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安市城南實驗小學 高宇垚
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法的誕生源自于素質教育理念的延伸以及推廣,與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存在本質不同,綜合實踐活動所倡導的是師生之間的互動以及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這樣才能夠將英語課程與其他的實踐活動建立有機融合。在小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中,改變了傳統的封閉式課堂模式,可以將具體的課堂延伸至教室外,也可以滲透到校園的每個角落,甚至走出校門進入家庭、走向社會的不同場所,對于這種相對開放式的學習方式,不但可以讓學生有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在更為多樣化的平臺上進行各種形式的交流和互動學習,也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和發展,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能夠擁有更愉快的體驗。那么,應該如何對小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教學進行優化呢?
當前的教學階段仍表現為碎片化,所以開頭導入也是最重要的初始環節,對教師而言,需要緊抓這一契機,依托于云資源,以此為學生打造更形象、更直觀的真實語言情境。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 7“On t he farm”時,就可以在導入環節引入一段動畫視頻,給學生呈現“Old MacDonald had a farm”。在學生欣賞完畢視頻內容之后,輔以一系列問題What on animals do you see?這種方式能夠更好地激活學生的求知渴望以及模仿欲望,因為這是低段學生最為明顯的性格特點,從而毫無痕跡地將學生帶入教師所布設的教學情境中去,為課堂教學的推進打好基礎。由于本次教學對象是鄉村學校,很多學生中都了解農場,甚至家庭中還有農場,基于學生對身邊的學習資源的熟悉和了解,再借助網絡上豐富的云資源的巧妙利用,不僅能夠將所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相貼合,也能夠引發學生間的不同感受,對學生形成了有力的感官刺激,產生心理共鳴,使他們可以自主回顧現實生活并自覺地建構學習意義,更充分地激活了學生的主動表達渴望。
在小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對相關學科內容進行融合,采取整合化教學策略,這樣,更能有效地激發小學生的活動興趣。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 Unit 5“Helping our parent s”時,可以借助云資源播放一段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教學視頻,介紹不同的年齡段學生適合做的家務勞動,然后將這些遴選出來的家務活以樹狀圖的方式呈現給學生,還可以借助小學勞動指導綱要的部分內容,闡明小學生參與家務活勞動的目的和意義,進一步明確學習這一課對學生的現實生活和未來人生有著極其重要的指導性。教師以教書和育人為出發點,對本單元的知識點進行整體的規劃、設計和指導,這樣就能夠將英語和勞動教育這兩門看似獨立的學科相互融合,搭建一個全面育人的平臺,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提升。讓他們了解自己處于當前怎樣的階段,生活中需要學會做怎樣的家務,還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習熱情以及參與家務勞動的渴望。可見,教師需要吃透課程學習材料,根據學習要求與其他學科進行一定的融會貫通,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推進課堂教學活動之前,教師要先根據教材的難易程度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挑選,在任務設計方面,也應當根據學生的學習層次性表現出相應的梯度性。對于一些學習基礎扎實、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除了介紹書中出現的和家務相關的短語之外,還可進行適度拓展,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也提高了學生的成功期望。
想要確保小學英語綜合實踐的順利開展,教師才是其中的關鍵主導因素,因為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教師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關鍵,既是實踐環節的設計者,更是實踐活動推進過程中的掌控者。所以,教師需要在活動開始前深入研讀教材,準確把握課程要求,以教材為核心,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精心挑選、安排各種實踐活動。此外,還應當關注實踐活動的具體效果,需要隨著學生的興趣改變,融入與其內容相關的小活動,或者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采取靈活多變的活動形式。在綜合實踐活動結束時,教師更要對活動效果做出及時、客觀評價,活動評價一方面是為了保障給上課的教師進行課堂的總結和合理的教學反思,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案,另一方面也是對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熱情和積極性的保護。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3“How many”時,在為本單元設計實踐活動之前,首先需要對單元內容展開精心研讀,這樣教師才能精準地把握其中的教學目標,才能了解教學重難點所在。在經過分析之后可知,本次實踐活動需要學生掌握的是表示數量13~19 的單詞,同時重點在于將how many 與相應的數詞定義對象進行搭配使用,接下來的實踐活動設計就需要緊扣這兩個關鍵知識點,可以結合之前所學習過的數量單詞,然后為學生建立模擬對話。比如How many brooms in t he classroom?為了讓學生能夠熟練駕馭這一常用句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練習,在小組成員之間換角色開展相應的對話練習,對所學內容進行鞏固加深。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準確把握學生的情緒,一旦有些學生表現出不耐煩的態度,教師可以考慮變換活動開展的形式,保持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這樣才能夠讓學生以“樂學”的學習熱情為根本出發點,從而實現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效性。
在安排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注意活動的選題,只有突顯教材內容,才能夠展現綜合實踐活動所具有的重要價值,而且對于學生來說,明確的課堂主題的明確極為關鍵,能夠在學習之初就為學生指明方向,對所學內容擁有初步認知,對將要開展的實踐活動有足夠的心理期盼。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2“Good habit s”為例,教師在引入游戲之前,需要明確本單元主題,即“Good habit s in life”。活動開展之前,教師可以布設預習任務,借住豐富的網絡平臺實施多元化的活動材料的采集,布置學生搜集和“habit s in life”相關的英語單詞,然后在班級內組織一次辯論活動,將所收集到的單詞在組內進行辯論,對habit s 進行分類,包括good 、bad 兩種,學生有了充分的課前準備,在活動進行時就會發言踴躍、熱情高漲。總之,在對實踐活動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緊扣所學內容、單元目標,還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踐,極大程度融合生活元素,這樣才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強烈的代入感,調動其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傳統模式下的英語作業,因為形式和內容的相對單一,通常會對學生的思維形成束縛,并不利于拓展學生的創新意識,但是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卻能夠有效改變這一弊端,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教師可以根據所學習的知識和學生的能力差異,分層次設計綜合實踐活動作業,這樣讓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完成各自的作業過程中不會產生知難而退的畏縮心理,他們會以積極的態度親歷實踐,參與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動過程,能夠更有效地激活內在的學習動力,使學生感受到英語學習以及進步的快樂。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3“Holiday fun”為例,本單元的主題是“愉快的暑假”,在結束單元教學之后,可以布設課后任務:在寒暑假時,我們經常會去各地游玩。本單元的學習,使我們掌握了很多和旅游景點相關的詞匯,請借助多元的方式搜集我國的著名旅游景點,并寫出相對應的英語單詞,然后對這些景點進行調查分析,哪些比較受歡迎?這種與學生生活實踐密切聯系的作業形式,能夠讓學生走出傳統的抄寫作業的厭煩情緒,使其轉化為充滿趣味性的實踐活動,學生也能夠在搜集旅游景點的過程中掌握更豐富的單詞,實現了小課堂向大課堂轉變的課外延伸的學習目的。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不僅要建立課堂中的探究性學習,也要引入信息技術教育等多元化的形式,此外,也可以設計充滿趣味性的課外教學活動。為了能夠使課外教學活動收獲極佳的效果,就不能只是簡單地重復教材內容或者課堂教學內容,而是要以學生的年齡、性格以及興趣愛好等典型特征為基礎,配備不同的教學游戲。以小學低段學生為例,可以引入英語歌舞、模仿對話等各種游戲活動;當然對于六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就需要設計一場振奮人心的英語競賽。總之,對教師而言,需要把握合理的契機,緊扣之前所學習過的知識,為學生設計充滿趣味性的游戲,既能夠與學生的興趣愛好相吻合,也能夠使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自然的鞏固舊知。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7“How much ”為例,本單元主題和價格相關,所以,結合這一知識點可以設計一次模擬購物活動,首先結合正常的教學流程,帶領學生梳理掌握本單元的關鍵知識點,也就是how much。其次在剩余的時間中,將班級內的各種實物收集在一起,為其標注價格,學生可以走上講臺兩兩對話,分別扮演售賣者和消費者。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維持秩序,關注兩方之間的對話,如果在語法上出現錯誤,必須要及時糾正,同時也是為其他學生發出提醒,避免再次出現類似的錯誤。
當前,新課改進程的有序深入,也因此帶動了中小學英語教學的改革和變化。傳統的英語課堂中,教師是話語權的主導者,但是對于英語學習來說,需要在與多方主體建立對話,可以是和同學之間的溝通合作,也可以主動詢問教師,這樣才能突顯自身的主體地位。所以,傳統的方式與當前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要求已不匹配。作為教師,應當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平臺以及更豐富的機會,由學生充分展現自我,例如,可以設計課外活動環節,帶領學生參與其中,不僅可以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注,還能夠落實主體本位,當學生能夠敏銳的發現這種情緒并且重視這種情緒時,就會更主動地參與學習,在完成合作任務的過程中順利完成學習目標。
例如,可以在教師范讀之后,有感情的自主朗讀,教師則需要給予其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幫助學生樹立朗讀自信、學習自信,既能夠展現自身的主體功能,也能夠和教師共同完成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目標。
學生的參與常常需要教師的鼓勵和引導,只有教師充滿鼓勵性的語言,才能夠為學生帶來勇氣,敢于表現自我,能夠積極地參與到課外實踐活動中。在課堂中,必不可少的兩大構成,就是教師和學生,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傳授知識、調控教學進度。而學生課堂中的作用同樣不可忽視,要充分展現自己的主體地位和主體功能。
很多小學生在面對新鮮事物時常常充滿好奇的心理,這就是可以利用的一大典型特征,在英語課堂中,應當設計多元實踐活動形式,可以結合本階段內英語課堂的學情以及綜合學習內容,設計課外實踐活動類型,提高活動的多樣化豐富性,這樣學生在參與活動時首先需要理解活動規則,能夠在這一過程中提高理解能力、適用能力,同時由于實踐活動本身具有的靈活性,能夠有效激活學生的強烈期待,有助于提高學習渴望。
例如,可以在班級內組織具有競賽性質的活動形式,可以是單詞接龍,也可以是課外朗讀競賽等等。這樣學生在面對知識學習時,就會將其視為一種競爭,既樹立了正確的競爭意識,也能夠使活動充滿懸念,有助于提高英語運用能力。此外,也可以準備有助于提高學生想象能力、創造能力的活動形式,或者利用課余時間對班級內的英語角進行布置,既能夠在靈活的活動中掌握豐富的英語知識,還能夠更充分地釋放創造潛能,有助于提高英語學科素養。
總之,針對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必須要緊扣課本內容,還要提高實踐活動的豐富性、靈活性、趣味性,這樣學生才能夠積極的參與其中。除教學環節之外,也可以在作業中融入實踐活動,既提高了學生對作業的參與度,還能夠借此鞏固所學,提高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