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黎明
摘要:隨著農業技術的快速發展,尤其需要對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進行技術創新,利用農業機械化的技術創新為農業生產的發展注入新的發展動力。這是因為創新是推動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永恒動力,所以需要分析農業技術在農業生產經營中的實際應用,時刻關注農業技術的推廣應用動態,這樣才能為農業發展儲備強大的技術競爭力支撐,推動中國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本文就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前景、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現狀、農業機械化發展制約因素、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過程中的問題以及農業機械化的創新性發展的策略分析進行闡述,進而有效提高我國的農業機械化水平,真正實現我國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科技創新;發展策略
農業經濟在新的發展形勢下,為了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可以有效的結合現代科學技術,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對我國農業經濟的落后狀況進行改變。這是因為通過實際調查發現,我國農業發展總體上實現了機械化經營,但在實際經營中存在機械化水平低、機械化設備利用率低等問題。所以為了更好的面對新時期的新挑戰,需要對所產生的問題進行改正,這樣才能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做出貢獻。
1 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
農業機械化是指利用機械設備輔助農村勞動力進行農業生產,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對我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是因為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農業機械化決定著中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速度,是其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發揮著重要作用。而社會科學和技術的持續改進,機械設備已經逐步取代了傳統的人類和牲畜農業發展,同時農業機械化在中國農村建設中的普及表示中國從傳統農業國家向現代農業國家的轉變,繼而體現出高新技術的應用正在迅速推動中國農業整體水平的提高。所以使用農業機械化可以有效的提高勞動生產率、農業經濟效益以及農村勞動人口的收入。與此同時,也要重點關注我國農業機械發展現狀以及發展過程中的矛盾和問題,如:相應的土地占用率低,資源環境問題突出。想要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就要合理解決資源與環境的矛盾[1]。
2 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前景
農機化發展應在綜合分析食品安全、農村經濟建設和農業市場激烈競爭的基礎上,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這是因為在現代社會的生產過程中,農業機械化是現代農業生產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同時,農業生產體系也是現代科學技術、生產工具和管理模式的有效結合。其一,實現農業技術創新,形成可持續發展農業機械科技體系。為了加快現代農業技術的建設,可以通過市場的推動和相關政策的支持,從引進、創新、利用等方面進行有效的整合和應用,體現技術的價值,進而引導農機化企業在相關技術和產品研發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實現農業機械化的科技創新,并且形成可持續的農機化科技創新體系和健康的推廣體系,所以需要重視現代農業機械化技術和各類機械的深入研究和進一步發展。其二,應用節能型農業機械,滿足現代農業生產的綠色化要求。由于節能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表現出良好的應用價值,所以我國在政策上提出了對農業機械的使用的一些相關要求,所以在建設現代節能型社會的指導下,只有體現現代新技術和節能設備的應用價值,才能滿足現代農業生產的綠色節能需求,進而影響到未來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方向。
3 現階段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無論在機械設備數量上還是在農業機械化技術上都呈現出穩定的趨勢。近年來,“一帶一路”倡議在我國廣泛開展,越來越受到農業發展特別是農業機械化的重視。而且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農業機械化也受到了影響,特別是在中東地區的糧食產區,農機化普及率較高,所以農業機械化正朝著市場化、社會化的方向發展。但是我國的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和技術逐漸提高,促進農村在許多方面都對原有的傳統農業進行了創新,對農業制度進行了調整,進而豐富了農產品種類,提高了農業經濟效益,帶動了物流、包裝印刷等周邊產業的發展。同時我國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并且為了規范行業發展,加強相應的監管,以防止安全事故的發生,而且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來鼓勵農業機械的進出口,進而使中國農業機械化水平更接近國際標準,以此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
我國在農業發展方面,基本實現了機械化作業的全覆蓋,農業機械設備的數量也在增加,對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生產力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國機械化水平有了顯著提高,并且隨著我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出現了跨區域經營等農業經濟新形式。這種發展形勢是農機市場新的經濟增長點,但是受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全國各地區農機化水平也呈現出不平衡發展狀態,使我國農業機械水平無法大規模提高。由于我國沒有根據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建立完善的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使我國農業機械發展的公共服務能力無法建立。所以雖然農機市場新的經濟增長點涉及到農業生產前期和中期的機械設備以及貫穿種植全過程的生產后期的機械設備,也無法使我國目前的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適應,進而滿足農業發展對機械化服務的產業化、市場化要求。同時在我國目前的農業經濟發展中,現行的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并不完善,農機化結構不合理,而且機械化結構嚴重不合理,缺乏大型先進的農業機械設備以及自主設計和創新,導致我國農業機械設備的發展規模較小,機械設備整體技術含量低,在許多方面不能滿足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需要,并且試驗設備為小型機械設備,設備質量差,使用時間短,所以無法有效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進而影響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受我國農業發展水平、經營規模、農業機械水平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雖然我國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平穩較快,未來發展前景廣闊,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農機化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并且在發展過程中還會出現問題。
4 農業機械化發展制約因素
由于季節和地域因素的影響,農業機械的使用存在著操作少、資源利用率低的情況,不利于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在部分地區的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仍存在維修體系標準化不夠、基礎設備有限等問題,農機配套設施差,機型復雜,直接制約了農機的使用,并且各地服務組織數量少、規模有限,也對現代農業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制約。所以需要加強了農機服務體系建設,提高利用率。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農機利用率的高低直接影響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和創新,想要創新農業機械化,為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基礎和保障,就要進行社會化服務。
5 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過程中的問題
機械化裝備在農業發展中的作用不足,會影響了我國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這是因為我國農業發展總體上實現了機械化操作,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存在以下問題:
其一,地區發展不平衡。中國的傳統農業,小麥和玉米主要種植在北方,水稻主要種植在南方,這是一個典型的區域作物,而現代農業機械對主要糧食作物的種植和收獲已經在許多地方實現,但長期以來,之所以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后,是因為其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遠遠落后于同省的平原地區,而且受地形的影響,即使在同省同地區,山區也會受到交通不便、經濟落后、農機無法投入使用的影響,所以導致我國東部沿海等經濟發達地區農業技術先進,農業機械設備現代化程度較高;中西部地區經濟無法作為經濟發達地區大力發展和推進農業機械化,繼而導致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同時需要大量的農村勞動力來種植不同地域不同作物,嚴重影響勞動效率。
其二,農業機械裝備不合理。大中型農業機械的缺少,無法提高山區經濟發展以及貧困地區農村人口的經濟收入,同時缺少相應配套的農業機械也無法滿足當地農業發展,因此嚴重影響當地農業的規模化發展。雖然現代農業機械已經被引入到農業生產經營中,但由于有關農業部門對農民使用農機具的培訓不到位,宣傳力度不夠,農村勞動力在農機使用過程中不能準確把握農機使用的關鍵點,導致其沒有充分發揮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當地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由此可知,山區受地形影響,不能種植主要糧食作物,而中國南北平原受中國地形的影響,促進了農業機械化的大規模種植和水稻、小麥等糧食作物的收獲[2]。
其三,農業機械服務和保障體系不完善。由于缺乏落實和執行力度不夠,雖然中國已經出臺了許多保護農民收入的政策,但是沒有真正發揮作用,導致大部分地區缺乏資金,無法促進當地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而且我國農業機械化總體水平不高,結構不合理,在技術推廣等服務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農業機械的使用和推進機制僵化是因為沒有完善的基層推進機制以及科學的保障制度,由此可以看出,只有完善的政策體系和保障體系的支持,才能有效的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的高低。
其四,農業機械化專業人才的缺乏。我國很多農機用戶沒有接受過專業培訓,而農業機械化專業學生畢業后參與專業工作的意愿較弱,所以隨著時代的進步,農業機械也一直在更新,也就進而出現的問題較多,我國農業機械化行業專業技術人員、維修人員和相應的管理人員嚴重缺乏。
其五,農業機械缺乏技術創新。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是我國農業機械化,由于農業機械技術創新不足、相應的信息化、識別建設滯后等多種因素存在諸多問題,因此相關專業人員無法有效的掌握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信息。我國缺乏專業的農業機械化科研人員和推廣人員,新技術、新機械的研發速度較慢,難以滿足農業發展的需求。這樣也就導致了高端農業機械的稀缺和低端農業機械產品的過剩。
6 農業機械化的創新性發展的策略分析
創新可以促進生產發展,所以將先進科學技術應用于農業機械化生產可以實現創新,進而促進農業機械化朝著農業現代化健康發展。
6.1 豐富農業機械化的技術內容
通過機械宣傳過程對機械化的認識,并將這些機械技術形式運用到農業發展的實際過程中,豐富農村農業機械化技術的使用內容。根據不同地區的不同條件,要善于運用農業機械中的各種機械以及技術。所以需要根據不同地區的地形特征選擇合適的機械類型,分析不同地區農業機械的發展情況,同時對機械的使用情況進行調查研究,繼而豐富農業機械化的內容以及形式,并且通過宣傳的方式將農業機械化技術的內容和形式推廣出去。根據農業實際情況,相關機械制造人員也應開發新的農業機械技術,并在農業開發地區試點推廣,以更好地推動農業的發展[3]。
6.2 促進農業機械信息化水平
開展農業機械信息化推進與管理,需要結合實際,才能促進這個過程的發展。想要提高農業機械化管理水平,需要從推動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以及推廣互聯網+技術這兩個方面入手,這樣,在農業機械化發展過程中,通過智能平臺的整體建設過程,通過網絡平臺促進農業機械的整體推廣,通過實際互聯網技術,想要提高農機信息化管理水平以及農業機械質量,就要對整個農業機械化信息管理的開發過程和具體的改進方法不斷提高,進而促進農業機械化管理以及農業的高效發展,以此更好地提高農業機械的信息化水平和整個過程的改進。由此可見,農業機械技術管理也是近年來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重點。
6.3 挖掘農業機械化的創新型人才
在機械化發展過程中,要完善內部培訓機制,通過人才的培養和學習,提高研發水平和實力,同時人才在實際機械研發過程中也必須不斷提高整體創新能力,增強農業機械化管理的發展和綜合能力,從而更好地推動整個過程的不斷改進,所以在農業機械化的實際改進過程中,挖掘農業機械化管理人才,更好地促進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并且為了更好地促進我國農業在實際發展過程中的整體發展水平,需要重視戰略研究,通過技術和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各種研發和實際應用。
6.4 建立健全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
構建以市場為導向、以服務為導向的現代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以及支持農業機械化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創新農業機械化服務模式,完善農業信息管理手段和方法,優化資源配置,形成一個完美的機械化服務體系,農業機械設備可以成為經營者和農業生產者獲取經濟利益的一種方式,繼而提高中國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的公共能力以及提高農業機械在中國的服務水平。與此同時,目前中國農業機械化服務的形式,逐步將其發展為經營創新服務模式,逐步向工業化方向發展中國農業機械化服務,所以將售后服務水平進行整合以及規范,可以有效的提高農機維修及其他服務,進而提高農業機械化集約化和組織化水平,促進中國農業機械產業化發展。
7 結語
國家和地方政府應明確分析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和創新的影響因素,重視現代農業建設,同時合理解決農業機械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將農業機械設備結構進行優化,對農業機械化技術加快創新,創新各項農業機械化,進而保證其順利實施。分析有利信息,制定相應的優化方案和創新措施,這樣才能使現代農業成為必然趨勢,進而確保我國農業經濟水平的切實提高,實現農業機械化理想的創新發展模式。
參考文獻
[1] 佚名.創新機制提升能力推動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事業健康發展[J].農機科技推廣,2020(9):19.
[2] 溫光鎮.推廣新機制創新農業機械化發展新模式[J].廣西農業機械化,2020(4):15-16.
[3] 羅錫文.對我國農業機械化科技創新的思考[J].農機科技推廣,2019(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