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城廂區華亭西許中學 林愛如
初中英語新課程改革標準提出:在日常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需要注重對教材基礎理論知識的講解,同時注重對學生學習思維和學習興趣的激發,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構建知識結構體系,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自信心,使得學生形成較強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谶@種教育背景,初中英語教師需要認真落實核心素養培育目標,給學生預留學習空間,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思維,使得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活動的主人。
在倡導核心素養教育的背景下,不少初中英語教師開始采取可靠的方法進行教學改革與創新,但實際的改革成效并不顯著,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教師未把握核心素養培育要點,造成日常教學實踐活動中,核心素養培育問題滲透力不足,影響到了學生英語學習思維的發展;二是教師忽視了對新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學習,造成課堂教學不夠新穎,學生對課堂缺乏興趣,直接影響到了最終的教學成效,對學生學習思維的發展和學習效率的提升很不利;三是教師忽視了日常教學反思,未及時發現日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造成日常教學與新課程改革教學標準相脫節,從而阻礙了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目標的順利實現,對學科整體教學效果的增強很不利。針對這些問題,初中英語教師就需要采取措施進行教學改革,將核心素養培育目標與學生思維培養問題緊密結合起來,增強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為學生日后的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在初中英語核心素養體系中,語言運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日常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應該重視對良好課堂教學環境的創設,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交流互動環節,使得學生的英語學習思維得以調動。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不再被動地學習知識點,而是開始積極探索問題,主動建構知識結構體系,以此實現英語學科學習能力的全面發展。對此,初中英語教師應該注重對互動式教學策略的應用,引導學生之間展開相互的交流和討論,并且選擇恰當的時機,參與到學生的互動環節,以此營造出互動式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實現沉浸式學習、高效化學習。
以仁愛版七年級英語上冊“Where are you from”這單元知識點的教學為例:課堂上,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師生互動式教學環節,即:教師采取“Where are you from”這一句式向學生提出問題,被提問的學生,則需要使用“I am from...”這一句式來回答問題。在此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之間展開相互的交流,互相使用本單元的其他人稱進行提問。通過這種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使得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
問題化教學策略在初中英語課堂上的應用,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得學生從淺層次學習狀態,逐步進入沉浸式學習、深度學習、高效學習的狀態。在日常教學實踐活動中,初中英語教師需要重視對教材內容和單元教學基本要求的分析,全面把握學情,然后選擇恰當的時機,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結合所學知識,自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這樣的英語課堂上,學生擁有了自主學習的機會,這對于他們思維能力的發展很有利。
比如,教學What Mothers Said to Eat? 要求學生圍繞以下三個問題分別整理信息:What did the mothers say to their children? Do all mothers treat their children in the same way? Why did the mothers tell them what they should/shouldn’t do?通過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文本、討論、理解文本內涵,進一步提取主題意義Mom’s Love, 讓學生用已構建的思維導圖作為輸出的語言支架,幫助學生提升表達的準確性、流暢性和邏輯性,同時,幫助學生把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建構起來,形成自己的認知模式,在運用語言過程中,使得學生對閱讀的自主學習更加有效,從而有利于學生內化知識,對文本加以理解,提升他們對文本與實際生活進行思考的閱讀思維能力。
在初中英語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受重視程度不斷提升?;谶@種形勢,教師應該靈活應用合作性教學策略,實現教學的有效改革與創新。授課時,教師應該強調對學生的科學分組,重視對合作性學習任務的分配,讓學生的學習思維可以得到充分調動,使得學生的思維品質得以發展。通常情況下,教師需要在正式分組和布置學習任務之前,全面分析和把握學情,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基礎,掌握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通過這種方式,使得學生的合作學習思維被調動,并且有效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
以“We are preparing for a food festival”這單元知識點的教學為例:課堂上,教師可以在完成了教材基礎知識點的教學之后,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首先,教師按照學生的學習情況,將學生劃分為多個層次,然后從每個層次中各抽取幾名學生,組建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其次,教師需要給學生布置小組合作學習任務,要求學生以互動交流的方式,共同分析和解決問題。在小組互動合作交流過程,學生擁有了表現自我的機會,這對學習思維的調動和學習能力發展很有利。同時,在小組內部交流過程中,學生能夠感受到合作學習的意義,以此激發學生的合作意識,鍛煉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打造高質量初中英語課堂的關鍵。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不僅需要重視對學科基礎理論知識的講解,而且需要重視對學生實踐運用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懂得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指導學生實踐練習,并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實踐中強化對所學知識點的理解,使得學生能夠實現高效學習。
例如,在“Welcome to food festival”這單元知識點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在完成了教材基礎理論知識點的講解任務之后,引導學生進行實踐練習。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基于讀寫結合理念,給學生布置寫作練習任務,即:要求學生以“Welcome to food festival”為主題,撰寫一篇作文,要求學生應用到本單元的重要句型,同時結合個人生活經歷和學習認知,積極發散思維,以此鍛煉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促進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全面發展。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應用讀寫結合策略,指導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環節,使得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質都得到了有效鍛煉,這對于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非常有利。
在英語教學中,如何使學生不但能輕易記憶詞匯,而且,能豐富靈活英語課堂學習過程的時效性,是英語教師需要用心探究的教學策略的問題。那么,對教學效果有促進的方法,就是幫助學生多實踐學習、記憶目標詞匯,引導運用聯想思維技能。如仁愛版英語教材八年級下冊Unit5在教學連系動詞和形容詞時,以sense 為核心,以5 個感官為分支:look、feel、taste、smell、sound,延伸拓展能接這些表示感官的連系動詞的形容詞,形成詞塊學習。詞塊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和復習詞匯,使單調的詞匯記憶變得有載體,有關聯,不枯燥,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系統地學習連系動詞和形容詞的搭配。同時,可以訓練學生從詞匯——詞塊——句子的學習。比如,以look 為例,可以引導學生在look 前加個主語,先用主語I,引導學生說句子:I look nice/beautiful/sad...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接下來引導學生用第三人稱單數說句子:He looks pale/bright...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用更多形容詞或者時態的改變:He looked sad yesterday.使學生置身于真實語境中學習詞——詞塊——句子。其它幾個連系動詞的分類,強化學生對連系動詞接形容詞結構的實踐運用,同時發展學生對形容詞分類的思維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現代多媒體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已經非常普遍,在日常教學實踐活動中,初中英語教師也應該注重對多媒體授課模式的分析,把握多媒體教學的技術要求,并且結合學科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興趣點,制作高質量的多媒體教學課件,讓學生能夠產生對課堂的濃厚興趣。在日常授課過程,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目標和思維能力發展目標,對多媒體教學內容和形式進行豐富。
例如,在講解“I will take part in the school sports meet”這單元相關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前導入環節,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播放與本節課主題相關的視頻,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讓學生能夠產生對本節課學習內容的興趣。 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繼續借助現代多媒體教學設備,向學生呈現本節課的重要知識點,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與合作探索。同時,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拓展學科教學內容,將課外知識點引入課堂,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讓學生了解更多的體育文化相關的內容,以此培養學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關注到自己在教學階段所表現出的成功之處,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階段都呈現出這樣的體會和感受,某一堂課中某一個環節由于設計的比較合理到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整體的熱情被充分地調動起來,教師本身也擁有著非常高漲的情緒,課堂上活力四射。
例如:在講解Detective stories 的Reading 這部分知識的過程之中,由于課堂教學的內容是比較繁瑣的,故事結構復雜,讓學生在自主理解的階段還會遇到一定的困難。所以在快速閱讀之后,教師就可以把班級的學生分成四個小組,每一組由其中一名學生擔任Detective Lu,其他學生作為采訪者針對案件的內容以及偵查的情況,向偵探提出問題。為學生預留十分鐘的時間,根據問題和答案的數量,最終評價出最佳的采訪者和最佳的偵探。這樣的教學方法實現了教學效果的最大化,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所學習的知識點也深刻地印在了學生的大腦中,讓學生體會到了快樂學英語的滋味。這樣的課堂就是成功的,也需要教師不斷地進行反思,找到學生英語思維培養的最佳方法,這樣才能夠豐富教學經驗,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回顧教學效果是課堂中的一門藝術,課堂教學就如同體操比賽,總會留有一絲遺憾。把教學中存在的疏漏之處進行清楚地記錄和展示,并且有針對性地進行回顧,就能夠使教師對課堂教學的內容深刻地進行探究和剖析,及時地吸取教學階段所存在的問題經驗教訓,這也有利于在日后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水平,優化學習的效果。
例如:在講解Shopping 這一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在鞏固設計中就可以設計學生到各個點去購物這樣的活動,這樣的活動在設計的階段所達到的想法和目的是非常好的。但是在實際操作中難度較高,很容易造成課堂一片混亂的現象,很多學生由于太過于興奮,甚至互相打鬧起來。這也要求教師能夠在課后進行回顧,課堂造成秩序混亂的原因就是,教師沒有根據學生的喜好對課堂的活動進行布置,也沒有強調好其中的秩序性要求。所以在反思之后,這樣的課堂就需要不斷地進行改革和完善,才能夠實現學生英語思維能力培養的目的。
課堂教學工作需要隨著內容,以及隨著發展的態勢,推動師生之間的行為和思維的發展。在情感深入交流時,有些階段教師會產生易于教學的靈感以及獨特性的想法,學生也能夠在教師有效的啟發下產生智慧的火花。這樣的課堂也需要對其進行記錄,否則則會浪費良好的課堂教育效果。還要求教師能夠利用鮮活的教材和有效的教學案例進行總結和提煉,以此為日后的教育工作做好準備。
例如:在講解Birdwatchers 中Integrated Skills 這部分知識的時候,學生聽完錄音,完成短文A Report on Zhalong的填空之后,有些學生就會說如果去動物保護區參觀,那就會很有趣吧!這時教師就靈機一動,讓學生體驗一下介紹沙龍,把學生分組之后,一個學生扮演導游,其他學生扮演記者和游客,大家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既鍛煉了口語表達的能力,也把剛才所聽到的內容進行了鞏固。這樣的課堂創意來自于學生的某一句話,也是一個教師的靈感,通過把這些內容進行記錄,就能夠很好地完善課堂教學的效果,也能夠優化學生知識學習的質量,保證學生英語思維得以形成。
綜上所述,初中英語教師在目前的教育形勢下,需要本著審時度勢、與時俱進的精神,分析學生核心素養培育要求和學科教學最新要求,然后借助互動性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語言運用能力;借助問題化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借助合作性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思維,促進思維品質發展;借助實踐性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以致用能力;借助多媒體授課模式,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文化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