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導演組編導“劇透”幕后故事
2月4日晚,當燈光亮起,二十四節氣倒計時開始,全世界目光都投向了鳥巢。倒計時最后10秒,現場歡呼聲響徹夜空。夢幻般的光影,瞬間照亮飄舞的雪花,北京冬奧會開幕式正式開啟。
冬奧大幕拉開,所有人的臉上都洋溢著開心、幸福的笑容。為了這一刻,太多人付出了汗水和艱辛,我的眼淚奪眶而出。作為一名小學音樂舞蹈老師,我參與編排了冬奧會開幕式兩個環節,內心無比激動和自豪。
引導員身高有標準,動作要求嚴
2021年10月2日,正值國慶假期,我接到冬奧會開幕式導演組的通知,正式加入由北京工業大學素質教育學院副教授楊嶸作為分場導演的開幕式編導組。
從入組到冬奧會開幕的126天時間里,楊嶸導演組主要負責編排開幕式8個環節,我參與了運動員入場引導員和火炬傳遞兩個環節的編導工作。
運動員入場式是此次冬奧會開幕式中時間最長、關注度最高的環節,全球數以億計的觀眾通過直播鏡頭,共同見證各國運動員登上這個充滿榮耀的冰雪舞臺。入場環節參與人員多、自由度高,對鏡頭展示要求嚴格。“讓登上奧運舞臺的運動員盡情釋放熱情,需要想辦法讓大家步調相對統一。我們的任務是把控入場時間、保持兩隊間距,便于鏡頭拍攝。”這是楊嶸導演對團隊提出的具體要求。
為了響應“節儉辦奧運”理念,楊嶸導演帶領10所北京高校學生,利用周末課余時間進行了艱苦訓練和彩排,讓充滿活力的大學生成為開幕式上一道獨特風景線。我在訓練引導員過程中,深深感到這些大學生為祖國榮耀不畏艱辛,充分體現出當代年輕人的朝氣與活力。
開幕式后,不斷有人問我關于“美女引導員”的情況。在此,我小小“劇透”一下:開幕式引導員是從北京10所高校選拔出來的在校生,入選基本要求為身高不低于170厘米,體重、身材和樣貌也有一定要求。開幕式引導員最初海選出300名符合條件的大學生,有個別人因身體或其他原因中途離開。最終,確定了110位大學生引導員,身高最低170厘米,最高183厘米。
從某種角度講,開幕式引導員代表國家形象,必須體現出國家氣度和東方之美。總導演張藝謀要求非常嚴格,引導員訓練強度大,訓練過程既枯燥又辛苦。引導員走路必須走直線,一旦走偏,固定機位拍攝的特寫鏡頭下,參賽國家(地區)標牌字母可能顯示不全或跳出畫面。引導員隊伍必須在畫面中停留20秒以上,走快了會“撞車”,走慢了又會出現時間空隙。因此,需要引導員嚴格把控行走速度和行進穩定性。此外,引導員需要姿態大氣、笑容燦爛,展現大方、從容、自信的青春之美。
寒風中被凍僵,最后沖刺像“打仗”
2021年入冬時節,天氣逐漸寒冷。國家體育場鳥巢寬闊的場地上,排練學生穿著長款羽絨服,戴著口罩、手套,迎著寒風,一次次重復著同樣的腳步和動作。長時間戶外訓練,凍僵了學生的手,大風如刀子般劃過臉頰。有的學生一邊舉道具,一邊流眼淚。編導們同樣凍得發抖,給學生現場指導、糾正錯誤動作時,說話聲音都在顫抖,凍僵的手連排練記錄表都翻不開。排練后,手腳經常被凍得發癢,回到家好久才能緩過來,身上和鞋里要貼好多暖寶寶。
為了達到引導員任務要求,學生體力、耐力、站姿、表情、行進步伐及移動速度,都要反復練習。訓練初期,站姿和表情練習方法是嘴里咬著筷子,站立幾分鐘到幾十分鐘。挺拔良好的站姿非一日之功,引導員穿高跟鞋,步速90步~124步/分鐘,每天不知練習多少遍。
訓練中,一道異常艱難的“坎兒”是雙手高舉道具雪花牌。開幕式中,引導員引領各國代表團入場和運動員就座,需要一直高舉雪花牌。這個動作,沒經過訓練的人,舉十幾秒就會胳膊發酸、難以堅持。引導員要從入場通道開始舉起,一路不能放下,直到入場式結束。
訓練時,手臂力量訓練至關重要。引導員手臂舉起道具時不能晃動、舉歪,要保持穩定。為了達標,學生們從最開始舉牌5分鐘延長到10分鐘、20分鐘。最艱苦的時候,學生們練到“笑著哭”。因舉牌時面帶微笑,還要盡量不眨眼,學生們累得直掉眼淚“,笑著哭”的場面就出現了。看到此景,編導們不禁紅了眼眶。讓人欣慰的是,好多學生雖然哭得梨花帶雨,但沒有一個人放下道具。
排練最緊張時,編導們經常周末帶領學生從下午1點排練到晚上11點。越是臨近開幕式,排練壓力就越大。學生們生怕自己成為替補隊員,盡力將最好的一面展示出來。一些學生成為B組(替補跟走隊員)人員后,盡管失落,但會主動向導演了解自己還需要如何努力,爭取最后上場機會。上場隊員絲毫不敢松懈,防止被替換。排練現場遇到的各種問題,編導們都會一一積極協調、解決,經常工作到深夜才回家。
那一刻,全世界見證“中國氣質”
隨著總導演張藝謀創意的調整,一月初,楊嶸導演重新確定了方案,其團隊導演分散到11所學校排練,我負責海淀實驗小學的學生訓練工作。雖然距離開幕式還有一個月,但每次排練都有很大變化。來自11所學校的小學生,最小年齡只有8歲,完成隊形和走位難度很大。同時調動600多名小學生,確保站好點位、保持隊形,導演們在場內來回奔波,忙得不可開交。除夕當天下午,導演們沒有休息,要在過年前確定最后出場人員。
2月4日上午9點,所有導演陸續進入鳥巢迎接檢驗訓練成果的一刻。當身穿藍白色連衣裙、高挑漂亮、頗具“中國氣質”的引導員頭戴虎頭帽進入會場時,外國攝影師和記者為之贊嘆,被她們靚麗、大方的形象所吸引。引導員的陽光笑容,溫暖著在場的每一個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回顧過去4個多月,126天的訓練,外場訓練11次,國家體育場鳥巢現場合練16次,聯排5次,累計訓練時長達400小時,我見證了這群青澀的小丫頭,蛻變成美麗、自信的引導員。為此,我感到驕傲和自豪。
(作者系北京市東城區分司廳小學舞蹈、音樂 教師)
(責編 王茜 美編 劉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