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華
(丹陽市好孩子幼兒園 江蘇丹陽 212300)
幼兒園保育工作指的是創建優質的幼兒成長環境,給予幼兒精心的照顧和養育,幫助幼兒持續成長,促進其身心健康發育。保育既應當涵蓋“成長保護”的功能,也應當具備“育人”的工作屬性,如此才能稱為完整的“保育”工作。通過調研國內幼兒園的保育工作現狀發現,我國國內對于“保育”工作的認識相對割裂,一般將“?!焙汀坝碑斪鰞蓚€獨立的項目分別進行,交由不同的教師負責,這導致保育效率低下。因此,本文在當下階段研究幼兒保育相關工作對提升國內幼兒園保育質量很有研究意義。
在橫向研究了國內外超過二十家的知名幼兒園保育工作經驗分析發現,幼兒園保育工作的有效性和三個因素有著重大關系,分別是幼兒園管理層的認知理念、幼兒園保育工作的執行方法以及幼兒家長群體對幼兒園工作的支持力度。
關注幼兒的健康成長是我國幼教建設中最重要的環節,尤其是幼兒正處于身體成長的關鍵階段,其身體發育應當作為保育工作的第一要素?!?~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提出以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各方面的協調發展為核心”特地將“體”放在了第一位,這完全符合幼兒成長的核心需求。在這一點的認識上,國內幼兒園保持高度的一致,不過在“育”的工作內容上,卻出現了較大的分歧。
一個幼兒園能培養出什么樣(標準)的孩子,是由幼兒園的教學認知理念直接決定的,當下隨著國內幼兒園管理層相關人員意識的提升,開始推出“保教一體”的概念,即是將“保育”和“教育”融合展開教學研究。實際上,“保育”中的“育”已有了教育的含義,如今“保教一體”概念的提出,算是對“保育”一詞釋義的正確回歸。在長期的幼兒保育工作中,優秀的認知理念至少應包含以下兩個重要方面的“習慣教育”:
第一是生活習慣教育。由于幼兒正在構建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關鍵階段,正在成長為作為一個獨立個體“人”的關鍵階段,所以要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使其真正能以一個獨立“人”的身份參與社會活動,如此才算完成了保育工作的核心任務。在生活習慣上,讓幼兒能按時起床就寢,能有效甄別食物類型、不挑食并合理控制食量,消除啃咬東西、吮吸手指的不良習慣,養成定時排便及便后洗手的習慣,具備自我保護意識,同時能尊重其他幼兒的自我意識構建,不亂動亂用他人的物品等。
第二就是學習習慣的教育,該方面的目標是要做好幼小對接,要讓幼兒具備基礎的識字能力、握筆姿勢以及掌握回答問題的方法,要對“學習紀律”有初步概念。在該階段中,不必注重知識點的學習實效,但要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為幼兒以后的正式學習打好基礎[1]。
通過對幼兒保育工作的觀察研究發現,要讓管擦研究結果反饋到工作方面,需要保育教師具備以下五崗位的核心素養,分別是觀察分析幼兒的典型行為、研究與支持幼兒的個體差異、研究與支持幼兒的學習過程、幼兒發展評價與激勵、將幼兒研究轉化為保教活動五項崗位核心素養。該反饋理論被寫入到《幼兒培訓指南》中,五個核心素養下需要五種不同的工作能力,這些能力的強弱代表了未來幼兒園教師在職業生涯和專業發展中的成就高度,深入分析這些素質,發現其對理論的要求是全面、系統、深入且具有關聯性的,需要教師具備兒童視角的目光,在工作中,教師需要打破束縛,積極探討實踐富有創造性的支持理論,這對新教師而言有相當大的難度。
幼兒園保育工作的執行方法是幼兒園認知理念的有效落實,這在不同幼兒園執行的方法和標準是不一樣的,但是在執行操作上要堅持幼兒保育的核心原則,堅持以人為本的根本概念,始終將嚴抓幼兒保育工作質量作為第一要素。
在幼兒園的保育工作執行中,其終極目標是建設沒有保育員的幼兒園,這在以日本為代表的一些國立幼兒園內幾乎都是常態,幼兒保育工作由幼師和家長共同分擔,在沒有大人的場合中,幼兒可自行完成飲食、餐具清洗、鋪床疊被、教室保潔、換衣清洗等工作。國內從國情考慮要完成無保育員幼兒園建設上尚存在一定困難,但是這種無保育員幼兒園的理念和其工作標準很值得學習借鑒[2]。
幼兒是每個家庭的寶貝,在關注幼兒成長方面,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必然會比其他人更上心,在選擇幼兒園時,實際上是家長和幼兒園的雙向選擇,因此在入園階段,園方就要和家長做好全面清晰的理念溝通,要確定雙方在幼兒保育上的理念一致性,這樣才有利于保育工作的開展,降低雙方發生糾紛的可能。
但從國內實際情況來看,家長對幼兒保育的認知存在嚴重的滯后性,主要集中在兩方面:第一是較多家長不認可家園聯動的幼兒保育計劃,堅持認為保育工作應由幼兒園全面負責,在這類家長眼里,只要出現問題,那一定就是幼兒園的責任。這類家長中多數對幼兒有過度保護傾向,對幼兒玩沙、玩水和小動物互動多會有抵觸情緒,擔心幼兒的健康,如果在入園時不加甄別和溝通,就會成為保育工作的阻力。第二類存在錯誤認知的家長認為,幼兒保育工作是教育的一部分,在幼兒通過保育后,應當出現知識累積量的明顯增長,他們長期被“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洗腦,由此也成為推動幼兒教育小學化的中堅力量。對此,幼兒園負責人要做好和家長的深入交流,多普及培養幼兒良好習慣的重要性??傊?,該點的核心就是,幼兒保育計劃一定要得到家長的支持和理解[3]。
多數專家認為,在制定幼兒保育計劃時,應當持慎重態度,從科學角度反復論證各種方案的可行性。但也有專家認為,幼兒保育計劃只要堅持“順其自然”即可,不必以成人的認知為幼兒制定事無巨細的詳細安排,這也是一些西方發達國家在幼兒保育中的主流態度。以德國和日本為例,其保育計劃就是一整天的自由游戲時間。具體如何玩,玩什么都不在教學計劃范圍內。
以幼兒自主游戲為核心的保育計劃是從“育”的角度提出的計劃,從“?!钡慕嵌葋砜?,認為可在自主游戲中多安排戶外游戲,足夠的日光照射有利于兒童在體內合成維生素D,增加對鈣質的吸收,促進幼兒骨骼發育,降低佝僂病的幾率。另外,戶外活動還有助于消耗人體內過多的能量。在當下,我國幼兒肥胖現象占比越來越高,將戶外活動作為保育核心內容能有效降低肥胖發生幾率。當然,戶外活動也要做好夏日消暑和冬日保暖工作,對于長時間的戶外活動,還可使用一些陽光遮擋用品降低紫外線對眼睛的損傷[4]。
綠色生態的保育環境是最為理想的保育環境,因此在保育環境上要盡量優先考慮。如今國內的幼兒保育環境中,特別是在城市,人工合成材料較多,這些材料不僅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幼兒和自然的接觸,降低了幼兒對自然的深刻認識。
在這方面,建議在幼兒保育環境打造中,要多使用純天然材料,多開設與天然材料密切接觸的場地。比如,在建設玩水池和玩沙池時,地面盡量不使用人工合成塑料制品,改用天然沙石鋪設。在和自然接觸的中,鼓勵孩子通過觸感直接接觸自然,比如光腳在沙土上走,在淺水池中戲水等項目,這些直接的觸感反射到幼兒的頭腦,有利于大腦發育并可讓幼兒有深刻持久的記憶,這對強化幼兒的認知很有幫助。
幼兒保育的后勤保障可消除幼兒參與活動的后顧之憂,幫助幼兒更專注積極投身到游戲中去。
在國內,幼兒園保育工作的后勤保障交由專門的人員進行,主要著手飲食控制和疾病防控,因此在這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基本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以飲食控制為例,經驗豐富的保健老師已經取得了營養師資格證,在食物多樣化的營養搭配上較為科學,并能根據幼兒的身體情況進行調整,比如增加含鈣質食品避免幼兒發育緩慢,選用富含鐵類和VC的食品應對貧血,針對口腔潰瘍補充富含VB2的食物,注重糖、脂肪、蛋白質和蔬菜、水果類食物的合理搭配,每天盡量選擇30個以上不同顏色食材,實現營養互補,滿足幼兒成長需求。
最后從改進空間來看,我國國內的幼兒保育后勤工作也存在一定的改進空間,園方一手包辦的特點比較明顯,幼兒參與的機會很少,比如在飲食方面,幼兒既不必參與食材準備,也不必進行飯后餐具清洗,這讓幼兒喪失了生活飲食習慣培養的機會。近年來,我們幼兒園開設了幼兒食育課程,孩子們可以參與其中,較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在國外,則引導幼兒自行做好其能力范圍內的相關工作,比如為幼兒發放一些占有泥漬的水果,讓幼兒在食用前去自行清洗。另外,為了方便小女孩參與游戲活動,鼓勵小女孩剪短發,以便于游戲后的清洗工作。
幼兒保育中的習慣培養是幼兒保育中的重要目標。在習慣培養中,要優先培養生活習慣,之后逐步引導幼兒構建良好的后天學習習慣。在具體的培養步驟上可從三個層面逐步實施:
第一個層面就是習慣的普及和認知,保育員要讓幼兒了解哪些行為是好的習慣,如何區分其好壞,比如自己的問題要善于去自己解決,要養成規律飲食以及便后洗手的習慣,要先為幼兒構建習慣的概念。第二個層面就是要做好習慣養成,要善于從長期視角上不斷觀察矯正幼兒的習慣,在強化習慣培養的過程中,可通過組織團隊活動的方式進行,在統一行動中,行動較為落后的幼兒一般會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第三個層面就是習慣反饋。在幼兒園內,定期開展行為習慣上的評比競賽活動,對表現優異的幼兒進行公開褒獎,鼓勵其他幼兒向其學習。在習慣反饋中,要多使用鼓勵的方式,不能對習慣尚未養成的幼兒進行斥責,否則會產生逆反效果。
注重培養幼兒在獨立環境中的自主意識,是幫助幼兒快速成長的重要途徑,在這方面,國內幼兒園在保育工作中對幼兒的過度保護是一個共性,但這并不利于幼兒的自主獨立意識培養。因此在國內的幼兒保育工作中,要善于教導幼兒在教師不在場的情況下,幼兒應當如何獨立處理一些身邊的事務。比如,解決和他人的爭端,如何在某些情況下保護自己,以及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幫助其他幼兒,讓幼兒自行承擔某些決策帶來的后果,從而為自己的下一次判斷做出經驗優化。
國外的一種生存探險游戲很值得學習借鑒,在活動開始后,幼兒來到一片林地,學生需要不斷尋找線索,判斷方向,并完成生活、烹飪、扎營等操作,同時有相關工作人員扮演“森林達人”,其中有的是好人,有的則是壞人,孩子可從外形和叫聲上進行區分,幼兒需要繞開壞人,在好人處獲得信息,尋求庇護,最后找到終點以完成任務,該游戲綜合鍛煉了兒童的體能、交際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反應力、基礎生活技能等多方面的能力,同時幼兒也很享受參與游戲的深度體驗感。因此,在學習其在保育過程中,留給孩子獨立思考和學習的機會,要注重發揮其自主性,但是也要做好幼兒的情緒需求分析,不能讓幼兒處于過度的缺乏安全感和驚恐的狀態,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綜上,幼兒保育工作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但無論在哪方面的工作中,在開展幼兒保育工作時,都要堅決堅持“以幼兒為中心、以人為本”的原則,在目標上著力于習慣培養,做好家園聯動的“齊抓共管”工作。在幼兒保育工作質量提升上,不僅需要幼兒園具備完善的理論知識和保育體系,也需要家長不斷提升自己的認識,更加客觀正確地認識保育工作,對幼兒保育計劃給予更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