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琪 王卓
(河南城建學院 河南平頂山 467000)
現階段,我國的信息技術發展速度在不斷加快,基于此種背景,網絡對人們生活和學習產生的影響越來越深遠。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在給高校輔導員相關工作的開展創造良好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更為嚴峻的挑戰。針對高校輔導員而言,其通常涵蓋了兩種角色,一種為學生學習的監督者,另一種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引導者。在網絡時代背景下,高校輔導員應通過網絡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傳統教育模式下,高校輔導員通常會通過面談以及班會的形式對學生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此類方式的應用在時間以及空間方面具有較強的局限性,同時也較為容易受到情感方面因素的阻礙,學生在思想方面即使出現問題也并不愿意與輔導員進行溝通,導致學生與輔導員之間不能夠建立良好的互動[1]。在網絡時代背景下,新媒體應運而生,高校輔導員所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便有了更多的新途徑以及新平臺,在新媒體的支持下,打破了原本人與人溝通在時間以及空間方面的局限性,使溝通更加容易。與此同時,對于學生與輔導員之間當面不能夠表達的想法也能夠通過文字交流形式進行表達。學生與輔導員之間采用線上溝通的方式,有效緩解了傳統模式下由于學生與教師之間溝通較少而造成的思想教育欠缺問題,輔導員也因此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生活和思想,這對于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效開展來說意義重大。
在網絡平臺的支持下,高校輔導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方面擁有了更多的路徑,學生和輔導員之間能夠通過平臺進行更為平等開放的互動溝通,有利于促進學生與輔導員之間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效轉變了傳統思政教育的“說教式”方式[2]。伴隨著互聯網通訊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互相的信息聯絡與情感傳遞變得更加方便快捷。與此同時,越來越多更具多元化的社交媒介出現,并且廣泛地應用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通過對此類媒介的應用,輔導員可以和學生之間進行良好的溝通。例如,可以在溝通的過程中應用一些有趣圖片以及表情包等,這些更具活力的溝通方式可以調動學生的興趣,有利于學生與輔導員之間建立良好的朋友關系;在網絡時代背景下,學生對于網絡流行語以及社會新聞的興趣較為濃厚,若輔導員能夠將熱點合理有效地應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當中,除了可以營造一個更為良好的學習氣氛之外,也可以有效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親和力。
傳統模式下高校輔導員針對學生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較大的難度,主要原因是由于大學生自身有著較強的自主行為意識,輔導員也無法更為深入地了解學生自身的思想動態。在網絡時代背景下,基于新媒體的支持,能夠使輔導員更好地掌握學生的思想觀念,在此基礎上,輔導員所落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能夠更加具有針對性。
信息時代背景下,在網絡上擁有非常豐富的即時信息,大學生在互聯網以及其他新興事物方面所表現的興趣非常濃厚,所以更加愿意去觀看[3]。與傳統模式對比發現,網絡平臺可以對學生發揮相應的引導效果,教師也能夠通過網絡平臺的利用而進行一些信息的發布,并且該活動不會受到時間以及空間的限制,使學生們可以及時掌握信息,輔導員也因此能夠及時開展管理工作。其次,輔導員可以與學生之間建立微信、QQ好友關系,或者是關注學生的微博,便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以及生活情況,確定學生最近的心理狀態,學生同樣也能夠采用此種方式關注輔導員的工作狀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效提高學生和輔導員之間的平等性以及交互性,這對于更進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來說非常有利。此外,輔導員從多個方面出發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滲透思想教育,采用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方式,可進一步增強學生自身具備的網絡意識,提升其網絡素養,使新媒體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首先,網絡時代背景下,高校輔導員肩負著非常重要的政治任務。對于網絡平臺的學生來說,其比較容易受到拜金以及功利等方面思想的影響,為了有效避免此類情況的發生,需要高校輔導員能夠實現對網絡平臺的合理有效利用,針對學生的政治輿論方面給予相應的指導,為其思想發展指明正確方向,進而幫助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其次,通過網絡多向互動,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高校輔導員應該學會有效利用網絡多向互動,及時了解學生思想動態,在此基礎上為學生排憂解惑。輔導員可以在網絡平臺互動溝通功能的支持下,進一步掌握學生的思想特點,從而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與學生之間進行“一對一”溝通[4]。
再次,利用網絡的便利提高學生道德品質。網絡時代下的信息傳播具有較強的實時性,利用此特點來傳播更多的具有積極性的能量,便可以更進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力。基于此,輔導員應做好學生的引導工作,有效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
最后,通過網絡個性需求,更好地組織學生行為導向。高校輔導員應該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表示尊重,在組織相關活動期間,應該積極采納學生提出的建議以及意見,實現對活動各方面的合理安排。與此同時,輔導員還需要從心理輔導以及實際出發,建立完善的思想引導體系,并將其應用于學生行為導向的組織方面。
近些年來,伴隨著互聯網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信息平臺以及自媒體應運而生。大學時期是學生的重要成長時期,該時期的學生在信息方面具備的鑒別能力不夠,容易受網絡世界的影響而樹立錯誤的價值觀。輔導員和學生之間的交往較為密切,基于此,輔導員需要在網絡時代背景下積極提高自身的意識以及綜合素養,迎合時代發展步伐,多接觸一些新鮮事物,及時更新自身的思想觀念,創新教育方式,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性有一個深刻的認知[5]。在網絡平臺上,高校輔導員需要充分發揮自身對學生的思想引導作用,使學生可以擁有更為堅定的思想立場,理性面對網絡上的輿情,抵制網絡的誘惑,并且擁有鑒別網絡虛假信息的能力。如果輔導員發現學生方向錯誤,關注了不良信息,需要及時做到追根溯源,找到相關的發布人員或者是直接聯系相關管理部門,最大程度降低對學生思想方面產生的不良影響。并在此基礎上,根據學生具體情況開展思想教育工作,以此來促進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高校輔導員應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展開學習,熟練應用當下流行的網絡交流工具,積極參與學生社交網絡,對學生的微信、QQ等動態給予足夠的關注,利用網絡和學生之間展開思想溝通,以此來更好地了解學生近期的思想狀況,對于學生的各種類型癥結需要采用具有針對性的教育方式。高校輔導員需要足夠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在平時能夠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尤其針對特殊群體學生,幫助學生緩解心理、學業以及人際等方面存在的壓力。如果在與學生互動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其思想出現異常,輔導員需要及時通過語音以及視頻等方式和學生展開交流,同時做好對學生思想引導方面的工作,鼓勵學生干部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培養一支“信息員”隊伍,提高學生在參與班級活動方面表現的興趣,對學生近期的身心情況有一個明確的把握,把好“網絡關”,實現對學生思想的動態監控。
高校輔導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要充分迎合學生成長規律,大學生有著較強的接受能力,所以,高校輔導員除了需要積極通過政治課、公眾號以及班會等傳統形式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之外,還需要迎合時代發展的步伐,能夠在網絡時代背景下,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的優化以及創新,開拓更多的渠道以及路徑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例如,短段視頻App以及微信小程序等,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新媒體的有機融合,進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效果[6]。
網絡時代發展背景下,人和人的交流渠道變得更為開闊,交流也不再受傳統模式下距離問題的限制,對此,高校輔導員應該積極轉變傳統的單向傳輸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迎合時代發展步伐,結合社會實事創建思想政治話題,積極利用自身工作具備的優勢,通過對當下網絡資源的合理利用針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別需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輔導員在應用相應形式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需要注重營造輕松的教育環境,以此來調動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興趣,使學生可以加入討論當中,積極發表自身的想法。高校輔導員在這個過程中也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為學生指明正確的思想方向,與學生之間展開配合。同時也需要合理地滲透主流思想,進而有效提高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此外,輔導員應營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圍,不僅可以有效增強學生自身的參與感,還可以更進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備的趣味性,進而轉變學生之前對政治學習枯燥乏味的印象。
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除了有效彌補了傳統教育模式具備的局限性等缺陷之外,也有利于促進學生與輔導員之間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網絡時代背景下,高校輔導員可以通過對網絡的利用,為學生們播放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相關視頻,與學生共同探討中國共產黨的一些思想政治實踐實例,通過采用課件方式加深學生的印象,使學生們能夠對我國改革開放之后獲得的成就有一個更為深入的了解,感受國家的偉大,同時還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認知,使學生能夠在平時生活中做到以史為鑒、積極學習,使學生更加明確“小我”和“大我”之間的關系,進而在平時生活中擁有足夠的責任心,使網絡時代下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效率能夠得到更進一步的提高。
綜上所述,在網絡時代發展背景下,新媒體逐漸發展成了高校重要的教學手段,高校輔導員需要對新媒體的發展有一個充分的認知以及了解,以此來實現對其的合理應用。伴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相關工作方式同樣也會逐漸發生一定的改變,高校輔導員需實現對新媒體途徑的合理有效應用,不斷更新自身觀念,創新所應用的方法,通過對多種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結合應用,使新媒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思想方面存在的問題,這對于提高網絡時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效果來說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