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洋
摘要:種子選育的優劣直接影響著糧食生產的最終效果,對于玉米也是如此,玉米作為我國糧食作物的主體支撐,增產增收是其根本目標,但近年來的進口依賴性逐漸增長,凸顯了玉米生產中的問題。從選擇、曬種、浸種、制種等方面分析玉米種子生產加工的要點。本文結合實際工作經驗,首先探討了玉米種子生產的關鍵技術,然后論述了玉米種子生產過程中所存在的相應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管理對策,希望通過研究對廣大同行有所幫助。
關鍵詞:玉米種子;生產技術;管理對策
種子是農業發展的核心支撐,更是確保糧食增產增收的基本前提,而且“強化民族種業發展,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以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是國家關注的重點內容。玉米是糧、經、飼兼用作物,是世界第一糧食作物,更是占據我國糧食生產與銷量的前位。目前,我國玉米種子單產尚不足農業發達國家的 60%,玉米依賴進口,供需并不匹配,2020年的玉米產量僅為2.6億t,凈進口量約為1129萬t,迫切需要突破生產加工技術,優育良種,以從源頭上解決玉米自我供給不足的問題。為此,從玉米種子選育的全流程出發,細化分析
其在選種、曬種、浸種、制種等各過程的加工生產技術,并針對現存技術問題給出相應的建議,以為玉米種子的優選優育提供有效支撐。
1 玉米種子生產加工技術
1.1 篩選技術
玉米種子選擇從根本上影響著其種植效果,而為達到機械作業要求,可使用脫粒預清機實現玉米果穗的粒、芯分離,通過種子分級機有效區分不同大小粒徑的種子,通過比重式分選機去除存在蟲蛀、碎裂的玉米種子,以達到除雜的目的。
(1)在選購玉米種子時,應查看種子是否具備品種審定號,優選在栽種地區進行了3年以上試驗示范的品種。而且,玉米種類繁雜,對于栽植環境的要求各異,需要根據擬栽種區域的水土條件、溫濕度氣候變化進行選擇,應盡量選擇積溫比栽植區域積溫少100℃、生育期比栽植區域無霜期少10~15 d 的品種,以合理調整溫度與玉米生長期的關系,確保玉米高產栽植的效果。(2)優選抗病害、倒伏性能好的玉米種子。因栽植技術、區域地質及環境條件的不同,玉米生長過程中頻現大小斑病、瘤黑粉病、灰斑病、頂腐病、粗縮病和矮化病等多種病害,會直接影響玉米的產量。種植戶需要根據栽種區域的常見病害選擇玉米種子,諸如東北、華北地區多發大斑病、玉米螟,黃淮海地區以二點委夜蛾、棉鈴蟲、褐斑病最為常見,西北、西南的蚜蟲、葉螨、小斑病最為常見。因此,在選擇玉米種子時應根據栽種區域的常見病害進行針對性選擇。為規避玉米在抽雄前 20d、后60d 出現倒伏問題,可優選莖稈粗、節間短、秸稈較矮的玉米品種。(3)優選顆粒無損、飽滿、可達一二級種子標準要求的品種,以提高玉米種子的成活率。
1.2 晾曬浸泡技術
晾曬、浸泡、拌種是玉米種子的主要加工技術。通常在4月中旬選擇曬種,在日照較好的平旦水泥或鐵塊上均勻、薄攤 5cm 左右,晾曬 2~3d 即可,且為免積熱,夜晚要覆蓋,不可露天過夜,以讓紫外線穿透種子殺死種子上的病菌,達到提升發芽率的目的。同時,也可以使用烘干方法來去除玉米種子的水分,使其滿足含水率要求。浸泡是為規避病害、倒伏問題,在播種前5d 可使用種子包衣劑,將配好的矮壯素、多菌靈、磷酸二氫鉀藥液噴灑在種子上,以完成拌種過程。一般情況下,可根據種子數量適當增減,浸泡時間為 6h。玉米種子晾曬后,可使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g,兌水50kg浸種 48h 后,撈出晾干,再噴灑1次0.2% 的磷酸二氫鉀,而后置于陰涼處存儲,用濕毛巾覆蓋,以免水分蒸發,2~3d 后即可栽種。
1.3 制種生產技術
為生產出優質的玉米種子,應優選生產基地。該過程要考量有效積溫是否能夠滿足種子生長發育的需求,且生產基地的氣候、病蟲害是否會影響種子的父母本,可在基地周圍設置 300~400m 的隔離區,2000m 內嚴禁養蜂,以確保種子生產的安全性。玉米制種過程中應根據父本花粉量確定父母本行比,在確保充足的父本花粉基礎上,盡量增加母本行比,父母比例一般為 1:4 或 1:5,而如果父本的花粉量較高時,也可選用1:6 或 1:7 的配比。種子生產田的父母本出苗后,應及時觀察出苗狀況,當父本缺苗時及時催芽補種或疏苗移栽,當母本缺苗率較大時才進行補種,但缺苗率達到40%以上時,若選育的品種不稀缺,可該種其他作物。同時,母本間、定苗時剔除過大、過小、弱小、畸形等種苗,僅存留與母本特征生長發育一致的種苗;父本間、定苗時也需要剔除弱小雜苗,僅保存父本特征的一二三類苗,且各類苗的比值分別為 20%~25%、50%~60%、20%~25%,以增加父本的散粉時間。
2 玉米種子生產加工技術要點
2.1 注重種子的科學處理
在玉米種子生產加工管理過程中,應該確保種子選取的合理性,如此才能夠切實提升出苗率,確保玉米后續田間管理的順暢,保證秧苗能夠健壯生長。另外,在播種之前做好玉米種子的晾曬處理工作也十分重要,利用晾曬方式能夠使一些未成熟的種子加快成熟,提高發芽率。借助該項措施也能夠利用陽光紫外線對種子表面的病原進行殺菌處理。播種之前選擇使用矮壯素進行處理,一般利用51%的矮壯素220g與25kg的水融合之后制作成水溶液,播種前進行5h的浸種處理,保證藥液能夠均勻覆蓋在種子表面以上,如此來發揮玉米植株矮化的效果,避免植株高度過高,生產中后期出現倒伏。結合制種玉米生產過程中田間病蟲害的流行特點,加強種子包衣處理,有效預防苗期各種病害,保證出全苗,培育壯苗。
2.2 科學做好苗期管理
玉米種子在生產加工過程中要明確具體的播種區域,在200m以內的玉米種子生產區域當中禁止出現除了父本以外的其他品種的玉米,并且應該明確相應的播種時間,要保證父本和母本的播種時間有一定的差異。播種結束之后做好間苗定苗處理工作也十分重要,通常情況下在玉米幼苗3~5葉期分別進行間苗和定苗處理,按照取小留大,去弱留強,去雜留存的原則,及時去除相關幼苗,保障田間秧苗生長一致。制種玉米田禁止保留雙苗,避免對玉米的最終產量和玉米品質產生不良干擾。
2.3 做好田間管理
玉米生長中后期應該做好去雜處理工作,在玉米進入抽雄期之前,一次在苗期、抽雄前和大喇叭口期,實時去雜處理,確保田間父本和母本的雜株量控制在0.2%以內。當玉米抽雄完成授粉之后,應該及時做好去除處理,保證父本和母本在最佳花期相遇的基礎上,采用一次性帶苞葉去雄的方式達到良好的去除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去雄操作之前,應該及時將母本行尖較弱的植株全部去除,以便在雄穗尚未露頭的情況下,連帶苞葉快速去除。玉米田間還需要加強灌溉施肥管理。玉米生長到9個葉片之后進行第1次施肥灌溉,追施尿素25kg/667m2,當玉米生長到11片葉子之后,實施第2次施肥灌溉,施肥尿素25kg/667m2,生長中后期如果出現脫肥的現象,可以補充復合肥15kg。
2.4 玉米種子生產加工注意事項
在玉米種子生產加工處理過程中,應該重視種子干燥處理、脫離處理篩選、分級處理和包裝處理完成以上流程,能讓玉米種子的外形尺寸保持相同,使顆粒更加飽滿,提高種子的發芽率。在玉米種子生產期間,為了切實提高種子的產量和品質,還需要實現生產加工的有效創新。從當前玉米種子生產情況來看,一般會運用相關設備實施流水線生產,這就要求相關工作人員能夠系統性地掌握干燥設施,風篩選機的操控技術,保證篩選片的尺寸良好,清洗機振動頻率符合相關要求。玉米果穗收獲之后,首先應進行人工篩選,去除不符合要求的相關果穗,然后進行干燥處理,保證玉米種子的含水率達到相關要求。
3 玉米種子生產存在的問題
3.1 繁育種子基地建設存在問題
玉米繁育種子基地建設是否合理,關系到種子的產量和最終的品質,而在繁育基地建造過程中,由于受到氣候、技術、人為、市場等多方面因素的干擾,尤其是在一些氣候災害頻繁的地區,經常會影響到玉米的健康生長發育。再加上所培育的品種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個別親本類的種子產量相對較低,對氣候變化的抵抗性相對較差。當受到自然災害之后,會顯著降低某些玉米種子的產量,甚至絕產絕收,這樣會挫傷農戶制種的積極性,對種植基地的發展會產生不利影響。另外,人為因素也是影響繁育種子基地建設的一個重要因素。玉米制種過程中,對父本和母本的播種時間掌握不準確,花期預測不科學,造成了父本和母本的花期不相遇,多數農戶對這些問題處理不及時,沒有做好母本的去雄處理,影響到玉米種子的純度,制種質量大打折扣。另外在育種管理過程中,個別生產單位和技術人員質量管理意識較差,沒有第一時間完成去雜、去雄處理工作,影響到種子的質量。
3.2 種子純度管理問題
近年來,在玉米種子生產過程中,種子純度管理方面的問題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和提升,但是總體質量還有待進一步的提高。影響種子純度管理的諸多因素,一方面是種子繁育基地管理相對較為滯后,部分農戶在制種玉米種植過程中普遍存在著管理不到位的現象,并保持僥幸心理,不能夠做到有效的去雜去雄處理,普遍存在不認真對待的現象,為后期種子質量埋下了安全隱患。另一方面是部分制種人員的責任意識比較淡薄,缺乏質量安全意識,辦事比較拖拉,造成種子質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證。
3.3 種子市場管理問題
種子法頒布實施之后,有效規范了種子市場。但從總體情況看,市場當中的管理相對較為混亂,尤其是一些地方保護主義比較突出,一些暢銷的種子市場中經常會出現搶購的現象。有些經銷單位經常存在違規暗箱操作的情況,嚴重影響到種子的質量。
4 玉米種子生產管理對策
4.1 規范種子基地建設
制種基地在建造過程中必須要做好科學合理的選址工作,要保證周邊有充足的隔離帶,不能夠種植其他種類的玉米,同時要綜合考量水源排灌等條件,盡量安排在連片的種植地塊。優良品種在生產加工過程中,制種玉米的親本要滿足產量高、抗病性能優異、適應能力較強、成熟期相對較短等多方面的條件之后,在確保良好遺傳物質的基礎上才能夠保證制種玉米的高產穩產,更好控制制種成本,保證生產出來的玉米種子品質更好。
4.2 加大投入力度
要想保證玉米種子生產管理的規范性,提高玉米種子的產量和品質,就要求相關技術人員能夠通曉親本特征,要掌握育種的關鍵步驟和各項技術要點,為順利完成制種工作奠定堅實基礎。為此就需要不斷加強財政投入力度和地方企業的資金投入力度,保證有充足的資金投入到玉米種子生產當中,并保障資金的專項專用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另外,地方政府部門也需要發揮自身的扶持帶動作用,出臺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對制種玉米生產加工做出有效的規范和調整,規范生產加工行為,保證種子生產的科學規范。
4.3 加快栽培技術培訓
現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大背景下,玉米制種技術和制種工藝已經得到了不斷的更新和換代,今后玉米制種生產過程中,應該緊跟時代發展,積極引進國內外先進的制種技術,做好雜交繁育工作。另外在開展玉米種子生產之前,應該做好針對性的技術培訓,通過定期和不定期的制種技術培訓,提高技術人員的育種技術水平,不能夠忽視對農戶的制種培訓。保證農戶能夠掌握制種管理和栽培管理技術,切實提高種植戶的科學生產意識。為了進一步調動農民群眾發展制種玉米種植的積極性,種子企業應該給予種植戶相應的經濟回報。
5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是農業大國、人口大國,農業是我國的第一產業,提升制種質量,確保糧食生產的穩定性,直接關乎區域經濟的健康發展和當地群眾的飲食安全。玉米作為重要的農作物,其產量和品質對國家糧食安全產生直接影響。分析當前玉米種子在生產加工過程中所存在的諸多問題,更多的體現在制種基地建設不規范、種子純度管理比較滯后、市場管理較為混亂,針對這些問題就需要我們不斷尋求創新和發展,注意做好生產單位和農戶之間的有效匹配,保證彼此之間的信任,規范種子示范基地建設。另外,還應該不斷加強品牌建設,不斷加大育種投入力度,加快科研攻關,培育出屬于本地區獨有的玉米種子品牌,不斷擴大品牌影響能力,提高自身競爭力,更好拓展玉米種子的市場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 高建.玉米種子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信息,2011(23):390.
[2] 曾勁松.玉米種子生產技術研究與應用[J].中國農業信息,2014(3S):79.
[3] 鞏東營,方志軍,趙蘇嫻,等.我國玉米種子生產中的風險預測與防范[J].山東農業科學,2011(10):117-119.
[4] 周超,張勇,馬沖,等.4 種殺蟲劑對玉米3種害蟲的毒力及種子處理防治效果評價[J].植物保護,2021,47(3):271-275.
[5] 劉興海.探究玉米種子生產加工技術[J].種子科技,2019,37(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