上證實了清華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彭凱平所說的“四無”:學習無動力,沒有家長和老師逼著,孩子們就不愛讀書;對真實世界無興趣,沉迷于游戲、各種社交媒體,對真實的人和事情沒有興趣;社交無能力;對生命價值無感受。
學習無動力,即專題報道中所說的沒有喚醒孩子的學習“內驅力”,是在家長和老師“外驅力”的逼迫下被動學習,這種學習是不可能持久的,逼迫之下的學習也是痛苦的。在我看來,喚醒學習的內驅力,關鍵是引導孩子找到“為什么而讀書”的答案。
本期最吸引我眼球的是《賈龍弟:將熱愛語文的種子播撒在鄉間田野上》。人生路上千燈萬盞,良師猶如心燈一盞!一個人求學如遇良師,將是他人生最大的幸運和幸福,正如文中的賈龍弟老師,硬是把一根“木”彎成蓄勢的一把“弓”,去送別一支支待發的“箭”,在鄉間田野之上劃出美麗的弧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