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麟
(上海市靜安區市西小學 上海 200040)
《霧在哪里》是統編版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圍繞“想象”這個主題編排了《古詩二首》《霧在哪里》《雪孩子》3篇課文。這是繼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后又一個以“想象”為主題的單元,本單元課文側重于體現想象之美。作者運用擬人的手法,將“霧”這一人們熟悉的自然現象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霧把大海、天空、城市等景物依次藏起,呈現出大霧籠罩下世界一片朦朧的奇妙景象。作者賦予霧以孩子的語言,把大霧籠罩稱作“霧藏起了世界”,把云開霧散稱作“霧藏起了自己”,故事幽默有趣,語言幽默活潑。
二年級學生處于前運算階段到具體運算階段過渡區間,開始形成邏輯思維能力,但是推理整合能力較差,因此有效提問策略的設計要從兒童實際情況出發,降低推理整合有關的問題的難度,以顯性內容為主設計概括型問題;結合文本啟發思維和想象,設計演繹型、開放型問題。
因此,學習目標設計如下。
學習目標:
1.認識“霧、淘”等12個生字,會寫“切、岸、屋”等3個字。
2.理清故事內容,了解霧將大海、天空、城市等事物依次藏起來以及藏起來后世界一片朦朧的奇妙景象。
3.朗讀課文,感受“霧”說話時的語氣,仿照課文句式想象說話,體會“霧”的淘氣、頑皮。
學習重點:創設情境讀好霧說話時的語氣。
學習難點:結合生活經驗仿照句式想象說話。
二、立足學生心理特點,設計精準問題逆向教學設計關注教學的三個問題,到哪里去?怎樣到那里去?怎樣才能實現目標?從這三個設問便引申出教學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確定預期結果;第二階段選擇評估證據;第三階段設計學習過程,這三個階段是進行問題設計的關鍵[1]。問題的設計,要符合二年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在教學本課中,我主要圍繞霧“淘氣”和“藏”來進行課堂提問設計。復述型問題常用“是什么”“怎么樣”一類文字引出,一般能直接從教學內容中找到答案。如在整體感知部分,讓學生通讀全文,想一想在作者眼里霧是怎樣的?以此讓學生有目的、有意識地閱讀課文,找到課文中的關鍵句。
教學片段一:
二、整體感知,體會霧的特點1.出示學習提示,指名讀要求。
學習提示
讀一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加字不漏字。
標一標:自然段號。
想一想:霧是什么,它是怎么樣的?
【問題類型】:復述型問題
【提問策略】:
提問和文本相契合,直接從文本中找到答案。
【設計要點】:自讀課文,提問中強調“在作者眼里霧是怎樣的?”信息,讓學生能夠邊讀邊思考。
將主問題設計為概括型問題:“霧來到了哪些地方?”將課文標題中“霧在哪里”問題設計,轉化為更貼近二年級兒童“最近發展區”,在文本中更具象,能直接被學生找到的問題。在此基礎上,設計子問題:
霧“淘氣”的表現有哪些?
霧把什么“藏起來”了?
采用不同類型的有效提問策略,引導學生采用不同的形式來進行朗讀,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讀中悟,在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概括型問題要求學生從已有的事實中抽象出概念,淘氣的霧先來到海上,再來到岸邊,最后來到城市的上空。先引導學生歸納出霧來到哪些地方的句子,對比上下文確定霧來到的地方,再引導學生思考,確定范圍更大的表述地方的關鍵詞,幫助學生解決在范圍劃分上的困難。
教學片段二:
2.學習第一自然段,學“淘”。
(1)指名讀,識記生字“淘”,理解“淘氣”就是頑皮。
(2)齊讀第一自然段。
3.快速讀課文,找一找淘氣的霧去過哪些地方?用劃一劃橫線找到的句子。
4.淘氣的霧來到了哪些地方?
【問題類型】:概括型問題
【提問策略】:提問和思維相結合,根據歸納的要點找出關鍵詞
【設計要點】:
·先歸納出霧來到哪些地方的句子,對比上下文找準地點。
·引導學生思考,確定關鍵詞。
三、結合文本反復結構,情境趣味識字童話賦予主人公生命力,讓課堂充滿情趣,師生平等,溝通和諧,讓彼此感到快樂和心靈的愉悅,學生因為童話而喜愛閱讀。
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養成良好的閱讀和思考習慣是至關重要的,本課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學生發現其結構上的特點后自主學習,鼓勵學生仿照課文句子說一說霧把它們藏起來之后的景色,通過想象并結合實際生活中的切身體會,來理解文章中霧把東西藏起來時的情景,以及霧散后的情景。
同時教師應注重朗讀指導,讓學生嘗試揣摩霧的心理活動,讀好霧說話時的語氣,并在停頓、語調、語氣上進行指導。
教學片段三:
三、探究文本,展開想象,學習表達1.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思考:你讀懂了什么?
(2)指導朗讀,讀出霧淘氣的語氣。
(3)它做了什么呢?
1946年,鑒于“過去和現在的經驗都證明,青年團是黨的有價值的助手和后備軍”[4],中共中央根據人民解放戰爭的新形勢和滿足廣大青年積極分子的進步要求,試建青年團組織。1949年,中共中央正式頒布了《關于建立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決議》,繼而召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鑒于中國革命的任務即將結束,生產建設的任務已經到來,毛澤東親筆為大會題詞:“同各界青年一起,領導他們,加強學習,發展生產。”為共青團工作提出了任務,指明了方向。
(4)結果怎么樣呢?
【問題類型】:分析型問題
【提問策略】:
提問和情境相結合,理解語句表達的意思。
【設計要點】:
·理解文章是按照霧是怎么說、怎么做、結果如何進行有序表達。
·體會霧把大海藏起來后,景色發生變化的想象之美。
2.學習三、四自然段
(2)交流。
生:藍色的部分寫的是霧說了什么,紅色的部分寫的是霧做了什么,黃色的部分寫的是結果怎么樣。
師小結:這兩個自然段都先寫霧說的話,接著寫霧做的事,最后寫景色的變化。
(3)剛才霧要把大海藏起來。現在它又是怎么說怎么做的呢?
(4)景色發生了什么變化?理解“霎時”,隨文識“暗”。
①霎時:時間短。近義詞:一瞬間,突然。指導朗讀。
②暗:光線減弱。
(5)男女生配合朗讀三、四自然段。
(1)淘氣的霧不僅飛到了海上,還來到了岸邊,自己讀讀第六自然段,看看這一自然段的內容和三四自然段的內容有什么相同之處。
(2)交流。
生:第六自然段跟三四自然段一樣,先寫了淘氣的霧說了什么,再寫他做了什么,最后寫結果怎么樣。
(3)指名讀第六自然段,你知道霧把什么藏了起來?
(4)隨文識“街、梁”。
①聯系生活經驗學“街”。
②借助圖片,理解字義學“梁”。
四、勾連生活與文本,體會童話想象幻想性是童話最獨有的特點,即使童話分為很多種類型,但是它們的核心都是幻想,童話倚靠幻想才有了千變萬化的人物[2]。通過歸納整理文中的幾個重點句子,指導學生發現其結構上的特點,然后出示幾張相關的圖片,注重知識的勾連,結合語文園地七相關圖片,引導學生參考圖片內容,仿照課文語句進行說話練習,促進學生閱讀能力和語言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增加創造性的提問,提高學生的創造力,解決題目在學生心中留下的疑問“霧在哪里”,豐富學生認知。
童話教學異于其他文體的教學,主張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閱讀童話故事能夠幫助學生獲得情感體驗,而體驗式教學主張讓學生用心經歷童話,將自己融入整個童話故事。演繹型問題能幫助學生融入故事情節,要求學生從已有的抽象概念中答出具體表現。在學習第六自然段,通過理解關鍵詞“甚至”,學生能出初步體會霧之濃、范圍之廣大,進而體會到“一切”指的是所有景物,鏈接生活思考開放性問題:城市里的一切都看不見了?會怎么樣呢?由文章的閱讀,轉入對自己生活體驗的思考,進一步體會“霧的淘氣”。以問題為引,抓住關鍵細節提問,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思考過程循序漸進,學習過程環環相扣,緊密相連。
教學片段四:
1.語境中理解“甚至、一切”,范寫“切”。
(1)讀準“甚至”。這兩個字都是翹舌音,齊讀。
(2)指名讀句,前后對比,體會動靜。
(3)范寫“切”,理解 “一切”是指全部事物。切的第二筆是豎提。
2.現在所有的一切還看得見嗎?都看不見了。
【問題類型】:演繹型問題
【提問策略】:
提問和情境相結合,感受“大霧籠罩的景象”。
【設計要點】:
·抓住“甚至”體會前后詞語的動靜變化。
· 聯系上下文理解霧把所有景物都籠罩住,感受霧的“朦朧”與神奇。
3.指導感情朗讀。
(1)關注頓號,讀好停頓。
(2)帶著理解讀好“甚至、一切”。
4.聯系生活思考:霧來到上海,會怎么樣呢?
【問題類型】:開放式問題
【提問策略】:提問和思維相契合
【設計要點】:
通過對“霧”的理解,展開想象,體會霧的淘氣與想象之美。
5.遷移運用,關聯積累
(1)出示語文園地七識字加油站,復習詞語。
(2)選擇一個你喜歡的地方和句式,說說霧來到了什么地方,說了什么?做了什么?景色如何變化?
師示范:霧來到了海灘,說:我要把海灘藏起來。于是,它把海灘藏了起來。無論是椰樹,還是貝殼,都看不見了。
特級教師于漪說過,教學過程實質上就是教師有意識地使學生生疑、質疑、解疑,再生疑、再質疑的過程。本節課主要是采用具體情境引入,運用了各種“有效提問”的形式引導學生找出文章的關鍵詞語,梳理文章脈絡;并能仿照文章句式,借助連接詞有序表達事物,借助關鍵語句概括一段文章的大意。
通過本課學習,學生一是能讀好霧說話時的語氣,體會霧的淘氣;二是邊讀邊思考,理解文章按照霧說了什么,怎么做,景色發生了什么變化的結構表述,并照樣子說說霧還來到哪里,當時的景色怎樣;三是結合具體情境與生活經驗。
學生能在學習中步建立初關于童話故事的文體意識,在反復的篇章結構中識字,結合生活情境去感受、想象,指引學生找尋童話創作的源泉,培養良好的閱讀思考習慣,將課堂上老師的提問策略內化提升“自我提問策略”做準備,在高年級童話閱讀中加以應用。
教學設計中,教師設計一個貫穿文本的大問題非常重要,同時要時刻警惕“問題”底層邏輯的合理性,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要不斷反思自己提問是否精準,在提問時是否發生了問題轉移、指向不清楚等現象,在大問題的設計有效提問的子問題,始終圍繞文章的中心進行問題設計優化問題層次的結構,緊扣教學目標,才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啟發思維。在問題設計中,以問題為主導,穿插識字方法指導,課堂在問題推進中保證低年級課堂識字效率,兼顧課堂的趣味性和知識遷移性,鼓勵學生能夠將問題思考的方法運用到其他童話故事的自主閱讀中。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尊重兒童,珍視童年期對于兒童生命歷程的意義,尊重兒童在課堂中表現的童真,尊重學生多種多樣的答案,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問題,讓童話帶著兒童進入美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