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晨光


作為應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南陽理工學院堅持“立本、立真、立特、立新”的辦學理念,堅持以創新帶動創業、以創業引領就業,通過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致力于打造“雙創”社會服務共同體,為師生搭建實踐大舞臺。學校通過不斷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營造了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讓創新創業成為學校的文化傳統,取得了明顯成效。
修訂教學大綱,完善培養目標體系
結合國家發展需求及學校辦學特色,南陽理工學院對就業創業教學大綱不斷進行修改完善。學校先后制訂了《大學生創新創業行動計劃》《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實施方案》等,并嚴格落實。
同時,為了突顯創新創業工作的重要性,學校將“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強化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把創新創業教育切實融入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列入學校“十四五”事業發展規劃,做好頂層設計。
學校根據OBE理念,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實現立體化、廣覆蓋。在確保24學時1.5學分的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外,還開設了8學時0.5學分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必修課和24學時1.5學分GYB必修課,開設7.5學分SYB、創業實訓、創業實務指導選修課,將就業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以學校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為例,為配合做好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的工程認證,學校在設計該專業的就業創業教學大綱時,邀請專業負責人一起討論,根據工程認證畢業要求指標點反向設計課程體系。具體說來,就是畢業要求指標點要落實到課程教學大綱中,包括圍繞課程目標設計的課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考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法等內容,而課程目標是為了支撐工程認證中對于畢業生的畢業要求。簡而言之,合格的畢業生需要什么能力,學校就培養什么能力。
打造名師團隊,筑牢創新創業教育平臺
一是多策并舉,塑造三支高素質師資隊伍。南陽理工學院通過實施目標量化管理,全力打造專職教師、學工隊伍和專業教師三支師資隊伍。學校出臺《創業導師管理辦法》,簽約創業企業家導師120余名,此外還遴選了180余名專兼職教師,建成了高水平的創新創業教師團隊。在教學上采取SIYB集中培訓、U型開放式小班上課,運用啟發式、參與式教學方法,有效提升了教育教學質量。同時,學校要求,學生工作隊伍教師每人每學期至少完成一個專題模塊的創業就業教育和指導,每個專業指定一名高水平教師,每學期至少完成一次本專業相關的就業創業指導講座。
二是引入SIYB體系,開展內源式創業教育。學校與華普億方集團共建南陽創業學院,采用SIYB課程體系,納入必修課程,匯聚專業教師、企業家、風險投資家等三類導師,組成強大的創業導師團。學校堅持“自我管理+創業技能+創新知識+企業經營”的教學體系和“創業分析+創業定向+創業準備+創業實戰”的服務體系相結合,對具有創業意愿和創業潛質的學生,實施創業項目輔導、創業資金對接、經營指導、創業咨詢以及“孵化苗圃”的入園服務、公共服務和技術服務,使入駐孵化園的近2000名學生均成為有輔導、有政策、有項目、有資金的“四有”創業者。
三是豐富教育形式,開展創新創業培訓活動。學校舉辦校友創業論壇、創業大講堂,定期邀約創業成功校友及業界知名人士來校傳經授道,分享創業故事,累計使2萬名在校大學生受益;開辦大學生“創意集市”,為師生創新創意、科研成果搭建展示、推介和交流的平臺;與清華大學陸向謙教授合作開設直播創業公開課,累計吸引8000余名學生參與,取得了較好的培訓效果。
注重科技創新,構建成長平臺
一是組織學科競賽,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學校成立了大學生科技創新指導委員會,加強對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的指導和支持;實施面向全體學生的學科專業競賽單項獎學金制度、創新創業活動學分轉化認定制度等,引導、鼓勵學生踴躍參與學術科技創新及學科專業競賽。同時,學校為學生參賽搭建優質平臺,先后承辦了首屆中國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河南省ACM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河南省第十屆“高教杯”大學生先進成圖技術與創新大賽等諸多賽事,提升學生創新能力。
二是強化師生共創,提升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南陽理工學院組建了121個協同創新聯合體,每個團隊由3—5名專業教師和若干名學生,師生共同參與創新研發、科技服務。為了加強研發能力和社會影響力,團隊吸納學校教師中的碩導、博導,還有兄弟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以及行業專家和業務骨干,形成師生共創。該協同創新聯合體對接南陽區域支柱產業、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等開展研發和技術服務,得到南陽市各縣市區政府及眾多企業的好評。
三是加強校企合作,提升學生創新應用能力。作為一所應用型高校,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校企雙主題育人是必由之路。近年,南陽理工學院堅持校企混編教學團隊,校企共同設置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共同評價人才培養質量,其擁有的“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工程實踐教育基地”是河南省同類高校中唯一取得國家級實踐基地稱號的高校。校企共建的“南陽理工·中興新思學院”ICT產教融合創新基地,專業實踐性強的課程由中興工程師擔任,且班級管理中融入企業文化,育人效果顯著。
整合各方資源,搭建孵化平臺
南陽理工學院在創新創業教育平臺建設上持續投入,目前已建成的創新創業平臺近10萬平方米。其中,與北京中關村e谷共建的1200平方米的“南陽中關村領創空間”,不僅引領師生協同創業,還為南陽市引進了10億元級的軟件外包產業,助力地方經濟轉型,助推學校內涵發展;與阿里巴巴、校友促進會共建的1500平方米的菜鳥驛站綜合服務中心,為孵化園電商企業提供配套服務。為了支持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學校出臺了《南陽理工學院實驗室開放管理辦法》,年開放223個實驗室項目,為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實驗、參與教師科研項目、參與學科競賽等提供了良好條件。目前,學校已形成了“眾創空間+專創空間+開放實驗室+科技服務項目平臺”的工作格局。
為深化產教融合,學校制訂實施了《南陽理工學院轉型發展全面服務南陽經濟社會發展行動計劃》,以教師帶領學生組建的科技創新團隊為基礎,聯合國內外科技服務領銜專家構建創新聯合體,大力開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同助推南陽市社會經濟發展。學校先后與南陽市16個縣市區、8個局委、60多家企業簽訂了100多個戰略合作協議,部分縣區將合作項目列為“縣委書記工程”,發揮了很好的社會效益。
發揮溢出效應,彰顯育人特色
南陽理工學院以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為方向,以“師導生創”為抓手,形成了一體化、全方位、全覆蓋的創新創業工作體系,很好地發揮了典型示范作用。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學校已形成了“1+3+X”教育創新模式,通過持續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孵化三個平臺建設,打造了創新創業共同體,構建了產教融合新生態,有效激發了廣大師生的創新創業熱情和內生活力。近年,在各級各類“雙創”大賽中,學校學生共榮獲國際獎項21項、國家級獎項211項、省部級獎項468項。
學校先后承擔了省教育廳重點項目“地方高校眾創空間在建設創業型大學中的作用研究”等省市級科研項目20余項,其中1項獲得河南省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入選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指導成果展,3名教師被推薦進入全國萬名優秀創新創業導師人才庫。學校的創新創業事跡被作為典型案例,寫入國務院辦公廳的《督查報告》,得到李克強總理批示。
南陽理工學院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顯著成效,很好地發揮了溢出效應。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學校畢業生就業率連年保持平穩增長,就業質量穩步提升。下一步,學校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做好就業創業工作的新思路、新舉措,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單位:南陽理工學院)
責編:行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