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霆懿
2022年1月10日至14日,沙特阿拉伯外交大臣費薩爾、巴林外交大臣扎耶尼、科威特外交大臣兼內閣事務國務大臣艾哈邁德、阿曼外交大臣巴德爾、土耳其外長查武什奧盧、伊朗外長阿卜杜拉希揚及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簡稱海合會)秘書長納伊夫先后到訪中國。其間,阿聯酋外交與國際合作部部長阿卜杜拉也與中方舉行了電話會晤。這一罕見的“集體”外交舉動受到全球廣泛關注。在新冠疫情仍舊肆虐與中美博弈日趨常態的大背景下,作為美國盟友或對手的海灣多國外長緣何密集訪華?
中方在與海灣六國外長的會談中,對雙邊關系均給予了高度評價和重要戰略定位。中國與沙特相稱為“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且正共同積極籌辦首屆中阿(拉伯)峰會,力圖打造面向新時代的“中阿命運共同體”。阿聯酋外長阿卜杜拉則強調中國與阿聯酋是戰略伙伴、患難之交和國際關系的典范。此外,中方認為科威特是對華最友好的國家之一,而中國則是阿曼唯一的戰略伙伴。與此同時,王毅與伊朗外長阿卜杜拉希揚宣布啟動兩國25年全面合作計劃落實工作。中方還與海合會達成盡快建立中海戰略伙伴關系、簽署中海戰略對話2022年至2025年行動計劃,并盡快完成中海自貿區協定談判等多項重要共識。短短四天,在海灣地區內部難以聚首的多國外長竟接踵而至地遠赴中國,先后與中國達成多項突破性合作意向,這在中國乃至中東外交史上并不多見。
海灣地區國家外長高頻出訪中國的背后,是近年來中國與海灣國家日益緊密的戰略聯系。2012年,中國與海灣阿拉伯國家貿易額達到1550.3億美元,占中國與阿拉伯國家貿易總額近七成。2013年,中國首次成為海灣地區最大貿易國,取代了壟斷這一位置近兩個世紀之久的歐洲各國。這一歷史性轉折也標志著海灣地區與中國的政治、經貿和人文聯系進入新階段。
首先,雙方政治聯系更具戰略性,政治互信較高。2014年,中國與卡塔爾建立了戰略伙伴關系。2016至2018年,中國先后與沙特、伊朗和阿聯酋建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與阿曼、科威特建立了戰略伙伴關系。至此,海灣地區成為中國最密集的戰略伙伴聚集區。近年來,美西方頻繁對華施壓,炒作渲染各種對華不利議題,海灣各國均給予了中國支持。與此同時,雙邊關系迎風而起,先后建立了中沙高級別聯合委員會、中海經貿聯委會等長效合作機制,并持續推動中海自貿區談判、中伊(朗)25年全面合作、首屆中阿(拉伯)峰會等重要事項合作。
其次,雙方經貿聯系更趨緊密。2020年海灣阿拉伯國家向中國出口原油3.75億噸,同比增長140.4%,長期穩居中國首要能源供給地。2021年中國與海合會六國的貿易額突破2000億美元,是后者的最大貿易國。除了既有能源貿易,中國“一帶一路”倡議還與沙特“2030愿景”、科威特“2035國家愿景”、阿曼“2040愿景”和巴林“2030經濟發展愿景”對接,為雙方長期經貿發展奠定了機制基礎。2021年3月,沙特阿美石油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阿敏·納賽爾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曾表示:“保障中國能源的持續安全仍然是我們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這不僅僅意味著未來五年,而應該是50年或更久。”整體而言,中國與海灣國家在能源、科技、航天、軍工等領域開展了一系列經濟和技術合作,取得了諸多進展。中國逐步成為海灣地區經濟增長和結構轉型的重要外部支撐。

2022年1月10日, 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訪華并與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舉行會晤。
最后,雙方人文交流持續深化。近年來,阿聯酋、沙特等國相繼在本國基礎和高等教育階段推廣漢語教學,為全面了解中國做長遠的人才儲備。海灣多國還分別設立了中國研究機構,沙特費薩爾國王伊斯蘭學術研究中心、阿卜杜拉國王石油研發中心和沙特科研與知識交流中心相繼設立中文網頁、出版中國研究著作,并培養了一批新生代知華學者。與此同時,中國也更加注重海灣地區局勢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和上海外國語大學等高校分別與海灣地區學術機構開展聯合研究和書籍互譯,進一步加強了雙邊學術聯系。一些留學生與科研人員也分赴對方國家生活、學習并開展學術研究,增進了雙方的相互認知。2021年11月,美國知名智庫華盛頓近東政策研究所對1000名沙特民眾進行的最新民調顯示,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對沙特而言“最重要的國家”。不斷增長的人文交流和民意趨勢是雙方探索穩定、深入、豐富的戰略聯系的必備條件。
中國與海灣國家在政治、經貿和人文交流領域的廣泛共識,有利于雙邊關系行穩致遠。與此同時,美西方國家對海灣國家和中國施加的外部壓力,也將間接促使雙方走近。作為中東局勢的主要外部破壞力量,美國政府一方面長期干預中東事務、破壞地區和平穩定;另一方面蠻橫推行“民主”意識形態、敵視伊朗與海灣君主國家政權。拜登上臺至今仍拒絕與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通話,其對海灣各國政權的輕視由此可見一斑。
美國在中東地區持續的戰略收縮態勢引發伊朗、沙特、土耳其等國進行激烈博弈以達到新的勢力平衡,但代價是各國軍事力量、經濟實力和政治穩定的嚴重透支。這使中東各國逐漸意識到,國內政治經濟實力的消長,才是最終決定本國對外影響力強弱和地區格局走向的根本因素。這促使近期中東局勢逐步趨緩,各國開始審視自身發展與對外關系。海灣各國也開始重新校準對美關系,加強與中國等國家的合作往來。
因此,中國與海灣國家的戰略聯系既具有強大的內生動能,又受到國際形勢的動態驅動,在一定時期內將持續穩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