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麗
《山海經》中對異獸形象的夸張描述,給了我們無限的創作靈感,為現代文藝創作提供了優秀藍本。《山海經》中的異獸形象是由不同的動物以及人的結構組成的,例如人面蛇身、龍首鳥身、九首人面等形象。看似荒誕怪異、夸張的造型組成不同的異獸,產生了強烈的視覺效果,引起人們的關注。在新媒體時代,動畫、設計等藝術領域都充分運用了《山海經》里的形象進行再次創作。這些豐富多樣、造型奇特的元素給藝術增添了色彩,充分體現了《山海經》的藝術價值,也提升了藝術作品的審美內涵。
《山海經》是一部圖文并茂的奇書。《山海經》繪圖在發展中也產生了巨大的變化,自先秦時期便有相關圖畫流傳,晉代郭璞、梁朝畫家張僧繇、北宋校理舒雅也曾繪制相關圖樣。《山海經》最古老的版本已經消失,明朝時期的《山海經》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最古老的版本。
梁朝畫家張僧繇畫了《山海經圖》十卷,張僧繇從事繪畫創作,在畫面構思、技法方面有著獨到的見解,他最擅長的是佛教繪畫,同時也繪人物畫、花鳥畫等。
北宋舒雅根據張僧繇的《山海經圖》進行了重新繪制。舒雅因為是北宋學者,接觸到了皇家圖書館保存的張僧繇的《山海經圖》。遺憾的是,張、舒兩個版本的《山海經圖》都已經消失。
明初《永樂大典》中的《山海經》繪圖是我們能看到的最早版本。馬昌儀稱《永樂大典》殘卷中有2幅《山海經》圖,分別是《海外東經》“奢比尸”和《海內北經》“據比尸”。但吳洪斌指出總共應當有18幅,除馬昌儀指出的2幅外,在卷3007中有15幅圖,卷22180中有1幅圖。
明代胡文煥的《山海經圖》在內容和藝術上都極具特色,他編制的《山海經圖》于明萬歷二十一年刊行,有74幅圖。胡文煥是浙江錢塘人,字德甫,著有《胡氏詩識》《皇圖要覽》等書,另輯有《格致叢書》。胡文煥的某些圖文與《永樂大典》也是有相似之處的,在某種程度上是它的傳承。
將幾個版本的《山海經圖》進行對比可發現,每個朝代的繪圖都是以前人的為藍本,是一個繼承與發展的關系(見表1)。

表1 胡文煥《山海經圖》、蔣應鎬與武臨父《山海經圖繪全像》、吳任臣《山海經圖》、《怪奇鳥獸圖卷》比較表
張僧繇、舒雅這一派主要以單個物體為主,胡文煥、吳任臣的插畫可以歸類于他們這一派。另外一派注重場景,相比于張僧繇、舒雅更具創新性。
蔣應鎬、武臨父的《山海經圖繪全像》在明萬歷二十五年刊行,《山海經圖繪全像》繪本不單單是形象的刻畫,更注重異獸之間的聯系,插圖在形象刻畫的同時更注重場景造勢。蔣氏繪圖與胡本區別較大,他有自己獨特的風格,異獸與場景相呼應,給后人更好的參考性,繪圖也有深遠的影響。
清代吳任臣《廣注》附載《山海經圖》五卷,是對前人繪圖的集中表現。吳任臣根據宋代舒雅的《山海經圖》重繪,但其風格又是繼承了明代的。舒雅的圖是在張僧繇所畫的舊圖基礎上重繪的,但舒雅、張僧繇的圖都已經消失了,我們能看到的最接近張、舒的繪圖就是吳任臣的五卷重繪版本了。吳任臣的繪圖較為粗糙,同時也具有神韻。
日本江戶時代的《怪奇鳥獸圖卷》以《山海經圖》為藍本,有鳥類330種以及獸類46種,不同的是該繪圖進行了彩繪,異獸靈活生動,與中國畫有相似之處,對其進行了色彩的刻畫,使之更加活靈活現。
新媒體是利用數字技術,通過計算機網絡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端向客戶提供信息和服務的傳播形態。
藝術作品的載體隨著社會的發展產生了變化,從傳統媒體轉換到新媒體。早期的紙質媒介經歷了很長時間的傳播,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數字圖像、數字影像等媒介迅速發展,逐漸轉入數字媒體時代。
1.平面
在社會不斷發展的進程中,平面繪圖有不同的呈現方式,如漫畫、海報、插畫、繪本等。而古代繪圖基本都是紙本繪畫,其材質主要是宣紙,因為傳統繪圖工具有限,繪圖方式單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當代《山海經》繪圖與傳統繪圖產生了很大的差別,在當代的《山海經》系列繪圖中,運用不同的電子繪圖技術,圖像更加具象,色彩更加豐富。
十磷的《山海獸》繪本吸收了前人的優點,融合了現代觀念。他以《山海經》中所描繪的異獸形象為參考進行創新,繪制成畫冊。他在繪制時不講究完完全全地重現所描繪的形象,而是希望能夠展現出異獸的靈動和精髓。當代藝術創作方法多樣,材料、色彩等元素仍舊使用頗為現代化的高新多媒體繪圖技術以及接近西方化的大膽用色與油畫寫實技法,但這些藝術卻缺少了中國韻味,十磷將中國畫風與現代繪畫技術融合起來,融入情感,使繪圖作品耐人尋味。
杉澤的《山海經》繪圖主要以水彩風格為主,刻畫細膩,氛圍掌控得當,主要以豐富的線條來控制畫面的節奏,然后再上色。他對紙墨的控制和運用熟練,所以畫面的呈現也是氣韻生動,具有中國韻味。相比于傳統的明清《山海經》繪本,杉澤在處理異獸形象時更注重整體。對《山海經》異獸形象的繪制,杉澤有所取舍,盡量讓它們在整體上符合現代人的認知,能與現實中的生物對照,這點與明清時期的繪本有很大差別。他充分將《山海經》的背景與畫面結合,繪制出仙氣飄飄、靈活生動的異獸形象,將中國畫的格調與異獸形象結合起來,創作出優秀的作品。
2.動畫
動畫《大魚海棠》由于清新淡雅的中國畫風和中國元素的結合,一上映就引發了熱烈的討論,影片取材于《莊子·逍遙游》《山海經》《搜神記》中的神話故事,許多神怪角色都取材自《山海經》,如帝江也就是混沌,來源于《山海經》第二卷《西山經》西次三經:“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黃,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湯谷。有神鳥,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惟帝江也。”片中的神怪角色如句芒、祝融、嫘祖、鹿神等也來源于《山海經》。原本的異獸形象怪異夸張,給人兇悍的印象,但創作者在《大魚海棠》中通過擬人化的造型手法對傳統的神怪造型進行顛覆性重構,使整部動畫作品呈現出氣韻生動的淡雅風格,人物形象設計也給人仙氣飄飄的感覺,線條柔美,是中國傳統繪畫與現代結合的典范。
《西游記之大圣歸來》中的妖王是提取了《山海經》中的“混沌”形象進行設計的。影片中的妖王大部分以人形的道人形象出現,該形象一改古本中的繪制形象,對造型怪異的混沌形象進行再創作,與中華傳統文化臉譜和紋樣圖案結合,對混沌進行擬人化處理,面部與臉譜涂白統一,刻畫了邪惡的眼神,衣服與戲曲的大袍相似,手腳與鳥爪結合,這部分雖然與混沌神鳥結合,但是整體具有顛覆性和創新性。
3.游戲
《王者榮耀》是由騰訊游戲開發并運行的一款運營在Android、IOS平臺上的MOBA類手機游戲。游戲中許多角色的皮膚來源于《山海經》中的異獸形象,游戲中的角色東皇太一來源于《山海經·大荒經》中所描繪的“人面蛇身”異獸,游戲里的角色形象刻畫生動,進行了擬人化的處理,運用異獸的特性對其人物技能進行了設計。游戲也選取了《精衛填海》的故事,載于《山海經·北山經》中。原畫提到的“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說的正是這個故事,講述了炎帝神農之女因向往歸墟而跳入東海,溺死于東海,死后化為精衛鳥,日夜銜石填海的故事。原畫中將羋月與精衛結合起來,將她翅膀的羽毛融入畫面,有著濃濃的古意畫風,色彩不算華麗,卻能感受到高貴的氣息,尤其符合中國人的審美。云中君原型句芒、牛魔限定皮膚原型諸懷、妲己原型天狐等都來源于《山海經》。該游戲之所以受到人們的好評,是因為強烈的文化認同感,傳統文化與新的娛樂模式相結合,產生了激烈碰撞。傳統文化是不可摒棄的,是現代藝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人對自然的描繪更加夸張大膽,古人信奉“萬物皆有靈”,在古人的畫筆下,異獸形象是生動且有靈氣的。《山海經》繪圖的發展是對古圖的延續和傳承,也對藝術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從先秦時期到當代,我們所見的各個版本的《山海經》繪圖作品都是藝術家創新的成果,從一個個抽象的繪圖到精細刻畫的異獸繪圖,呈現了《山海經》繪圖作品的流變過程。《山海經》異獸繪圖的發展,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靈感,平面、游戲、動畫等領域都融入了其繪圖元素。我們對繪圖再次創新,產生了《大魚海棠》《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等優秀動畫電影,這是一個民族文化傳播的過程,也是民族文化與現代新媒體融合的過程。《山海經》中的異獸形象的傳播,既繼承了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又將古人的智慧結晶融入現實生活中,與當代文化融合,不斷創新,增強了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