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鈞風
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江油市始終堅持黨管人才原則,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在如何把人才資源優勢轉化為服務支撐縣域高質量發展優勢上做了大量探索。
聚焦人才服務發展競爭力,完善機制強招引。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必須實行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引進政策,在完善招引機制上下功夫。完善產才需求供給機制。聚焦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需要,建立產業人才需求供給機制,建立緊缺人才“需求清單”,有針對性組織實施人才招引。完善引資引智聯動機制。聚焦推動人才與產業、項目、資本深度融合,同步布局駐外招商辦事處和引才聯絡站,大力推行“項目+人才”招引模式,實現“雙招雙引”聯動。完善多元融促互補機制。聚焦線上線下兩個市場,暢通體制內外兩條渠道,通過鄉情感召、友情聯系、真情吸引等多舉措招賢納才。在線下招引方面尤其注重“抱團發展”,著力提升縣域人才活動品牌影響力。近年來,江油不斷優化人才政策體系,設立每年1000萬元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大力實施“李白故里英才計劃”,組織企業組團赴省內外高校精準引進高層次人才200余名,在京津冀、長三角等地區建立引才聯絡站4個,依托天宜上佳智慧交通產業園等重點項目引進一批新材料、新能源等主導產業急需緊缺人才。
聚焦人才引領發展驅動力,搭好平臺盡其才。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搭建領聚平臺拓優勢。對標縣域創新發展需要,積極創建院士(專家)產業園等高層次產業集聚和領軍平臺,依托其政策、人才和技術優勢,推動人才創辦企業,參與科技項目攻關,為人才施展才華建好“廣闊舞臺”。搭建協同平臺增效能。對標本地支柱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要,持續深化校地企人才戰略合作,鼓勵科研院所與主導產業鏈企業共建產學研合作平臺,以人才之力推動產業向高新技術領域邁進。搭建孵化平臺激活力。對標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要,加快“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全鏈條創業孵化平臺建設,為企業創業提供全周期跟蹤服務,不斷優化創新創業生態。近年來,江油共建成省級院士(專家)產業園1個、省級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2個、省級創業孵化基地1個,支持42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建成校院企產學研平臺,推動人才領創科技型中小企業37戶,人才獲授權發明專利24件。
聚焦人才支撐發展策源力,緊跟大勢重培育。做好新時代地方人才工作,必須堅定人才培養自信。精細人才工程遴選培育。分領域細化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長的縣域育才政策體系,鮮明素質好、能力強、貢獻大的導向,競爭性選拔一批名師、名醫、名家、名匠和先鋒團隊,調動優秀人才傳技授藝的主觀能動性。支持用人主體自主培育。堅持“人才怎樣用好,用人單位最有發言權”原則,不斷向用人主體授權,在人才培訓上鼓勵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定向培養,在人才認定上要靈活把握。重視鄉土人才振興培育。當前,縣域基層還需在推動鄉村人才振興上引起重視,積極鼓勵引導各領域優秀人才流向基層、扎根基層、服務基層,為鄉村這片熱土注入人才活水。近年來,江油系統實施“李白故里育英計劃”,分類開展先鋒團隊、故里英才、大師工作室“1+8+3”培育項目,遴選優秀人才59名、團隊(工作室)11個,支持企業累計開展技能培訓超6000人,認證新型職業農民2000余人,儲備鄉村振興農村人才2200余名。(作者系中共江油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責編/劉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