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昆山開發區兵希小學 徐嘉蔚
視唱練耳是小學音樂中最為基礎的課程,它的有效開展對于小學生的積極影響是不可估量的。一方面,視唱練耳能夠提高學生辨別音樂的能力,讀取樂譜的能力,從而獲得良好的聽覺體驗,為日后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視唱練耳的練習,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對于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體會到音樂的魅力,最終喜歡上音樂。并將這份喜歡遷移到其他學科中,久而久之,實現個人綜合能力的提高。作為指導學生學習音樂的教師,音樂教師要深刻意識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在實際教學中,通過各種有效策略,不斷探索視唱練耳運用的有效途徑,以便能夠提高小學音樂的教學質量,對學生形成積極的熏陶,促使他們朝著正確的方向努力。
有無數實例表明,在小學音樂教育中,采取視唱練耳教學方式,對于提高教學質量是非常有效的。因此,音樂教師有必要在小學音樂課堂上,通過各種有效策略,加強對視唱練耳的教學,以便能夠對學生形成良好的影響,促使他們轉變觀念,以積極的態度參與到學習音樂的過程中,長此以往,獲得音樂素養的提升。
發聲習慣對于學習音樂而言,是無比重要的。如果學生的發聲習慣比較科學,那么他們就能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體會作品的內涵,并且能夠通過模仿等方式,加深對音樂內涵的了解,這對于他們日后學習音樂,是非常有幫助的。因此,在小學音樂課堂上,教師有必要指導學生養成科學的發聲習慣,以便他們能夠在音樂的海洋中暢享,從而體會到音樂中的真善美。只不過學生由于嗓音等不同因素的存在,在學習音樂作品中,所呈現出來的音樂發聲習慣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從某種程度上來看,這對于他們形成科學的發聲習慣是非常不利的。對此,音樂教師也意識到這一點,因此在實際教學中,開始根據學生學習音樂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以便讓音樂課程更加符合學生當前的情況。與過去相比,的確有了明顯的提高,但是因為學生個性化等因素的存在,從現階段而言,依然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視唱練耳教學的融入,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這一狀況。
習慣的養成需要積少成多,科學的發聲習慣自然也是如此。將視唱練耳教學應用到小學音樂教育過程中,就是從小處著手,從微處入手,逐漸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發聲習慣,為以后學習更多音樂作品奠定牢固的基礎。視唱練耳教學要求學生在訓練之前,就要通過教師科學的指導,將學生的喉嚨充分的打開,這可以很大程度上促使學生發聲能力得以穩定的提高,最終達到吐字圓潤、富有情感的教學目標。最主要的是,在長期訓練過程中,學生的發音部位,比如嘴唇、舌頭等之間的配合能力越來越強,對于發聲控制的能力也越來越強,這樣再配上一定的讀譜能力,學生就可以更好地表達音樂作品中所蘊藏的情感,表達音樂作品通過高低起伏的音符所呈現出來的藝術美感。視唱練耳的運用,既可以提高學生對于音準、氣息等控制的能力,又能增加對音樂作品發聲方式、規律等的理解,這對于他們養成良好的發聲習慣,對于提高他們的音樂素養,對于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音樂屬于聽覺學習。在音樂課堂上,學生既無法通過眼睛去看到音樂的身影,也無法通過雙手去觸摸音樂的旋律,然而,它又真真切切的存在,并且具備豐富的思想感情。學生想要從音樂中獲得視野的開闊,審美能力的提高等,就需要具備音樂感知力,如此他們才能切身體會到音樂作品中的真善美,為日后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奠定基礎。音樂感知力的提升,一部分得益于個人的音樂天賦,須得承認,有些人對于音樂的感知力,似乎是天生的,他和普通人一樣沒有經過太多的訓練,然而,在傾聽音樂作品時,卻能深刻感受到音樂旋律中所包含的情感。只是這樣的人太少了,因此大多人的音樂感知力多半是通過后天堅持訓練而得來的。視唱練耳訓練就是一個很不錯的方式。
在小學音樂課堂上,視唱練耳教學的應用,能夠促使學生在頭腦中逐漸形成對樂曲的曲調、結構等辨別能力。在反復吟唱中,學生會對音樂作品中的音高、速度等感受越來越強,越來越敏銳,而這是形成音樂感知力的基礎。作為音樂教師,應該深刻意識到視唱練耳訓練對于學生的重要性,從而在音樂課堂上,加強對視唱練耳的教學,以便能夠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感染力,促使其不斷調整自己的狀態與學習計劃,最終實現綜合能力的有效提高。
其實,視唱練耳訓練教學,并非是從現在開始有的。早在許久之前,就曾有音樂教師意識到它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優勢,于是將其應用到小學音樂課堂上,力圖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學生對于音樂作品的感知能力,從而形成良好的音樂基礎,為日后學習更加高深的理論知識與實操技巧奠定基礎。但是視唱練耳訓練的效果并不理想,部分原因在于教師在音樂課堂上,采取了傳統灌輸模式。換言之,音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視唱練耳訓練的過程中,更加注重學生對于音樂技能等方面的練習,而忽視對音樂情感的教學,導致學生對于音樂作品的理解始終浮于表面,而未能深刻把握其內涵。加之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受到了抑制,所以當學習音樂的新鮮勁兒過了以后,部分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產生了較重的抵觸情緒,如果聽之任之,勢必會影響到學生音樂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應該轉變觀念,在充分把握學生實際情況以及心理特定的基礎上,對視唱練耳訓練教學方式做出科學的創新與拓展,以便能夠提高音樂教學的質量。
比如,教師可以創建“級進接龍”游戲,根據音樂上的旋律小調做出增減的變化,比如減六度、增三度等,讓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從簡單到復雜進行接龍游戲。游戲元素的融入,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其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參與到學習音樂的過程中,以便能夠在快速掌握旋律小調的同時,還獲得想象力與音樂節奏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學生最初接受視唱練耳訓練時,讓學生搜集一些生活中比較常見或者學生自己比較喜歡的聲音,例如火車轟隆隆的聲音、走路嗒嗒嗒的聲音等等,讓學生意識到生活中處處都有音樂的聲音,以此來降低學生心中的畏難情緒。然后將搜集來的聲音進行強度的對比,引導學生意識到不同的聲音在強度方面是不同的,最后將學生搜集來的聲音與音樂符號相結合,促使學生意識到音樂的旋律是在不斷變化著的。等學生對于節奏等比較熟練時,教師還可以開展綜合訓練,比如聲勢練習法。讓學生通過身體動作來演奏不同強度的聲音,例如拍手等等。
學生是學習音樂的主體,唯有凸現他們的主體地位,將課堂還給學生,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與積極性才能獲得有效提高,才愿意學習音樂,最終實現音樂素養的提升。因此在音樂課堂上,教師要拋棄傳統的“填鴨式”教學,一方面注重學生對于音樂作品的學習與音樂技巧的掌握,從而為以后學習更多的音樂知識奠定基礎;另一方面還要注重學生對音樂作品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的把握,以便他們能夠與作者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從而在感悟的過程中,獲得音樂鑒賞能力、想象力等諸多能力的有效提高。
比如在對教學內容選擇時,適當借鑒學生的喜好。在對學生進行視唱練耳訓練時,教師可以適當借鑒一下學生喜歡的音樂作品,例如小學生比較喜歡的動畫片中的片尾曲或者是片頭曲。由于學生在看動畫片的時候,每次都會聽到,所以并不陌生,更主要的是這份熟悉感會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促使他們去了解自己原來在聽時卻不曾注意到的東西,比如音樂作品旋律的變化、作者的思想情感等等。
比如,舉辦一些視唱練耳的比賽。一方面滿足小學生的表現欲望,促使他們在比賽準備期間,想方設法地提高自己對于音樂的感知能力,這對于他們學習音樂是非常有幫助的;另一方面,在強化學生音樂知識的同時,讓他們學會正確地看待競爭,即取得勝利無需驕傲,因為這只是證明了你以前的努力,但要想在音樂路上走得更遠,就必須重新投入到音樂學習中;一時的失敗也無需在意,這只是說明了以前自己還不夠努力,只要自己有意識的做出調整,那么終有一日,自己會成為整個舞臺上焦點所在。這些感悟,對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是非常有幫助的。
音樂能力的提升、歌唱技巧的強化,僅僅依靠單純的理論講解是很難取得良好效果的。如果音樂教師在課堂上試圖用一味講述的方式,將音高、節奏等內容傳授給學生,那么勢必會降低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最主要的是,這種只重視理論而忽視強化實踐的教學方式,會促使學生形成孤立看待音樂課程的問題,這對于他們學好音樂課程是較為不利的。為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注重理論與實際的有機結合,既能用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講述音樂理論知識,又能給予學生一定的實踐時間,讓學生有機會進行深度的思考,最終形成良好的音樂感,為日后形成夯實的音樂基礎創造有利條件。
比如當音樂教師發現學生由于不懂歌曲中大幅度的關系而無法唱準,總是出現聲音偏高或是偏低的情況時,在講述六度、七度等這種跨度相對較大的音樂課程,教師可以適當改進教學方式,為學生創作更多的傾聽機會,以便學生能在長時間的傾聽中漸漸體會歌曲的音準,從而采取各種方式積極改進自身的不足,獲得更多的成就感。教師需要意識到練耳訓練是一種相對抽象,需要學生調動耳朵、大腦等諸多器官進行細細體驗的訓練,換言之,如果學生的訓練時間不夠,他們的歌唱技巧等是無法獲得有效提高的。為此,音樂教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的訓練時間。此外,為了提高學生訓練的效果,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學生較為熟悉的歌曲或是當下他們比較喜歡的流行歌曲,讓學生在反復傾聽與吟唱中,逐漸探索到大音程的內涵,并根據教師的講解進行牢固記憶,從而為日后能唱好各種歌曲奠定牢固的基礎。這種實踐教學方式,既降低了音樂技巧的難點,便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最終實現個人歌唱技能的有效提升;又為學生創造了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為學生日后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良好轉變創造了有利的條件。這遠遠要比一味灌輸的教學效果要好。
值得注意的是,音樂技能并非在短時間內就能獲得明顯的提升。即便教師所采取的方式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部分學生也會因為音樂基礎不佳等原因而無法領會視唱練耳的精髓,無法唱好音樂教材中的歌曲。為此,教師要給予他們一定的成長空間,切莫因為他們歌唱技能提升不夠明顯就對其一再指責。對于一些內向的后進生,在給予他們更多關注與指導的同時,教師還要多應用一些鼓勵性語言,比如“與之前相比,你有很大的進步,希望你能繼續保持”等,以便能幫助他們突破舊思維的局限,提高學好音樂課程的信心,最終獲得歌唱技能等能力的有效提高,為日后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奠定牢固的音樂基礎。
綜上所述,視唱練耳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上的優勢是非常明顯的,只不過因為教師沒有將課堂還給學生,所以才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對此,教師需要轉變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拓展教學方式,通過各種有效措施,來提高視唱練耳訓練的質量,以便學生能夠在獲得音樂知識夯實與音樂技巧提升的同時,還能獲得審美能力、鑒賞能力等能力的提升,為日后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提供必不可少的基礎。需要注意的是,這是一項長期工作,絕非在短時間內就能完成,因此音樂教師要保持高度的耐心,對于學生身上存在的普遍問題,進行分析與研究,以便能夠找到應對之策,促使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