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國汽車產業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產銷波瀾起伏,從業人員信心震蕩,最終在國家出臺購置稅減半的重磅政策之下,六月份乘用車市場快速回升超過預期,汽車市場柳暗花明,前景可期。
據中汽協數據,上半年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11.7萬輛和1205.7萬輛,同比分別下降3.7%和6.6%,汽車產銷整體仍處于負增長狀態。其中,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043.4萬輛和1035.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6.0%和3.4%。乘用車產銷轉為正增長。分車型看,轎車和SUV同比小幅增長,其他車型類別還未轉正。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68.3萬輛和170.2萬輛,同比分別下降38.5%和41.2%。商用車跌幅較大,導致上半年整體車市呈現負增長。
上半年汽車產銷總體呈現“U型”走勢:1-2月產銷穩定增長;3月中下旬長春疫情開始影響汽車產銷;4月上海疫情導致整個長三角汽車整車和供應鏈停產、停運,汽車產銷近乎腰斬;5月在政府主導和企業努力下,兩地逐步復工復產,全國汽車產銷逐步回升;6月兩地汽車產業全面復工復產,在國家和地方刺激政策帶動下,乘用車產銷恢復超過預期。6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49.9萬輛和250.2萬輛,環比分別增長29.7%和34.4%,同比分別增長28.2%和23.8%。
國家稅務總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乘用車減半征收購置稅政策實施一個月以來,全國共減征購置稅71億元,減征車輛 109.7萬輛,其中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減征稅款34億元,占比約48%;1.6升至2.0升排量乘用車減征稅款37億元,占比約52%??傮w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1.6升排量以下車型的減征金額低于1.6升至2.0升排量車型的減征金額引發多種解讀,有待下半年市場驗證。
針對下半年市場,我們認為要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期待新冠疫情能得到較好控制,不出現全國重點汽車產地的大面積封控事件;二是期待汽車消費能穩定恢復,消費者的就業和收入能穩住,消費信心得到實質性支撐;三是期待商用車市場盡快回暖,特別是卡車市場能隨著新基建及多項重大工程投資的啟動,結束下滑局面,轉為正增長;四是期待芯片供應進一步緩解,有利于汽車企業釋放產能,滿足消費者需求,也期待新能源汽車電池原材料價格能回歸理性;五是進一步觀察國際形勢發展,研究和及時應對汽車產業供應鏈全球化變化的影響。
我們預判,2022年我國汽車銷量有望達到2700萬輛左右,同比增長2.7%左右。其中,乘用車銷量有望達到2300萬輛左右,同比增長7%左右;商用車有望達到400萬輛,同比下降16%左右;新能源汽車超過550萬輛,增速超過56%。
總之,影響市場的因素有多重,黑天鵝、灰天鵝等風險會層出不窮。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以不變應萬變,敵變我不變,萬變不離其宗”的應對原則。我們高興地看到,中國汽車產業的重點企業并不是簡單地“以不變應萬變”,而是積極主動行動起來,以“有為”、“主動應變”來應對風險和挑戰。我們看到,大部分主機廠都沒有調整全年計劃,全力以赴恢復生產、恢復產能,推動營銷體系加快運作,積極實施品牌向上等行動。做好本質工作,打造核心能力,積極應對各種不確定性和新風險。這就是以“有為”來應對各種風險和無序。
二〇二二年七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