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躍武
丹桂香飄溢華夏,旌旗獵獵照征程。圕林振翮慶盛會,黽勉同心萬卉生。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下簡稱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是全國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要事,也是中國高等教育界和高校圖書館界的重要任務。發展是中國高校圖書館的永恒主題,必須始終不忘“傳承文明、服務社會”的初心,始終牢記“滋養民族心靈、培育文化自信”的使命[1]。要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到實處,必須做到“五個牢牢把握”[2],積極構建中國式高校圖書館現代化新格局,確保新時代中國高校圖書館事業持續發展、加快發展和健康發展。
“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3]。在過去5年和新時代10年,中國高校圖書館事業發展的最大成就是:與偉大祖國同行,與高等教育同步,與學校發展同頻,與師生發展同向,積極探索了一條新時代中國高校圖書館科學化發展的道路。
一是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更高了。高校圖書館堅持以落實立德樹人首要任務、服務人才培養根本任務為己任,主動匯入“雙一流”建設和學校中心工作,全面納入學校“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發展規劃,努力成為學校改革發展中“功成不必在我”的基本方面軍、“功成必定有我”的重要生力軍、“功成一定是我”的強大主力軍。
二是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更實了。高校圖書館堅持把“人民至上”的發展思想轉化為以“師生至上、服務至上”為根本的發展理念,在高校圖書館管理服務的全過程、全領域、全要素、全業態持續發力,努力做到精準對接師生服務需求、不斷優化師生服務體驗、充分挖掘深厚文化底蘊、有效聚合獨特文獻優勢,全面推動高校圖書館事業可持續發展。
三是內涵式發展的意識更明了。高校圖書館在進一步拓展管理服務外延的同時,更加明確和豐富內涵式發展的現實路徑,通過“三個加強”,即加強建設強基、加強管理護航、加強服務固本,將內涵式發展的意識真正深化到服務創新、落腳到服務再造、具體到服務規劃、煥發為發展力量、轉化為發展成果、體現為發展效益。
四是特色化發展的亮點更亮了。高校圖書館堅持探索特色化發展道路,在文獻資源挖掘和社會資源整合、校內協作服務和校外協同創新、共性化服務和差異化服務等“三個結合”上用心用力,在數字資源服務、知識集成服務、教學支持服務、科研支持服務、主題文獻服務等方面,打造了一大批呈現時代特征、體現教育特質、展現學校特色的高校圖書館管理服務精品。
五是創新性發展的成果更優了。高校圖書館以定制化、開放式、個性化的知識服務和創新服務為引領,全面構建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來的“六大體系”,即文獻信息資源保障體系、利用體系、服務體系、安全體系、開發體系和管理體系,尤其是在學科知識服務、資源增值服務、數字素養服務、文化空間服務、特色資源服務等方面,形成了一大批師生滿意度更高、教育融合度更高、發展支持度更高的高校圖書館管理服務成果。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4]。在過去5年和新時代10年,中國高校圖書館事業發展的最大經驗是:立足國情、世情、業情和校情的有機結合,主動作為和全面推進社會發展、學校發展和師生發展。教育部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指導委員會發布的《大學圖書館現代化指南針報告》提出,高校圖書館現代化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命題[5]。因此,“把握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就是要將“六個必須堅持”作為進一步推進中國式高校圖書館現代化的根本遵循[6]。
一是關注中國式現代化大局。中國式現代化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的人類文明新形態,具有十分巨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中國高校圖書館事業是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切實服務教育強國、科技強國和文化強國的目標,切實服務學校高質量發展和師生卓越發展的目標。要堅持“緊緊圍繞大局、時時聚焦大局、處處服務大局”[7],科學地規劃和實現高校圖書館長期、中長期和階段性發展目標,回歸到“支撐人才培養、協同科學研究、助推社會服務、增進文化自信”的本分和本職[8],尤其是人才培養的本業和主業。
二是匯入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全局。高校圖書館的兩大職能是教育職能和信息服務職能,作為高等教育“民生工程”的高校圖書館從來都是高等學校建設發展的三大支柱之一。中國式高校圖書館現代化不僅是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的應有之題、應有之義,而且是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的應有之為、應有之責。高校圖書館不抓緊建設、不抓好管理、不抓實服務、不抓強效益、不抓硬發展,中國高等教育的根基就不會穩定,就一定會“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三是構建中國式高校圖書館現代化新格局。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同樣是構建中國式高等教育和高校圖書館現代化格局的基本準則。要貫徹落實國家新發展理念、高等教育新發展理念和“雙一流”建設理念,必須堅持社會主義的辦館方向、堅持以師生為中心的辦館宗旨、堅持共同特征與中國特色相統一的辦館理念、堅持守正創新和問題導向的發展思路、堅持高質量高標桿的發展標準、堅持共知共建共享共贏的發展路徑,科學構建中國式高校圖書館現代化新格局。
“藍圖已經繪就,號角已經吹響”[9]。乘著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的和煦東風,深刻把握新時代中國高校圖書館的歷史方位,不斷提升新時代中國高校圖書館的發展站位,是自覺提高新時代中國高校圖書館建設水平的前提和保證。當前,高校圖書館還存在發展視野的寬度、開拓創新的效度、發展思考的深度、資源開發的力度、管理評估的精度等“五個不足”。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高校圖書館既要學得好,組織宣講學、積極研討學、聯系實際學,做到“有聲、有色、有亮點”;更要干得好,走深敢于干、走實勤于干、走心善于干,做到“落地、落實、落具體”[10-12]。
一是主動融入社會發展全進程。在新的技術環境和智慧環境中,高校圖書館管理服務的系統性和協調性是適應社會發展的關鍵之所在。長期以來,高校圖書館的管理服務設計和運行往往“一時興起”,還沒有切實做到“因勢利導”地建立健全一整套管理服務治理體系。高校圖書館從頂層設計開始,就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開展更有組織的管理服務,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服務優勢和集成優勢,讓更有美譽度的管理服務產品真正走向社會、走進社群。
二是深度融入學校發展全領域。學校事業發展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實現管理服務投入“1+1<2”和管理服務產出“1+1>2”。長期以來,高校圖書館管理服務手段更多地是一種“單打獨斗”式的,還沒有在“多箭齊發”中整合形成管理服務強大的硬實力和超能力。高校圖書館要構建智慧圖書館大平臺、搭好知識服務立交橋,開展更有力度的管理服務,服務學校發展各個領域,活化和增殖文獻資源,讓更有魅力的管理服務項目真正親近廣大師生、助益學校發展。
三是全面融入師生發展全要素。隨著需求的演化和服務的深化,高校圖書館管理服務跨界發展、跨學科發展的態勢日趨明顯。長期以來,高校圖書館更多扮演的是資源建設和服務保障的角色,是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建設的一種“基本口糧”,還沒有全面提供以知識管理和智慧服務為載體、滿足師生需要需求的“美食美器”。高校圖書館要立足大資源、大開發、大服務,開展更有品質的管理服務,從文獻助人向文化育人轉型、從支持服務到嵌入發展轉軌,打造高校圖書館智慧化、高端化管理服務體系,讓更多更好的管理服務精品真正充滿智慧的力量。
四是精準融入管理服務全業態。高質量發展是高校圖書館現代化的最重要特征,必須把質量標準作為管理服務全業態評價標準。長期以來,由于服務不精致、需求不明朗,高校圖書館的服務供給與服務需求常常“擦肩而過”,還沒有完全做到管理服務與師生發展時時事事都“同向同行”。高校圖書館要在夯實管理服務基礎中,開展更有責任的管理服務,雙向發聲優化資源供給側,充分發力精化服務消費側,讓卓越質量文化作為一種基因真正滲入管理服務的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