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文娟
英語歌曲歌謠節奏歡快、旋律動人、意境優美、歌詞凝練、情感豐富、結構簡單,是幫助視力障礙學生學習英語的有效途徑?!睹ばA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6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一級目標中提出學生應“能說唱簡單的英語歌謠,演唱簡單的英語歌曲”“能演唱英語歌曲30 首左右,說唱歌謠30 首左右”等要求,同時建議教師“采用歌謠、兒童歌曲、兒童打擊樂器、律動舞蹈、與游戲相結合等綜合手段進行聽、唱、動的教學形式”。視力障礙學生以聽覺和觸覺為主要學習渠道,對節奏、音調、音色與旋律等較敏感,具有較強的想象力和模仿力。結合學生的年齡、認知及學習特點,教師開展歌曲歌謠教學能豐富學生語言知識,發展他們的語言技能,培養他們良好的文化底蘊。
《盲校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英語(3—6年級)》(以下簡稱新教材)中有106 首英語歌曲歌謠,分布在對話、詞匯、語音、檢測、附錄五個板塊,大體呈現“隨著年級增大,數量、位置逐漸減少”的趨勢。其中,既有經典英語兒歌,如三年級上冊《What’s your name?》、四年級下冊《Mary has a little lamb》、五年級下冊《The twelve months》;又有許多與單元主題、板塊內容緊密相關的原創作品,歌曲歌謠呈現節奏歡快、旋律明朗、詞匯簡單、句型重復、篇幅短小的特點。此外,新教材配套的光盤,在歌曲歌謠部分,都有范唱和伴奏,學生可以隨時跟著光盤練習歌曲歌謠。本文以新教材為例,積極探索多樣化歌曲歌謠教學的有效性。
新課標將語言知識細分為語音、詞匯、語法、功能與話題。歌曲歌謠的主題內容與單元話題和板塊內容有著密切關系,多是以學習語言為目標。新教材為所有的歌曲歌謠提供了大字版和盲文版兩種歌詞。教師需引導學生深入解析歌詞,在歌曲歌謠的學習中不斷積累英語語言知識。
新教材以Let’s chant 為引導語,用舉例的單詞組成歌詞,涉及字母和字母組合的發音規律。例如,四年級下冊Unit 3 以ar和all字母組合發音規律為內容,列舉了arm、car、card、ball、tall、wall等單詞,新教材以此創編了歌謠:
Draw a ball on a card Draw a small small ball
Draw a car on the card Draw a car near a wall
筆者引導學生先跟唱歌謠,模仿單詞發音。接著,筆者讓學生了解ar 和all 的發音規則,掌握拼讀規律。最后,筆者要求學生盡量背唱歌謠,牢記符合發音規則的代表詞匯。此外,新教材中的歌曲歌謠還涉及了音素、音節、連音、省音、重音、重讀、意群、節奏和語調等知識,教師要順勢引導,培養學生的語音意識,幫助他們積累語音知識。
在Let’s learn new words 板塊,新教材提供了歌曲歌謠的歌詞,包括單元重點詞匯。學生在跟唱、模仿、自唱后,教師需引導學生在歌曲歌謠情境中,深入理解單詞的音、形、義和境,同時拓展相關單詞,積累詞匯知識。例如,學生在學習三年級下冊Unit 2 C 板塊的Let’s sing 時,歌曲《I love my family》中father、mother、grandfather、grandmother、family 等單詞與單元主題詞匯密切相關。筆者先引導學生一邊看(摸)歌詞,一邊讀歌詞,加強對單詞的拼寫及讀音的教學;其次,筆者要求學生查找關于家人的相關詞匯,加強單詞語義學習,培養詞匯語境意識;最后,筆者引導學生借助本單元其中的重點單詞,擴寫歌曲,拓展相關詞匯。
新課標規定小學階段要掌握的語法知識包括名詞的數和格、代詞、四個時態、介詞、簡單句以及以上內容的表意功能。教師需引導學生從發音與詞匯轉向句子與結構,挖掘句子中所涉及的語法知識、表意功能、常用語境,積累語法知識。以歌曲《I love my family》為例,學生掌握了歌詞中的單詞后,筆者先引導學生找出基礎句型“l love...”并解釋其表意功能和常用語境;接著,在歌詞語境中,筆者講解“主謂賓”基本句子結構、人稱代詞賓格形式這兩個語法知識,培養學生“處處皆語法,時時解語法”的語法意識。
語音、詞匯、語法共同構成的歌詞,具有表意功能,傳達當事人的表達需求,同時具有明確的主題性和目的性。教師需引導學生分析歌詞主旨、情感、表意,幫助他們了解歌曲歌謠的話題和功能。例如,在對歌曲《I love my family》進行詞匯、句型及語法學習之后,筆者引導學生思考歌曲的主題思想以及情感寄托,總結關鍵句型“I love...”在表達個人情感中的話題以及表意功能,然后借助食物類、顏色類、動物類、身體類等學生已掌握的詞匯拓展“I love...”在表達個人喜好、興趣、嗜好等方面的表意、抒情、表達作用,學生在體會歌詞表意功能中激發話題意識。
新課標的總目標分為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學習策略、文化意識以及情感態度,同時提出“教師應創造性地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英語課內外活動,積極開發和合理利用課程資源”。因此,教師應遵照新課標的要求,遵循新教材的特色,鼓勵學生通過多感官體驗開展歌曲歌謠的唱編活動。
首先,教師需引導學生采用泛聽、精聽、選聽、重聽等方式輸入歌曲歌謠,同時借助觸覺摸讀歌詞,進行整體感知,鍛煉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和摸讀能力。例如,在四年級下冊Unit 4 中Listen and chant 板塊,歌詞有一段是“I like tomatoes.I like potatoes.Carrots I will try.I love to eat green beans.But onions make me cry.”。筆者先播放一遍歌曲,引導學生進行泛聽,感知歌曲內容以及節奏;隨后,筆者再次播放歌曲1—2遍,借助問題“What vegetables are there?”引導學生開展精聽;當學生較難說出個別蔬菜單詞時,筆者借助音頻軟件重復選聽學生存在困難的部分;最后,筆者再次播放歌曲,學生通過看讀、摸讀對整個歌曲進行重聽,進一步熟悉歌曲內容和節奏,為下一步說唱活動做好準備。
其次,教師需引導學生采用說唱、演唱、表演等多種形式輸出歌曲歌謠,同時借助沙錘、響板、腳鈴等簡單樂器,用手掌、腳掌等身體部位拍打節奏,鍛煉學生的英語說唱能力。例如,在學生對歌曲的內容和節奏比較熟悉后,筆者借助歌曲營造的氛圍,引導學生進行語言輸出。筆者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愿選擇說唱、演唱、表演三種形式,利用蔬菜與水果的相關詞匯,創編本組的歌曲,并鼓勵每組成員進行表演和展示。
再次,教師需鼓勵學生在聽說基礎上,仿照目標歌曲歌謠的語言和節奏特點,進行續寫或自創,鍛煉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例如,在歌曲說唱環節,學生以四年級下冊Unit 4 Listen and chant板塊中的歌曲為范例,編唱和表演了自己的作品。在學生編寫歌曲時,筆者要求學生由口頭輸出轉化為書面輸出,引導他們將自編的歌曲書寫下來。
最后,教師需鼓勵學生分享和改進自己的歌曲作品,進行“聽力—說唱—改寫”的語言技能循環實踐活動。例如,學生在完成自己的歌曲后,筆者鼓勵他們和其他同學分享歌曲,包括唱出自己的歌曲、傾聽同學的歌曲,互相學習和探討,不斷充實修訂自己歌曲的內容。
新課標指出“在英語教學中,文化是指所學語言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價值觀念等”,并將文化意識分為文化知識、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部分新教材中的歌曲歌謠含有文化現象和文化知識。例如,三年級下冊Unit 1 的歌謠出現了Canada、the UK、China、the USA 等國家名稱;四年級上冊Unit 5 的歌曲《What would you like?》中出現了西方人的主要餐具fork、spoon、knife等餐具;五年級下冊Unit 2 的歌曲《What’s your favorite season?》中出現季節“fall”與該單元新單詞“autumn”同為“秋天”,卻含有英式英語與美式英語的文化差異。教師需引導學生關注歌曲歌謠中的文化差異,并對此進行適當擴展,鼓勵其加以應用。學生通過學習文化知識,可以加深文化理解,擴寬國際視野,培養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
情感態度是盲校英語課程目標之一。新教材中的英語歌曲歌謠不僅含有豐富的語言和文化知識,還通過歡快的節奏表現出幽美的意境和美好的感情。例如,三年級下冊Unit 1 的歌曲歌謠均圍繞“朋友”展開,包括國際友情;Unit 2 的歌曲歌謠以家庭為主題,處處折射出家人幸福生活的美好畫面;Unit 3 的歌曲歌謠以動物為話題,描繪了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博愛之情。教師可以通過傾聽、演唱、摸讀、律動等多感官活動,帶領學生細細品味,感受其中的意境與情感,培養他們良好的情感態度。
新課標指出,盲校英語課程承擔著“補償視覺缺陷,開發潛能,磨礪意志”以及“培養吃苦耐勞和自強不息精神”的重任。教師需借助新教材中的歌曲歌謠開展英語多維度學習。一方面,教師需引導學生借助自己的優勢開展和促進英語學習;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歌曲歌謠教學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信心,并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學會努力和堅持,養成吃苦耐勞和自強不息的精神,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例如,在唱編的教學環節,部分學生存在畏難心理而不敢嘗試,筆者鼓勵學生相信自己、勇于嘗試,帶領他們體會進步的喜悅以及克服困難的成就感。
英語歌曲歌謠具有音樂、語言、情感、文化等多維豐富內涵,符合視力障礙學生的認知、學習特點和年齡特點。新課標提倡歌曲歌謠教學,新教材提供歌曲歌謠資源,教師在盲校小學英語課堂上應開展多樣化歌曲歌謠教學,助力盲校英語課程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