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盼


在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大局中,以重慶、成都為核心的成渝地區正在扮演重要角色。而以交通為代表的基礎設施短板,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
從基礎設施“連點成線”再到雙向奔赴“連線成網”,重慶、四川共下“一盤棋”,共擔新使命,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全面提速。2020年以來,一系列重大項目密集落子,相連成勢,一張內暢外聯的互聯互通網絡愈加清晰:陸上,路網更密、距離更短;水上,航運能級更高、航道更通暢;空中,川渝世界級機場群正加快形成……南來北往,西進東出,四通八達,不斷密織的交通網,將四川與重慶,成渝地區與世界的時空距離越拉越近。
暢通“大動脈”鐵路公交化? 成渝1小時通達
奔騰不息的長江,穿高山峽谷滾滾東去,潤澤萬物;疾馳而過的成渝高鐵穿越群山,呼嘯而過,從出發到抵達,最快1個小時。同飲一江水、同享高鐵新通道,川渝一體化發展勢頭愈加強勁。
2021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多層次軌道交通規劃》,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軌道上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進出川渝四向通道基本形成,形成重慶、成都都市圈1小時通勤圈,實現重慶、成都“雙核”間1小時通達,“雙核”與成渝地區區域中心、主要節點城市1.5小時通達,與主要相鄰城市群核心城市3小時通達目標。這也是2021年6月《長江三角洲地區多層次軌道交通規劃》印發后,國家層面出臺的第二個多層次軌道交通規劃。
“今天是我第二次坐高鐵,第一次乘坐成渝城際‘復興號’動車組列車,心情非常激動,我們的國家發展得太快、太好了!”1月18日,春運第二天,在重慶北開往成都東的G8608次列車上,78歲的退休教師陳婆婆用有些顫抖的手寫下了乘車感言。“以前我們從重慶坐火車到成都,要10多個小時,一坐就是一個通宵。”陳婆婆激動地說。
二維碼點餐、無干擾服務……對于“復興號”上的設備設施,陳婆婆很好奇,乘務人員一一為她做了解答,并介紹了成渝城際“復興號”動車組的特點。1小時18分鐘后,陳婆婆順利到達成都東站,下車前,陳婆婆將乘車感言交給乘務人員,并表達了對車廂內優質服務的感謝。
1952年,成渝鐵路通車,運行時間為13小時;2006年,遂渝鐵路通車,成渝之間距離縮短為4個半小時;2009年9月,最高時速200公里的“和諧號”動車組列車在成遂渝鐵路開通運營,成都與重慶之間的時空距離被壓縮至2個小時;2015年12月,成渝高鐵正式通車運營,成渝兩地的距離縮短到1.5小時;2020年12月24日,成渝城際“復興號”動車組首次在成渝高鐵上線投入運營,自此兩地間的高鐵通達時間縮短至62分鐘……
2021年12月24日,成渝城際“復興號”動車組投入運營一周年,已累計發送旅客1000余萬人。據高鐵數據顯示,成渝雙城間,日均約有6萬人次往返。
“都是建設‘雙城經濟圈’的功勞。”在成都定居的楊文笑著說,近期她因工作變動暫時被安排到重慶上班,每周五她都會購買當晚7點的高鐵票,5點半下班后,從重慶沙坪壩站出發,1小時左右抵達成都東站,之后再換乘地鐵,10多分鐘就能到家門口。“有時還能趕上吃晚飯。在家休息兩天后,周日或周一,又乘高鐵回重慶,來往兩城就像坐公交車一樣方便。”
“成渝高鐵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鐵主通道沿江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城際鐵路網的主骨架,該線路全長299.8公里。”中鐵八局“成渝高鐵提質工程”項目經理鄧榮介紹,該線路自2015年12月建成以來,按時速300公里運營,客流呈現快速增長趨勢。為更好地滿足沿線群眾出行需求,國鐵集團積極組織開展成渝高鐵達標提速提質工作,2020年底,?成渝客專完成提質改造后,最高運行時速從300公里提升至350公里。
此外,成渝兩地還共同推進鐵路公交化運營。目前,成渝間平均發車間隔10分鐘,最小發車間隔5分鐘;高鐵及動車日均開行達110對。得益于成渝高鐵的公交化運行,有人成都上班、重慶安家,也有人重慶上班、成都安家,成渝高鐵成了兩地人民幸福生活的紐帶。
擴充“小動脈”織密公路網? 實現巴蜀坦途
2月4日,正月初四,瀘州市合江縣白鹿鎮年味正濃,往來車輛絡繹不絕。節日期間,一輛車頂閃耀著“省際”兩個字的綠色公交車,滿載著乘客,連起了這頭的“川E”合江縣和那頭的“渝C”重慶江津區。
7點40分,省際公交車司機毛堂兵已將公交車提前停靠在“白鹿鎮政府”起始站,等待8點鐘準時出發。“吳姐,還是在塘河鎮黃泥壕下車嗎?3元錢。”“張哥,去走親戚哇?”毛堂兵與車上熟悉的乘客寒暄著。
2020年底,四川合江縣白鹿鎮—重慶江津區塘河鎮—四川合江縣石龍鎮開行了省際公交。經兩地相關部門協商,由四川合江縣、重慶江津區各自承擔自己的公交成本和補助,兩地每天分別發出3輛公交車。
“我娘家在四川合江縣,結婚后搬到了重慶江津區,兩地公交開通后,每周都要乘坐兩三次。”乘客吳德芳笑著說,她手里提著大麻袋,裝著剛從娘家帶來的新鮮白菜,“以前只有過路客運班車,要一節一節地換乘,現在好了,不再坐‘節節車’了,10站路就能回娘家,方便又實惠。”
公交車內的站點圖顯示,省際公交共開設27個站點,涉及兩地間3個鎮。截至2021年12月31日,該省際公交已運行3362趟次,累計服務乘客約11萬人次。“省際公交的開通,對兩地人員交流、經濟聯動、旅游融合起到積極促進作用,為建設川渝融合創新示范區、瀘永江融合發展示范區打下了交通基礎。”合江縣交通運輸局綜合運輸股股長蒲宗明表示。
與此同時,另一條好消息也從重慶傳來,2021年12月24日,重慶大足至四川內江高速公路重慶段實現通車運營。“這條高速對支撐成渝地區構建現代化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建設‘1小時交通圈’,推進成渝地區一體化格局具有重要意義。”重慶市榮昌區交通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大內高速是成渝主軸發展帶的重要交通廊道,建成通車后,讓成渝地區新增一條出口通道。這也打通了重慶至內江的高速公路走廊,待四川段建成通車后,從重慶中心城區出發經渝蓉高速和大內高速到內江,不到2小時,將比走成渝高速節約半小時以上車程。“大內高速在四川段接內江—榮縣—威遠縣高速、隆昌—漢源高速,可直達四川樂山。屆時,重慶市民駕車前往峨眉山的時間預計將由4.5小時縮減至3小時,這將成為重慶前往川西旅游的最佳通道。”
“2020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開啟以來,川渝交通不斷強化城際高效立體互聯,兩年間不僅建成了成資潼、廣安繞城及渝廣支線等項目,一批高速也得以‘提速’推進。”四川省交通運輸廳綜合規劃處處長胡厚池表示,兩年來,新開工開江至梁平、南充至潼南、內江至大足、瀘州至永川等4條高速公路,建成及在建省際通道達到17條。基礎設施“連線成網”,讓川渝之間聯系更密、距離更近。
激活“神經元”打通陸水通道? 促進航運繁榮
2021年10月20日,四川廣元港集團兩艘滿載著1000噸新疆優質煤的貨船“騰勝2號”“宇峰379號”從廣元港昭化港區緩緩駛出,出發前往重慶渝西儲配煤基地,并執行聯合調度試運行任務。這次航行也標志著新疆、廣元、重慶“公鐵水”多式聯運“疆煤入渝”新通道正式打通。
“這批優質煤是從新疆吐魯番出發由火車運抵廣元,陸運中轉后再經嘉陵江水路運至重慶松溉港。對比公鐵聯運,‘公鐵水’多式聯運每噸煤可減少運輸成本25元以上。”四川廣元港集團總經理助理游勝清說,嘉陵江歷來是川北、甘陜南部地區煤炭南運重要通道,廣元港是我國內陸最深陸港,經濟腹地輻射廣大西北地區,是連接西北地區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交通樞紐。相較于過去的運輸方式,新通道具有方便、快捷、經濟、大運量、低碳等特點,港到港運輸也減少了陸運中轉環節,降低了運輸成本。預計“疆煤”通過廣元港輸出到重慶每年可達10萬噸。
“廣元到重慶航道全長680公里,需通過14級通航建筑物。以前,嘉陵江航道各梯級通航建筑物基本上由運營單位自行安排調度。由于運營單位數量較多、各自為政,通航建筑物調度缺乏統一協調,存在過閘效率不高、船舶通過時間較長等問題。”廣元市港航發展中心主任陳建明坦言,“最慢的時候我們走了50多天。”
為解決這一問題,2021年初,四川省交通運輸廳、重慶市交通局聯合印發《關于實行嘉陵江通航建筑物聯合調度的通知》,川渝兩省市將建立通航建筑物聯合調度機制,設立聯合調度中心,對嘉陵江全線梯級通航建筑物實行統一聯合調度,提高船舶過閘效率、縮短船舶過閘時間。
“嘉陵江腹地流域面積約16萬平方公里,流域內石油、煤炭、鐵礦等適水貨物資源豐富,沿江產業經濟發展迅猛,設立了26個產業園區,主要布局新型建材、裝備制造、能源化工等產業。目前嘉陵江年水運需求量已達1000萬噸左右,航運市場潛力巨大。聯合調度不僅增強了嘉陵江航運競爭力,還將有效帶動沿線城市工業布局和結構調整,繁榮城市經濟,助力沿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陳建明說。
2021年10月27日,“騰勝2號”“宇峰379號”成功通過嘉陵江14級通航建筑物,抵達此行目的地重慶松溉碼頭,標志著嘉陵江全線14梯級通航建筑物調度首次實現“一次報閘,全線通過”。2021年11月6日,“騰勝2號”“宇峰379號”返程抵達廣元港紅巖作業區,全國首條跨省級行政區域的通航建筑物船舶過閘聯合調度試運行圓滿成功。
“過閘時間總體上比原來減少三分之一。船舶自廣元下行至重慶的航行時間從平均15天縮短到7天。”陳建明介紹,本次聯合調度試運行充分運用了現代化信息手段,給船舶加裝了北斗定位終端,船員通過手機APP進行過閘申報,填寫船舶貨種、始發港、目的地等基本信息。調度中心對船舶過閘申報信息初審通過后制定調度計劃,通過定位系統實時監控船舶航行軌跡,及時向各梯級通航建筑物運行單位發出調度計劃和指令,并向過閘船舶、沿線交通運輸部門同步推送有關信息,實現了船舶、各通航建筑物運行單位和交通運輸部門信息溝通順暢,達到了“一次申報、全線通過”的預期效果。
“加速‘內暢’的同時,成渝還將攜手打造四通八達的國際‘外聯’大通道。”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廳長羅佳明說,隨著成渝“升級”為中國四大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集群之一,未來還將帶動西部地區人流、物流與全國和全世界無界聯通。“我們將加強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三個板塊的交通聯系,建設綜合性、多通道、大容量快速化的交通主軸,同時強化第四極的輻射作用,力爭在2025年基本建成獨具‘雙城’特色的交通強國建設先行示范區。”(責編/馮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