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玥彤
自2019年3月教育部印發《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以來,“網絡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的優勢日益突顯,這既與新時代科技進步、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現狀相符合,也為學科教學發展帶來了機遇與挑戰。
信息技術2.0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從傳統的以課件講授方式,拓展到合理運用大數據資源、人工智能資源等信息技術,這是一種質的轉變與提升。如高中語文學科就可以運用信息技術2.0模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供多元、個性化的閱讀材料,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
一、信息技術2.0與高中語文課堂相融合的意義
相較于傳統的授課模式,信息技術2.0更加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利用信息技術創建真實有效的教學情境,以實現個性化教育與創新型人才教育的目的。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2.0來豐富學生閱讀材料,引導學生構建自主查閱所學課文的寫作背景、作者生平介紹的學習模式,以此激發學生的自主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為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除此之外,信息技術2.0也為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提供了重要保證。高中語文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各種App以及網絡學習平臺等,充實自己的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將原有的用來到處查找資料的時間節省下來,深入了解學情,有針對性地為學生們進行課外知識拓展,讓學生涉獵更多的語文、歷史、哲學類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發揮語文學科的育人功能。
二、高中語文課堂與信息技術2.0深度融合的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術了解所學文章背景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使用網絡信息平臺,讓學生自主查閱所學篇目的作者生平、創作背景等相關信息。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搜集視頻、文字等多種信息,并篩選出有用信息,小組合作交流,分析作者的創作動機。
以《記念劉和珍君》為例,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了解“三一八”慘案的始末,通過查閱文獻、觀看紀錄片等方式,了解當時學生運動的熱情和革命者們的憤慨之情,從而理解魯迅先生為何會沉痛哀悼“為中國而死的中國青年”,并且深情歌頌“雖殞身不恤”的女子的勇毅。
通過這種“自學”的方式可以很好地 “破壁”,讓學生能夠全面了解當時的歷史環境與作者的創作背景;同時還可以增強學生感悟文章的能力,拓展他們的閱讀面。這種方式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提升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從而在課堂教學中真正落實國家“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目標。
(二)利用信息技術讓課堂教學生動精彩
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雖然也有信息技術的使用,但大多是利用課件展示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依然是以教師講授為主,課堂教學呆板,缺乏生動性。信息技術2.0的應用將信息現代化與多樣化融入教學過程,增強教師與學生的互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主動提問,獨立思考。學生合理的提問也可以使教師準確地把握課堂教學效果,從而有針對性地突破教學過程中的難點,真實、有效地“查缺補漏”。
信息技術的使用還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完成學習。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景、“搶答”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在網絡平臺上進行提問,讓學生進行“搶答”,第一位回答正確的同學可以給予獎勵。高中生多為14~18歲的青少年,這種方式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快速地集中注意力,不僅提升了課堂學習的生動性,也能更好地實現師生互動,為學生語文學習提供言語實踐情境。
再如教授《蜀道難》,教師可以播放《蜀道》的紀錄片,讓學生真實地感受蜀道之難,增強課文內容的直觀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思考、理解的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術讓閱讀個性化
新時代對教學的要求明確提出教師要“因材施教”,也就是結合每一個學生的不同特點和學習能力進行更為合理、有效的教學。傳統的語文教學很難擺脫“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教師將自己的理解傳授給學生,學生通過整理筆記和背誦等方式對教師所教授的內容進行消化。這種模式忽略了真實的學情,以教師的主觀理解為出發點,課堂教學中關注的是教師的“教”,而不是學生的“學”。學生沒有真正地參與到教學中來,也就很難形成自己的獨立思考和理解,更不利于他們的個性化發展。信息技術2.0模式可以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閱讀平臺,學生利用網絡學習平臺,根據自己的喜好、需要有針對性地選擇學習資源。同時,學習平臺也可以通過大數據軟件監控學生的閱讀過程,了解學生的閱讀習慣,并將其反饋給任課教師,教師根據學生在閱讀中的表現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從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以高中語文教學為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有針對性地引導。針對一些閱讀能力強、語文素養好的同學,教師可以引導他們通過網絡學習平臺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深入學習,比如觀看高校教授的教學視頻,既能拓展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對大學的向往之情,也能促進高校與基礎教育的銜接,為學生的高考志愿選擇提供參考。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2.0與高中語文教學相融合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教學的課堂效率。在信息技術2.0與學科教學的融合過程中,教師不再拘泥于傳統的課堂教學,而是通過新時代信息技術來打造高效、生動的情景式課堂,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滿足不同學生的閱讀需求。讓學生的閱讀從教材出發又不局限于教材,甚至高于教材,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達到閱讀水平質的提升,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中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做出教育教學上切實、有效的努力。
(134001 ?吉林省通化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