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強 彭瑞燕 孔正圓
摘要:本文以高速公路為視角,研究機電程序的防雷工作,闡述了防雷工作的重要性,給出了防雷技術:防控感應雷、防控直擊雷等,結合防雷技術的實踐應用,以此保障機電程序運行的安全性,提升高速公路的整體設備運行平穩性,以較高的交通服務質量,帶動相關行業發展。
關鍵詞:公路;防雷;設備
高速公路中添加的機電程序,含有多種功能,包括自動計費、智能扣費、公路照明、路況監控等。在特殊環境中,各類機電程序會受到雷電作用,造成設備損壞、程序運作失效等問題,無法保障公路智能服務的有序性。在地勢、地貌等多種復雜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難以保證避雷針的雷電防護效果。為保障高速公路中各類機電程序的運作平穩性,采取綜合防雷方法,以此達到防雷目標。
1 防雷概述
圍繞高速公路開展各項防雷工作時,以機電設備為主體,對其內外兩個位置,逐一進行防雷處理,以此保障機電程序的防雷效果[1]。在進行內部防雷時,是以崗位人員防雷安全為視角,需保證防雷質量,減少直擊雷對崗位人員形成的傷害。在實踐內部防雷時,使用避雷器,將其裝設在保護設備內部,形成防雷與設備的聯動體系,以等電位體形式獲取優異的防雷效果。在進行外部防雷時,防雷目標包括接閃器、引下線、防雷區等。外部防雷方法,是利用避雷程序,有效轉移雷擊作用,將雷擊轉至地下區,以此減少雷擊對程序形成的威脅。防雷設計,是以保護機電程序、崗位人員為主要目標,降低公路機電設備引發火災的發生可能性,達到防雷保護效果。
2 防雷的主要技術
2.1 防感應雷
感應雷會從多種路徑,進入建筑工程,對建筑內裝設的機電程序,形成雷電攻擊[2]。在機電程序中,電纜表現出能耗小、信號傳輸長度大等特點,極易受到感應雷的干擾,致使電纜發生損壞。在調查中發現,由感應雷引起的雷擊問題,在整體雷擊案件中占比不小于70%。因此,對高速公路中裝設的各類程序,開展感應雷防控,具有防雷的必要性。感應雷會使用空間感應方法,將雷擊作用傳輸在通信站,致使感應線受損。在屏蔽防護中,能夠有效抵消感應雷作用,控制設備受損程度。為保障屏蔽防雷效果,需配置完善的防雷體系,保證電擊壓力的承受效果,減少雷擊威脅。在防雷程序中,防雷器是一種技術較平穩、成本相對經濟的防雷方法,或稱為“等電位連接設備”。此種防雷技術的建立,會在感應雷信號形成時,在短時間內高效調整設備兩端電位,使電位平衡,合理調整電量作用,減少雷擊危害。防雷器自身具有較強的阻燃性,在火災環境中,能夠有效發揮自身的電位調整功能,以較高的阻燃性,保證電位平衡的有效性。防雷器運行時,不會自行切斷供電程序,對其他程序不會形成不利作用。
2.2 防控直擊雷
2.2.1 巧用導體
在土壤結構中,具有分散雷擊作用的導體。接地體會結合所在位置的實際情況,各類接地體相互組成地網。在實際地網布設,會依據地理特征的差異性,形成具有差別性的地網結構。一般情況下,使用環形地網,以此保障雷電流的抵消效果,防止機電程序受到雷擊威脅。導體與土壤結構處于90度時,導體長度約有2m,土層埋深長度約1m,接地點位相鄰間隔長度不小于4m。導體在土層中水平放置時,埋地深度不小于1.2m,在建筑外圍伸出長度有45m,保證防雷效果。
2.2.2 引下線
引下線使用時,主要是在雷擊形成時,轉移雷擊作用,使雷擊電流在此種線路的作用下,轉移至地下,形成防雷保護效果。在引下線設計時,線路至少為2根,確保雷擊電流轉移質量。一般情況下,在建筑周邊,以線路對稱方法,有序排布引下線。在設計引下線位置時,兩組線路之間的間隔距離不超過20m。在引下線安裝時,可使用焊接形式,連接線路,使線路在壓環中處于均勻分布狀態。如果建筑結構表現出框架形式,在引下線程序中,以鋼筋為主要框架的構造材料。
2.2.3 接閃器
避雷針、防雷產品的類型具有多樣性,接閃器具有防雷使用的廣泛性。接閃器的設備類型包括:針型、帶型、網格型。借助各類結構的避雷設備,合理防護雷擊作用。如果高速公路中,用于裝置機電程序的建筑,建筑項目表層含有天線,可使用針型避雷器,轉移雷擊電流,以此保障接閃器的使用效果。
2.3 其他防雷措施
(1)在多種防雷技術聯合使用時,應以隔絕防護、壓力均等的形式,提升防雷效果[3]。在防雷設計程序中,有效分布防雷裝置,合理連接防雷設備、導體,形成聯合防雷結構,有效轉移雷電作用。在高速公路的智能計費程序中,以攝像頭為主,合理裝設避雷針,完成相應的接地處理,防止攝像程序受到雷擊威脅。(2)電纜外圍應添加保護設施,確保纜線的隔絕質量。線纜的隔離效果,主要取決于隔緣材料質量。因此,在電纜布設時,盡量選用阻抗不高的線纜,以此減少雷擊作用。(3)現階段,信號傳輸設備的成本有所下降,在防雷預算范圍內,更換光纖設備。在高速公路收費時,借助光纖通信,提升計費、扣費、影像的高效性,降低雷電侵襲可能性。(4)在壓力均衡處理時,選用連接材料時,側重于材料的導電能力,確保連接兩端的電位,處于均衡位置,能夠在短時間內及時轉移雷電。計費區安裝的機電程序、纜線,在選用材料時,如果有金屬,應添加接地程序,以此達到機電防雷效果。(5)有效控制電壓波威脅,在電纜兩側位置添加防雷設備。
3 機電防雷技術的實踐應用
3.1 高速公路概況
公路全長約有7km,山體結構以巖石為主,土層中含有較高的電阻比例,雷電流會選擇導電便利的路徑,增加了機電設施受到雷擊的可能性。使用防雷技術,包括直擊雷防護、控制電磁脈沖作用等形式,在公路中添加雷電攔截、雷電屏蔽、電位平衡等技術,提升防雷綜合性能。
3.2 雷電攔截技術
在高速公路中,含有的機電設備有:道路監控系統、變電站、計費攝像程序、道路信號引導設備、照明系統等。針對各類外場安裝使用設備,在設備表層添加各類接閃器,有效轉移雷電流,達到外場設備的防雷效果。在防雷安裝時,使用鋼柱、混凝土體系,采取內焊方式,形成鋼筋網,將其作為土層中的導體,確保雷電轉移的有效性。
3.3 雷電屏蔽技術
使用金屬材料,比如網、管等,完整包圍待保護的機電程序。結合集膚效應,合理抵消雷電作用轉化的電磁脈沖,旨在保護機電程序、機電傳輸的各類線路。在高速公路中的各類機電設備,主要受到雷電威脅有:一,雷電信號;二,電磁脈沖;三,機電程序運行中誤操作形成的過電壓。
雷電波在傳輸時,會形成電磁、靜電兩種類型的感應。在高速公路中使用的電源線、信號傳輸線路,會形成過電壓波,在線路的作用下,過電壓波沖擊著纜線連接的兩端設備,致使高速公路中安裝的機電程序在雷擊作用下受損。在防雷時,應準確鎖定高速公路的線路防雷屏蔽點位,減少雷擊威脅。在實踐中,使用鍍鋅線槽,集中存放供電線路、信號傳輸線路,在線槽間隔位置,標準接地,以此有效抵消雷電威脅[4]。
3.4 電位均衡處理
雷電流表現出較高浮動特點,雷電流經過的位置,各處對地電位較高。在高速公路環境中,機電設備整體電位具有均衡性,會形成閃絡放電現象。因此,在高速公路中,引入電位均衡處理技術。在電位處于均衡狀態時,雷擊作用下,金屬表層電位級別,在特定范圍內電位并無較大差異,有效降低了過電壓、接觸電壓的發生次數,切實達到防雷目標,降低機電設備受到雷擊作用的概率。高速公路中使用的機電設備,會在電磁脈沖干擾下,形成設備損壞問題。使用電位均衡處理技術,可有效抵御雷擊威脅,保護公路設備。
3.5 分流抵消
在抵消浪涌過電壓時,技術方法有:一,電壓屏蔽;二,電壓均衡處理;三接地系統聯合使用。在防雷時,應防控浪涌過電壓形成的雷擊風險,控制電磁脈沖對機電設備形成的破壞,結合高速公路實況,合理設計多級SPD,提升電源設備信號各系統的雷電防護效果,以保障設備運行有序性,合理控制浪涌電壓,增強各類機電設備的耐壓能力。(1)供電系統中的SPD設計。在供電總柜、關鍵機電設施電源等位置,設計多個層級的SPD。(2)通信系統中的SPD設計。在設備通信傳輸時,傳輸頻率、線路電平表現出差異性。在實際開展SPD設計時,結合高速公路實況,采取多級泄流、電波過濾等技術方法,確保多層次SPD設計質量。在實踐中,SPD類型較多,結合防雷需求選擇,裝設在防雷保護的設備周邊。
3.6 接地設計
案例高速公路的周邊環境勘測結果:地質結構中,含有斷層破裂結構、質量變動的砂巖等,整體地層電阻比例處于較高位置。使用多種防雷技術,進行綜合防雷。接地網中融合多種接地形式,比如供電區、防雷、通信設備等,形成綜合接地體系。接地時,連接線路的電阻應控制在1Ω以內,以此保證高速公路各類設備運行的平穩性,減少設備受到雷擊風險。在案例高速公路中,使用防腐長效接地技術,接地線路共有990根。垂直土層的接地線路各設計100組,共引入200組垂直型接地線路。水平土層的接地線路各設5組,共引入130組水平型接地線路。在各變電站位置,添加20組接地線路,共引入80組接地線路。
4 三級防雷技術的實踐應用
4.1 高速公路概述
在高速公路中,積極選用了防雷設備,合理設定防雷設備的安裝位置,全面保護機電系統。在防雷技術融合時,以三級防雷技術為視角,順應各類電壓級別程序的防雷需求,確保防雷質量[5]。
4.2 防雷技術的應用
4.2.1 防護收費亭
在智能收費程序中,含有多種引線,在設計防雷設備的安裝點時,假設各類機電程序中含有一半雷電流,在導體引導中轉至地下,另有一半雷電流,使用金屬管線予以抵消。雷電流的消散方式:以通道阻抗為參照,形成了各路段的雷電流浮動區間,雷電流傳輸路徑,會有效傳輸至各類金屬管線,包括供電、通信、用水等。在電阻大小不確定時,認定接地電阻處于等同狀態,使用多個金屬管線均衡抵消雷擊電流。
4.2.2 防護攝像程序
攝像程序所在位置較高,受到雷電作用的可能性較大。在雷擊作用下,攝像設備使用的各路導線,會形成較高的雷電流。作用于攝像設備的雷擊信號,主要取決于外引線路、防雷設備線路、通信線路的綜合阻抗大小。在防雷時,應在供電程序、數據通信、影像傳播線路中,逐一安裝各類防雷設備。為保障防雷質量,防雷設備可使用的型號為“DTK-DP4P”。此種防雷器,可從多個層次進行防雷保護,僅有一組接地。在接地防雷中,對于攝像程序的供電線路、視頻通信線路等,均能給予有效防護。
4.2.3 防護監控程序
在監控系統中,傳輸線的功能較多,適用的防雷技術具有差異性。比如,視頻矩陣轉換程序,在進行防雷時,引入專用的視頻防雷設備,以此減少防雷形成的視頻通訊干擾。針對數據通信程序中各類線路,結合線路電氣屬性,合理設計電壓參數,保證防雷質量。
4.3 防雷技術操作的關鍵問題
(1)在機電程序中,時常發生多組設備串聯情況。比如422/485信息通訊,應采取多級防護措施。結合雷電的各類防護需求,構建多級防雷結構,逐級降低雷電能力,促使限制電壓處于均衡分配狀態,使電壓值處于絕緣區域內。(2)各類情況中,在進行線路防雷時,應至少劃分兩級,相同級別的防雷設備,應設計多個層次的雷電保護機制。在防雷期間,在各類防雷連接位置,添加功能全面的防雷設備,確保電子程序的防護效果。在具有屏蔽性的防雷線路范圍內,導線應從線路、防雷設備等位置,逐一穿過。比如,在監控程序中,在各類中心設備內部,添加的引入線,應帶有防雷設備。防雷器使用時,防雷范圍具有限定性。一般情況下,防雷設備的有效防護范圍為10m。如果線路長度大于10m,未及時補充添加防雷器,10m外線路整體防雷效果欠佳。
4.4 防護不當的技術應對策略
(1)防雷設備間隔距離較長。如果防雷設備間隔距離大于10m,間隔區將會成為防雷薄弱區。因此,間隔位置應保持在7~10m之間,以此保障防雷質量。同時,在使用防雷連接線時,線長不宜過長,需小于25cm。如果連接線大于25cm,可使用至少2根線路,進行分別連接,以此提升磁場的分散效果,合理控制壓降。在防雷時,運行DITEK防雷設備,借助其線路多元組合功能,合理控制接線大小。(2)如果接地連接不善,會降低雷擊轉移的有效性。針對此種防雷問題,采取設備單獨接地形式,以此保障防雷效果。假設單組防雷設備,會散出20kA雷電流,接地電阻假設為1Ω,在防護設備與傳輸線之間會存留至少20kV電壓,具有一定危險性。因此,在接地連接時,應規范操作防雷器,回避接地不善問題,保證接地質量,提升設備防雷保護的有效性,發揮防雷器的技術價值。
5 結論
綜上所述,以高速公路為主體,對其使用的機電程序,開展防雷規劃時,會受到防雷技術的完整性、防護人員的專業性、防雷資源的有效性等各類因素的影響。在實際防雷設計時,對于環境條件、地形分布、防雷設備類型等因素,給出了多重條件。因此,在實際防雷時,需結合機電程序的運作特點、高速公路周邊的地質實況等因素,綜合開展防雷工作,以此保障防雷技術選用的合理性,達到防雷效果。
參考文獻
[1] 陶杰,梁尊人.高速公路機電系統過電壓保護與防雷接地設計[J].交通世界,2021(33):137-138.
[2] 丁立言.高速公路機電系統防雷的重要性與防護技術[J].交通世界,2021(33):141-142.
[3] 柯婷嫻,蔡智敏.高速公路機電系統防雷措施探討[J].工程技術研究,2020,5(17):92-93.
[4] 歐軼陽.論如何做好高速公路機電系統防雷措施[J].居舍,2019(16):181-182.
[5] 王露.關于高速公路機電系統防雷問題的探討[J].西部交通科技,2019(4):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