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曉寧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產業化培訓中心,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黨的十九屆五中、六中全會提出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也明確提出依托鄉村特色優勢資源,打造農業全產業鏈,因地制宜建設一批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阿克蘇地區、巴州兩地認真貫徹中央安排部署和自治區要求,按照自治區統籌協調,地(州、市)和相關縣(市)監督實施、實施主體承擔主體責任原則,成立農業產業化發展工作機構,穩步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各項工作,采取召開推進會、定期調度、指導檢查等方式,開展項目審核、組織實施、督促落實、檢查驗收、資金管理等工作,強化跟蹤問效,加強對農業產業化各類項目建設的組織領導,確保項目建設順利推進。
一是穩定糧食生產。按照糧食收儲制度改革要求,兩地形成了以市場為主導的糧食價格體系,不斷優化糧食生產結構、品種結構。阿克蘇地區建成庫車、拜城、沙雅、烏什、阿克蘇市等糧食生產縣(市)和溫宿縣水稻優勢區,加大高產創建,優質面粉、大米等有機綠色食品供應能力持續增強,提高了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巴州依托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深入推進農業戰略結構調整,形成以輪臺、且末、焉耆、和碩等縣為主的糧食生產區。二是做優棉花產業。阿克蘇地區積極組建區域聯盟,加強與“國家棉花產業聯盟”和中棉所戰略性合作,構建“紡織企業+軋花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棉花生產加工體系,推動棉花種植向優勢區集中。目前,已吸引多家加工企業和技術服務合作社加盟。阿克蘇地區打造“CCIA 棉花”品牌和“豐海”牌長絨棉,爭取長絨棉市場話語權。巴州積極打造庫蔚輪棉花生產優勢區,不斷提升該區域種植規模。2021 年巴州棉花總產量55.6 萬t,占全疆10%。三是做強特色林果。兩地實施林果提質增效工程,推行林果標準化生產,改造嫁接低產低效品種,建設優質特色林果基地,促進規模優勢向效益優勢轉變。2021 年阿克蘇地區林果產量252.4 萬t,年增加6.84 萬t,增長2.8%。其中,蘋果產量85.49 萬t,增加11.94 萬t,增長16.2%;香梨產量43.5 萬t,增加1.11 萬t,增長2.6%;葡萄產量17.77 萬t,增加2.61 萬t,增長17.2%;核桃產量55 萬t,增加5.92 萬t,增長12.1%。蘋果、香梨、核桃的商品率持續提升。巴州通過實施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項目,項目區平均單產不斷提高,優質果率不斷提升,香梨收購價格穩定,經濟效益提升明顯。四是做大畜牧產業。兩地不斷優化畜牧產業布局,建設標準化養殖小區,發展壯大肉牛肉羊產業。阿克蘇地區實施“安居增畜”工程,采取“政府+公司+農戶”的訂單模式,推廣牛羊托管合作方式,推動當地牛羊養殖成為畜牧優勢產業。巴州在和靜、尉犁、且末、輪臺、庫爾勒、焉耆等縣建立了肉牛肉羊養殖區;在庫爾勒和焉耆盆地建立了奶牛養殖區,畜牧產業聚集度進一步提升。五是做活特色經濟。阿克蘇地區加快阿克蘇市、溫宿縣、“庫新一體(庫車縣、新和縣)”高效設施農業基地建設。發展恰瑪古、甜菜、馬鈴薯等特色經濟作物。積極發展以黑木耳為主的林下經濟,打造萬畝科技攻關示范基地,帶動困難戶持續增收。巴州以項目為支撐,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圍繞果蔬產業和特色產業,在焉耆盆地建立紅色特色產業基地,區域內辣醬、番茄等特色產業蓬勃發展;在焉耆盆地建立釀酒葡萄生產區,不斷提升加工工藝水平;拓展休閑農業新業態,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1]。
巴州、阿克蘇地區兩地始終把推進標準化基地建設作為重要抓手,延伸產業鏈,加快提高農產品加工業水平。基地建設方面,阿克蘇地區加快核桃、蘋果、香梨等果品的標準化基地建設,推行果園田管機械化、植保機械化等措施,提高了產量和果品品質。巴州通過推廣精細化修剪、花果管理等措施,規范香梨等果品標準化基地建設,并采用高效低毒生物農藥、植物性農藥進行病蟲害防控,有害生物防控率得到提高。加工能力提升方面,阿克蘇地區針對核桃脫青皮不及時仁色變深、品相下降的問題,購置新型干式刀片核桃脫皮篩選機,覆蓋農產品加工企業和合作社,使核桃脫青皮效率、白仁率顯著提高,在保障核桃品質上發揮明顯作用。巴州大力發展辣醬產業,工業辣椒種植規模、產量逐年提升。工業辣椒破碎、籽皮分離、榨油、烘干、粉碎等加工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已形成“龍頭企業+小微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產業鏈進一步延伸,帶農增收成效不斷提升。物流渠道建設方面,阿克蘇地區積極實施專業化市場建設,新建核桃交易市場,以國有企業為龍頭組建地、縣兩級營運公司,完善地區公眾倉、縣(市)分倉配套建設,建成“十倉百企”加工流通網絡。巴州實施冷藏保鮮庫升級改造項目,庫體容量在原基礎上得到擴充,有效提升了果品品質,減少了果品脫水和黑心等現象,延長了果品儲藏時間,降低了企業運營成本。
巴州、阿克蘇地區兩地堅持科技興農、質量興農,加大科技創新和技術服務力度,健全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標準體系,推進農業大數據平臺建設,提高現代農業科技水平。阿克蘇地區大力實施良種工程,通過建立小麥“三圃田”、小麥良種繁育基地、棉花“三圃田”、棉花良種繁育基地,確保了小麥、棉花種子數量充足,種子質量得到有效提高,促進小麥生產增產增收。阿克蘇地區農產品加工企業通過引進先進設備,提高精深加工產能,實現核桃、香梨殘次落果“吃干榨盡”,提升了收益附加值。巴州加快推進新疆特色林果大數據平臺項目建設,利用遙感及物聯網技術,實現對庫爾勒香梨等果品生產的全方位管理與控制,降低果品種植成本,促進果品行業建立標準規范,提高果品生產管理水平。
巴州、阿克蘇地區兩地加強與內地發達省區溝通交流,采取“請進來”和“走出去”方式,加大招商引資和產銷對接力度。一是積極優化營商環境。兩地出臺各項優惠政策,搭建服務平臺,引進國內外大企業、大集團來疆投資。阿克蘇地區引入了杭州娜菲莎、安徽亮中亮食品、洽洽食品等精深加工企業入駐產業園。巴州不斷完善農產品加工園區配套設施,淘汰低端產能,加大資本、人才、技術引進力度,目前7 個農產品加工園區入駐企業超過百家。二是加大市場開拓力度。阿克蘇地區組建阿克蘇紅旗坡好果源農產品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打造“驛疆南”品牌,推動市場化運營。在浙江省多個地級市開設旗艦店、直營店、超市專柜等銷售網點,建成“十城百店”銷售網絡,構建以上海、廣州、北京、杭州為中心,輻射長三角、珠三角的農產品銷售網絡,連續多年舉辦新疆特色果品(阿克蘇)交易會,促進產銷對接。巴州庫爾勒香梨協會在云南、廣東、上海、北京等城市舉辦了5 次庫爾勒香梨推介會,參加了8 次國內及國際展會,在華糖云商平臺集聚20 家香梨企業(合作社)共同開展線上招商活動,庫爾勒香梨品牌宣傳和市場形象進一步提升,品牌效應不斷擴大。
優勢農產品生產區域性同質化,非優勢產區和次宜生產區也從事優勢農產品的生產,導致農產品品質參差不齊、整體質量不高,影響終端銷售價格。如核桃產業存在“撒網式”發展的現象,沒有體現出集中集聚發展的優勢。同時,農產品區域比較優勢發揮不充分,一些優勢農產品區域主導地位不突出,優質品種少、產量低,相關生產加工企業無法集聚,沒有形成上下游產業鏈,如阿克蘇“冰糖心”蘋果,雖然產品質量優,但是種植區域缺少栽培基地、冷藏保鮮庫等配套設施,規模效益無法體現。
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任務艱巨,一些優勢農產品加工轉化能力不強,加工龍頭企業數量少、規模小、管理水平低、產業鏈條短、技術裝備水平不高、帶動能力弱,倉儲、冷鏈、物流配套體系不健全。如庫爾勒市香梨種植區域雖然冷庫數量多,儲存量大,但因建造時間較早,冷庫設備老化嚴重,維護成本高昂,改造升級困難。
經營主體與農民利益聯結不夠緊密,經營主體與農民之間合作形式多采取訂單交易、流轉承包方式,且規模較小,農民無法分享產業鏈、價值鏈增值收益。同時,企業以市場為導向,引導農民開展規范化、標準化種植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如紅棗產業由于農民缺乏技術指導,紅棗的干濕度、甜度、體積等差異較大,導致農產品商品化率不高,農產品品質不穩定,阻礙實現優質優價[2]。
農產品加工企業普遍面臨行業利潤率較低問題,企業生存壓力逐年增大,科技裝備更新和人才引進受影響。農產品加工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產學研合作亟待加強。農產品加工技術裝備整體比較落后,如核桃脫殼環節,目前部分企業還需要人工操作,機械化程度較低。同時,高層次的管理人才、技術人才引進成本高、引進難,人才缺失嚴重。
農業品牌多、亂、雜,品牌發展缺乏整體規劃和創建提升,品牌建設投入不足,地理標志產品、知名商標等保護不到位。同時,品牌宣傳推介力度不夠,品牌傳播方式單一、宣傳渠道有限,由于在國內主流媒體及網絡平臺投放廣告成本高昂,導致品牌宣傳少,知名度不高。目前,紅棗、核桃等林果產品,羊肉制品、牛奶等畜牧產品缺乏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
財政資金引導撬動力度不夠,金融社會資本參與性不高,企業面臨融資難、融資貴、期限短、到位慢等困難。巴州、阿克蘇地區兩地林果加工企業面臨盛果期收購資金短缺問題,畜牧加工企業面臨活體牲畜無法進行質押問題,還需要進一步加大金融創新力度、優化融資環境,為企業資金鏈循環提供有效保障。同時,面臨政策支持力度不足、政策落地難的問題。
針對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趨勢,優化農業資源配置和生產力布局,引導農業產業化集聚集約高效發展。需緊緊圍繞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的農業綠色生產體系,科學引導優勢農產品向最適宜產區聚集,在巴州、阿克蘇地區香梨產地集中打造庫爾勒香梨產業集群;在阿克蘇地區核桃產區集中打造核桃產業集群,加強配套,帶動上下游產業鏈發展。
以提高農產品加工水平為重點,鼓勵龍頭企業加大技術創新力度,不斷提升競爭力。支持研發制造先進適用的技術裝備,以糧、棉、果、畜、設施農業和區域特色農產品為重點,促進主食加工、果蔬保鮮、精細分割、制干、制脯等加工業的發展,提高農產品加工水平,實現增產、增收、增效。在庫爾勒香梨、“冰糖心”蘋果加工過程中引入光譜分選機,不斷提升分等分級水平,實現優果優價;在核桃加工過程中引入脫皮烘干機,提升自動化、機械化水平;在紅棗加工過程中引入凍干機,不斷提高農產品附加值。
不斷提高優勢特色農產品品質,鼓勵巴州、阿克蘇地區針對“冰糖心”蘋果、庫爾勒香梨、溫185 核桃等優勢特色農產品開展標準化示范區建設,提升示范區標準化覆蓋率。積極培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引導龍頭企業采用契約式、分紅式、股權式等方式,與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建立更加緊密和完善的利益聯結機制,推行按標生產,實現品種培優、品質提升,讓農民分享更多的增值收益。
積極開展科企、校企對接活動,依托塔里木大學、新疆大學科學技術學院阿克蘇校區、新疆財經大學商務學院(庫爾勒校區)舉辦龍頭企業座談會,緊盯現代種業、鮮活農產品保鮮、農產品精深加工、裝備創新等關鍵共性技術,多途徑建設科技企業孵化器、專家工作站、農業試驗示范基地等科技成果轉化平臺。
以政府、行業協會為主導,打破行政地域界限,激發各市場主體參與熱情,持續做大做強“庫爾勒香梨”“若羌大棗”等新疆優勢區域公共品牌。引導龍頭企業、合作社、營銷大戶等積極申報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加大區域公共品牌創建和新聞媒體宣傳力度,提升國內外消費者對新疆區域公共品牌的認知,建立新疆農產品“優質、健康、綠色”的良好聲譽[3]。
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爭取設立專項扶持資金,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撬動社會資本,吸引各類主體進入農產品加工領域,開展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加工流通、產品研發、品牌創建,不斷增強企業輻射能力,帶動農戶持續增收。進一步加大資金統籌整合力度,健全財政獎補機制,將農產品精深加工設備、節能環保設施、品牌創建成果等納入獎補范圍。強化金融扶持,鼓勵各級金融機構和政策性投資擔保機構,降低貸款利率和擔保費率,解決企業融資困難問題[4]。
文章通過對巴州、阿克蘇地區農業產業化經營進行研究,分析其現狀及主要做法,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旨在推動巴州、阿克蘇地區農業產業化發展,促進鄉村產業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