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伊妮 汪利紅

“馬書記、李英妹子,我家種的柑橘綠色優質,想請你們幫忙在網上推銷一下。”1月27日一大早,眉山市彭山區黃豐鎮團結村村民徐磊來到村黨群服務中心,找到村黨支部書記馬懷江和電商直播帶貨團隊隊長李英。兩人實地考察后,當晚就幫徐磊把柑橘賣出了好價錢。
“老百姓的柑橘賣得越來越好,包包鼓得越來越厚,就是大喜事,新年也能過得舒暢了。”馬懷江樂呵呵地說。
近年來,團結村作為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創新實施智慧黨建進村、柑橘產業富村、集體經濟強村、夜市經濟活村等四大工程,拓寬村民增收渠道,讓村民物質、精神“雙富裕”。
好橘不怕村遠
新春時節,恰是柑橘成熟時。走進團結村放眼望去,山坡田埂上,成片柑橘林郁郁蔥蔥,黃澄澄的果子掛在枝頭,散發著香甜,橘園里到處是果農們忙碌的身影。
團結村是遠近聞名的柑橘產業村,是彭山區有名的“柑橘之鄉”。為幫助村民拓寬柑橘銷售渠道,團結村“兩委”去年9月組建了電商直播帶貨團隊,開播4個多月來,團隊利用淘寶、抖音等直播平臺幫助果農銷售愛媛、春見、紐荷爾等柑橘20萬余斤,平均每天發出200余件,為群眾增收約50萬元。
“謝謝各位老板的支持與厚愛,今天黃豐柑橘大賣1000多件,我們姐妹替父老鄉親謝謝大家,明天我們將繼續為大家推薦綠色優質的黃豐春見。”1月27日晚上,團結村村委會直播間里,徐磊和橘農們喜笑顏開。
“在黨委政府的幫助下,我們的柑橘種植技術也越來越好,現在種的綠色有機柑橘,都不愁銷路,包包里揣著票子,春節也過得有滋有味!”團結村村民周倩剛賣出一車柑橘,開心地說。
據悉,團結村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持續發展高品質柑橘產業,引進和培育春見、愛媛、不知火、紐荷爾等12個品種,種植面積達11640畝,年產量1630萬公斤,年產值達1.7億元。2021年,團結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萬元。
鄉村也有夜經濟
跳壩壩舞的音樂聲,小孩玩鬧的嬉笑聲,各類攤主的叫賣聲……到了傍晚,團結村村委會院壩上熱鬧非凡。
“早就聽說團結村有鄉村夜市,來了發現很熱鬧、好耍,還能順便買點農民種的新鮮水果、蔬菜帶回家。”來自成都的游客朱先生說。
“每天下午5點半到6點出攤,每天都能收入好幾百元。”筆者隨機詢問的一位攤主回答道。
過去,村委會院壩除了村民辦事很少有人來,偌大的院壩冷清得很。后來,團結村為盤活集體資產,開始鼓勵群眾晚上開攤經營,售賣水果、燒烤、玩具、衣服等,每個攤位費每月500元起,費用用于平時夜市管理和服務。
“以前把工作人員算上,院壩里一天最多也才30來個人,現在可算熱鬧起來了。”馬懷江說,盡管多了許多工作,但大家都“累并快樂著”。
為發展集體經濟,團結村還率先試點股份制改革,成立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實施技術、生產資料、統購統銷“三個統一”服務,探索“1+X”多點開花發展模式,每年舉辦“橘花節”“展銷會”,打響柑橘品牌,匯集發展人氣。團結村集體經濟收入從2016年的10萬元增長到2021年的58萬元。
產業富村人團結
“一年多沒回家,村里變化好大,有了鄉村振興的展廳,溫馨的鄰里中心,通了天然氣,修整了道路,還有漂亮的觀景臺,真是太巴適了。”外出務工回家的群眾紛紛感慨。
去年以來,團結村“兩委”帶領黨員群眾不斷優化基礎設施建設,完成4500畝高標準農田建設,硬化道路15公里,美化旅游環線3公里,高標準打造橘花廣場和大石包水庫,建設胡家灣景觀休憩點、鄉村振興展館和橘園觀景臺,激發鄉村旅游發展活力。
產業興旺帶來的不僅是物質富裕,還有精神富裕。
走進團結村黨群服務中心,一片喜氣洋洋,公示欄上張貼出了村民去年參與村級治理活動的積分榜,圍觀群眾看著榜單排名說笑著:“明年我家一定多參與村級事務,爭取得高分。”
團結村“兩委”為鼓勵村民參與村級治理,創新探索“互聯網+治理”,建立“德潤團結·幸福家園”微信公眾號,2021年累計發布信息238條,引導村民自主議事26次,舉行活動107場次,開辦公益課堂15期,開展志愿服務564次。同時,活用“積分制”考核管理,將村民參與平臺活動的積分結果納入年終分紅考核指標。
“只有當好群眾的貼心人、服務員,贏得群眾信任,凝聚發展合力,讓我們團結村更加團結,才能做大做強村級特色產業,讓錢包鼓起來,環境美起來,老百姓笑容多起來!”馬懷江說。(作者單位/中共彭山區委組織部)(責編/馮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