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趙子垚
伴隨新能源汽車興起,對車用鋁材的需求正快速升溫,甚至發(fā)展成為終端消費者都在關切的話題。
理想汽車創(chuàng)始人李想再次抓住了流量密碼,把新車理想L9推向輿論浪尖。7月13日,關于該款車型空氣懸架用材“鋁、鋼、鐵”的風波,直接引發(fā)了眾多造車關鍵部件使用材質的熱議。值得一提的是,針對網(wǎng)友 “不解理想L9將懸架鑄鐵零件表面噴涂為‘鋁合金’”的評論,李想除對涂層顏色的解釋外,隨后還留言回應:“一輛車什么地方用鋁,什么地方用鋼和鐵,不是拍腦袋、敲鍵盤決定的?!?/p>
當然,這僅體現(xiàn)出李想的個人看法。事實上,在同等剛度前提下,鋁材料顯然要比鐵更耐腐蝕。不過結合成本因素,將懸架鑄鐵下擺臂的防銹工藝細節(jié)做到位,盡可能降低生銹概率,對下擺臂的使用壽命同樣可以保證。所以究竟哪種材料會更契合零件的使用場景,只能是見仁見智,依據(jù)材料成本以及工藝水平合理取舍。而回歸風波源頭,其實也表露出汽車車身用鋁情況已引起消費者的更多關注。
客觀地說,有關鋁制品在汽車上的應用已很普遍,特別是在輕量化需求升溫以后,其由于遠高于鋼鐵、鎂合金、塑料及復合材料的綜合性價比,使得鋁材的單車平均用量也在逐步提升。而當前新能源汽車市場“高歌猛進”的局面,又令這一變化更為突顯。據(jù)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統(tǒng)計: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為260萬輛,同比增長1.2倍,市場占有率達21.6%。同時,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還認為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逐月上行,其全年銷量有望達到550萬輛。
除此之外,鑒于動力驅動形式以及車體結構的變化,純電動汽車的單車平均用鋁量也明顯高于燃油車型。“截至2018年,中國每輛燃油車的鋁材用量為120千克,純電動車則為128千克。”中鋁材料應用研究院輕量化工程中心業(yè)務主管吳永福博士表示,“考慮到當前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情況,很顯然車用鋁材總量將迎來爆發(fā)增長?!睂Υ耍A計未來3年內,國內新能源汽車每年的鋁材用量將從10萬噸增長到316萬噸左右。
當然,3年30倍的規(guī)模增長似乎過于“激進”,但顯然不能用傳統(tǒng)的鋁制零配件應用情況作為判斷依據(jù)。過去,提升汽車的輕量化水平主要通過降低簧下質量來實現(xiàn),對車輪輪轂、轉向機構進行鋁材替代已成為常態(tài)。而隨著鋼鋁混合車身在部分產品中開始應用,密度僅有鋼材1/3的鋁材料除了減重,其在節(jié)能、運行安全性及循環(huán)再生利用等方面同樣優(yōu)勢明顯,只是礙于鋁材自身特性,仍然在成本及制造工藝存在限制因素。
不過,伴隨國家雙碳戰(zhàn)略的推進,因汽車節(jié)能減排政策、長續(xù)航需求對動力電池重量的制約,令以純電動車型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企業(yè)對車身減重更為關切。有外部研究表明:一輛整備質量1.6噸的家用轎車,普通鋼制白車身重量大約為475千克;如果全部替換為高強度鋼,可減重161千克;再進一步替換為鋁合金車身的話,減重幅度則高達190千克,并且疊加鋁材在車體其他部件的應用,減重效果十分突顯。學界也對高性能鋁合金構件在新能源汽車上的應用進行追蹤研究,武漢理工大學汽車輕量化技術中心副主任胡志力便給出一組數(shù)據(jù):汽車重量每降低10%,可使得電動汽車續(xù)航里程增加5%~6%。此外,他還表示除了輕量化,鋁制車身對于操控性也有提升,甚至其延展性對于碰撞潰縮區(qū)的幫助也更加明顯。
除因市場變化產生的需求外,在工藝端角度,也同樣出現(xiàn)了利好鋁材應用的發(fā)展趨勢,近期興起的一體化壓鑄工藝正在改觀鋁制零件組合強度不足的局面。實際上,因為單一板材很難實現(xiàn)在強度和韌性方面的要求,所以傳統(tǒng)焊接車身需要對諸多沖壓零部件進行拼接補強。而一體化壓鑄工藝的出現(xiàn),則可以做到將零部件融為一體,在保證強度的前提下實現(xiàn)較為復雜的設計,從而降低整車生產工序的復雜性。
對于鋁合金在一體化壓鑄方面的技術進展,廣州廣型模具有限公司技術總監(jiān)梁振進認為,在利用一體壓鑄之后,整個工藝制程得到大幅度簡化。他表示,在高壓鑄造工藝里,產生的渣包和料頭等余料,均可以進行回爐使用。此外,高壓鑄造工藝還擴大了原料來源,可以消耗二次鋁,大幅減少了使用原生鋁的需求。“鋁合金的應用瓶頸之一在于成本,一體化壓鑄恰恰能夠提升材料利用率?!?/p>
特斯拉便是一體化壓鑄工藝的堅定簇擁者。特斯拉CEO馬斯克曾在特斯拉電池日上介紹:特斯拉Model Y車型采用的一體化壓鑄后地板總成,可將下車體總成重量降低30%,制造成本因此下降40%。同時相比Model 3車型,Model Y的零件數(shù)量減少79個,焊點更是由大約700-800處銳減至50處。這使得整車的連接數(shù)量大幅度減少,減少了很多涂裝、焊裝等過程,且由于一體化壓鑄的后地板總成不需要再進行熱處理,制造時間由傳統(tǒng)工藝的1-2小時縮減至 3-5分鐘。
如今,這種趨勢也正向汽車產業(yè)鏈上游發(fā)展,部分供應商也在同步提升輕量化方面的技術儲備,以促使整車產品進步,其中典型的例子就是電池鋁托盤。由于電池密度的不斷提升,使得承載電池模組的托盤或殼體會處于重載荷狀態(tài),直接影響電動車的整車載荷分布和續(xù)航能力。但鋁材憑借重量輕、熔點低的特點,目前已成為壓鑄鋁托盤、擠壓鋁合金框架和鋁板拼焊殼體、模壓上蓋的主要材料,在電池托盤方面進入到規(guī)?;瘧秒A段。
事實上,鋁材在汽車上的應用機會遠不止于此。不論是新能源汽車輕量化需求的高增長,還是一體化壓鑄等成型工藝所引發(fā)的技術變革。勢必還會有更多的產業(yè)機遇、工藝革新、技術應用會影響到鋁材料在汽車工業(yè)上的發(fā)展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