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萍
(陶都中等專業(yè)學校 江蘇宜興 214200)
中職學校的教學目標能夠充分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與學生的個人素養(yǎng)。中職生的語言表達是一項必備的學習能力,對于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與價值。因此,在中職生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就應該充分關注中職生的語感能力,以此來提升中職生語文學習素養(yǎng),提高中職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這對于中職生今后的發(fā)展來說有著極為重要的決定性作用。
閱讀教學在我國中職學校的語文學科教育中極為重要,能夠有效提升中職學生的語感能力。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閱讀,并分析其中存在的含義。通過這種方式積累豐富的語言內容。同時,教師還可以定期在班級舉辦閱讀活動,讓學生準備自己閱讀過的優(yōu)質書籍在課堂上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換。通過這種方式來為中職學生提供更多培養(yǎng)自身語感能力的機會,不斷積累語言知識。在中職學生的閱讀過程中,應該以各種類型優(yōu)質的文學作品為主,根據中職生不同的興趣愛好來選擇自己心儀的圖書[1]。此外,還可以根據中職學生所學的專業(yè)來選擇專業(yè)圖書,這樣能夠進一步地貼合學生實際需求,提升語感能力。
現如今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信息技術已經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對于學生群體來說也有了更多閱讀的選擇,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相應的閱讀內容。但是在選擇的過程中,如果學生自己缺乏明確的閱讀認知,就很容易被一些網絡文學所影響,閱讀這些沒有深度的內容影響青少年未來的發(fā)展質量。從中職生的角度來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與知識內涵是極為重要的,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應該積極提升學生的閱讀量,為學生推薦優(yōu)質的文學作品,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為學生講解作者的背景故事與文章的內涵與深意,對學生的閱讀過程中展開一個相應的指導工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可以根據學生的閱讀情況制定一些差異化的閱讀標準,同時將一些優(yōu)質的文學作品收集起來形成一個閱讀資源庫,讓學生在資源庫來選擇優(yōu)質的閱讀內容,并鼓勵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摘抄好詞好句,豐富自身的文學內涵,以此來提升學生的語感能力。
中職生往往正處于青少年時期,因此閱讀一些有內涵、有深度的文章能夠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發(fā)展基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擇作品進行閱讀,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學習性,能夠契合中職生的思想與心理,這也能夠有效提升中職生的語感能力[2]。但是值得我們注意的一點是,在學生選擇閱讀內容時,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塑造一個優(yōu)質的思想觀念,讓學生明確自己選擇閱讀內容的根據是什么,在閱讀后自己能夠有著哪些提升,通過這種方式來提升中職生的語感能力。
閱讀教學是中職語文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提升學生語感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中職學生在閱讀大量的文學作品之后,會從其中收獲豐富的語言知識,能夠更加流暢地表達自己的心理與想法,用文字傳遞出自己的感情。當前,語感這種能力也是需要從日常生活中獲取的。當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閱讀寫作時,語感能力往往就在不經意之間匯聚而成。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課文時,還需要對文章的特點進行深入分析,引導學生對文章的特點形成深刻的認知,防止學習流于表面。
在日常生活中,中職生若能夠看到一件事物的發(fā)展過程中,就能夠直觀地感受到自己的思想與心情變化。在課堂上,教師也需要將教學內容建立在學生觀察過的事物上,這樣教師只要針對性地進行引導,學生就會馬上理解文章中所描繪的那種景象。中職生越看重日常生活,生活經驗越多,在語言能力的獲取上就更容易。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除了要鼓勵學生多加閱讀,還要讓學生多積累生活經驗,這樣才能達到生活經驗向語感能力進行轉換的教學目的。
在培養(yǎng)中職生語感能力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的興趣愛好作為基礎,引入一批優(yōu)質的課外讀物,通過這種方式來優(yōu)化傳統(tǒng)課堂的閱讀氣氛。學校方面也可以利用校內的廣播設備,在閑暇之余為中職學生播放一些優(yōu)質的文章內容。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閱讀積極性,還能夠緩解學習專業(yè)課的壓力,在這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去提升自身的語感能力,緩解中職生緊繃的神經,這對于中職生未來的發(fā)展來說是極為重要的,有著更多的機會去提升語感能力[3]。
通過堅持開展課外讀物閱讀活動,中職生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轉變自身的學習態(tài)度,從一開始輕視閱讀到喜歡上閱讀,這種變化會讓學生的自主學習性得到充分激發(fā),以此來循序漸進地提升自身的語感能力。同時,根據中職學校的教學特點,還可以創(chuàng)辦一些關于閱讀的校園文化活動,如征集優(yōu)秀黑板報作品,創(chuàng)建文化走廊,每個班級都可以定制自己的班服,創(chuàng)作班歌。學校通過這種方式來讓學生感受到文化氛圍,讓學生在這種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若想培養(yǎng)中職生的語感能力,在教學中就需要讓學生多加閱讀,但閱讀的方式也有很多,例如朗讀、默讀等。但在教學中,教師應該要培養(yǎng)中職生的朗讀能力,讓學生敢于大聲朗讀課文內容,讓學生養(yǎng)成這種發(fā)出聲音的閱讀習慣[4]。通過這種方式,讓中職生提升對閱讀內容的理解能力與分析能力,對于其中具有特點的部分,學生在經過數次朗讀后就能夠背誦下來,長時間地記在心里。只有這樣,中職生才能在學習語文知識時有更深刻的領悟,提升自身的語感能力。
中職語文教師在教學時,還需要明確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對學生提出與閱讀內容相關的問題,在閱讀完畢后還可以讓學生組成閱讀小組對問題進行分析討論,這樣能夠幫助中職生開闊自身的學習思路,交換不同的想法,來從多個角度去分析文章內容。同時,在要求學生進行朗讀時,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課件為學生展示文章作者的生平簡介與人生經歷,讓學生對文章有一個新的看法,對文章的主題進行明確,這樣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能夠更加深刻。
中職生的自我意識較為明顯,但是在學習方面卻沒有充分地表現出來,對于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往往并不會去仔細了解原因是什么。針對中職生的這種情況,教師就需要通過多元化的手段來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產生懷疑,能夠帶著問題去深入文章進行分析,以此來培養(yǎng)自身的語感能力,同時也能培養(yǎng)自身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對于中職生今后的語文閱讀學習與發(fā)展來說有著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
我們知道,中職生都是擁有不同思想的個體,因此及時閱讀同一篇文章,也會產生不同的認知與理解,在想法上常常會出現分歧。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積極轉變自身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放棄統(tǒng)一學生思想這種不切合實際的想法,要在班級中形成一種公開平等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并能夠針對問題進行深入交流,通過這種方式來激發(fā)學生深入探究學習的自主性,提升中職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這種針對問題討論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極大地提升了語感能力。
語感是一個人對外界言語的自然感悟,并且這種感悟程度越深,次數越多,語感能力就會不斷累積,最后通過自己的感受來接受優(yōu)質的文學作品,這是培養(yǎng)語感能力的一個必然過程中。倘若缺乏這種自身對語言的感悟,缺少經驗的積累,人們的語感能力就無法充分發(fā)揮出應有的價值,對于文章內容的理解與感受只能流于表面,無法形成深入內心的理解與感悟。從這方面來說,人們通過對文章內容的感知能夠轉化成為自身心靈與思想的感悟,由此可見語感是源于人對語言自然的感悟。
學生的語感能力與自身的思維與心理有著息息相關的密切聯(lián)系,是相輔相成的。因此,若能充分提升中職生的語感能力,不僅能夠幫助中職生獲得一種新的思維方式,還能讓中職生的思想境界提升一個等級,從而達到一個全新的境界之中。中職生在這個時候就能夠以一種前所未有的視角與眼光來看待外界的事物,去看待每一件事物的發(fā)展過程。最重要的是,中職生自身的語文學習素養(yǎng)能夠更上一層樓,在未來的語文閱讀學習中能夠利用自身的語感能力獲得不錯的學習效果。
中職生在閱讀一篇文章內容時,往往會經歷閱讀—疑問—感悟這三個階段,學生在經歷過這三個階段后會對文章產生一定的理解與看法。但是除此之外,這僅僅是理論上的分析。除了這一方面,學生還會根據自身的情感來對閱讀內容進行深層次的探究,所產生的理解也是基于自身情感上的理解。因此,通過對文章內容進行評價與討論,能夠充分滿足學生在情感方面的需求[5]。此時,學生在對文章內容進行思考時,就變成較為理性的分析,這是學生提升自身語感能力的必然經歷。
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時,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播放與閱讀內容相關聯(lián)的影視藝術作品,讓學生結合文章內容來分析自己覺得印象深刻的片段。通過這種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深入分析,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與見解。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能夠開放地對自己與其他學生的觀點進行分析討論,并從不同角度中來對閱讀內容中的言語進行感知。通過這種方式,閱讀內容中的言語就成了學生們的訓練工具,有著極強的教學性。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將自己對觀看內容的評價進行整理,形成一個邏輯性較強的文章,以此幫助教師加深對學生的了解。
語感其實就是人們對于語言的一種感覺,能夠分析出語言在不同環(huán)境下所代表的含義。例如,在對文章中的詞語進行分析時,學生常常會直接對這個詞匯的原本意思進行分析,但是通常情況下一個詞語在不同的語境中會表現出不同的含義,因此僅僅通過詞語本身的含義是無法理解文章詞語的意思的。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在分析詞語時,要從分析整個句子的意思開始,然后再逐個分析其中詞語在句子中存在的含義,用這種方式來發(fā)現其本身含義,挖掘深層次的意思。通過深入探索據此內涵來發(fā)掘學生的語感潛力。當然,我們也能夠明確的是,語感能力對于中職生的學習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能夠充分提升中職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需要教師對其進行充分重視。
若想有效提升中職生的語感能力,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語感教學情境,豐富學生聯(lián)想能力,以及語感感受能力。而若想引導學生能夠順利進入語感教學情境,就需要讓學生充分理解文章內容,在學生腦海中能夠形成與文章內容相匹配的場景,再將自己帶入到文章之中,自身產生了與文章人物相似的情感。但是學生無法融入場景中,只能依靠閱讀文章來進行淺層次的了解,就無法形成相應的情感,語感的提升也就無從談起了。因此,教師需要緊抓文章重點部門,找到關鍵詞匯進行激發(fā),通過這種方式來豐富學生的聯(lián)想能力。
綜上所述,中職學生應該具備相應的語感能力。因此,中職學校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對語感能力進行充分重視。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該不斷探索教學方式與教學理念,對中職生的語感能力進行訓練,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語感能力訓練場景,提供語感訓練的優(yōu)質環(huán)境,通過這種方式來提升中職生的語感能力,這對于中職生今后的發(fā)展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