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嘉嵐 姚君 劉婷婷 甘日云 高若宇
暨南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消化內科,廣東省深圳市 518000
超聲內鏡檢查是胃腸道黏膜下腫物診斷和鑒別診斷的重要途徑之一,根據超聲內鏡下胃腸道黏膜下腫物聲像和累及層次可初步判斷其性質[1-2],超聲內鏡檢查獲取更清晰的圖像有助于臨床醫生的診斷。然而,在檢查過程中,患者胃內黏液和泡沫往往會導致超聲內鏡圖像上出現偽影、強回聲點,從而降低超聲內鏡圖像的清晰度,影響操作者的視野,降低診斷準確率[3-4]。已有研究證實,內鏡檢查前預先服用二甲硅油溶液對提高視野可見度有積極作用[5-8],但由于胃黏液的主要成分是胃黏液糖蛋白,二甲硅油溶液僅能消除胃腔里的泡沫,無法清除附著于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因此檢查時仍需用純凈水反復沖洗清潔胃腔以提高超聲內鏡圖像的清晰度。本研究探討二甲硅油散與純凈水聯用對內鏡下可見度和超聲內鏡圖像質量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9~11月于我院行超聲內鏡檢查的12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經內鏡檢查確診存在胃黏膜下隆起需進一步行超聲內鏡檢查;(2)18~80歲;(3)具有超聲內鏡檢查適應證,接受診斷性超聲內鏡檢查的患者;(4)患者及其家屬對本研究知曉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食管、胃術后患者;(2)食管、胃解剖異常,無法完成檢查患者;(3)孕婦和哺乳期婦女;(4)嚴重心、腦、腎疾病患者;(5)對本研究使用的藥物過敏者;(6)胃出血或疑有胃出血者;(7)凝血功能障礙者。應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并批準。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的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內鏡檢查前禁食、禁飲時間>6 h,術前15~20 min將5 g二甲硅油散(自貢鴻鶴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51023869)溶于20 mL溫開水中,口服。觀察組:內鏡檢查前禁食、禁飲時間>6 h,術前40~60 min飲用純凈水總量約400 mL,術前15~20 min將5 g二甲硅油散溶于20 mL溫開水中,口服。兩組患者取左側臥位,以便于藥物在胃腔內充分分布,兩組檢查前均由麻醉醫師評估無禁忌證后進行深度鎮靜麻醉。先用奧林巴斯GIF-260 電子胃鏡觀察胃部或食道病變的范圍,再用超聲內鏡[富士膠片(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型號:530-VT、530-VR]觀察病變和淋巴結轉移情況,直到檢查完畢。
1.3 觀察指標
1.3.1 內鏡下胃黏膜可見度 根據胃內黏液附著量,對內鏡下可見度評分如下[9]:胃黏膜表面無黏液、泡沫附著,為1分;胃黏膜表面有少量黏液、泡沫附著,不影響視野,為2分;胃黏膜表面有大量黏液附著,需清水(≤60 mL)清洗,為3分;胃黏膜表面有大量黏液存在,需清水(>60 mL)清洗,為4分。
1.3.2 超聲內鏡圖像清晰度[10]使用注水泵通過超聲內鏡活檢孔道向胃內一次性注入300~600 mL純凈水。根據胃腔內強回聲點分布等級對胃腔清晰度進行評分:0分為強回聲點沒有或極少;1分為少量強回聲點;2分為中等數量的強回聲點;3分為大量強回聲點。根據超聲內鏡下胃黏膜表面偽影分布等級對胃黏膜表面清晰度進行評分:0分為沒有偽影,邊界清晰;1分為少量偽影,邊界模糊;2分為中等偽影;3分為很多偽影,影響診斷。評分結束后,操作者可根據需要再次注水沖洗,直至獲得滿意的超聲圖像,完成檢查。
1.3.3 患者滿意度 根據反饋對患者滿意度進行評分:1分為非常滿意,無口渴與饑餓感;2分為較滿意,稍有口渴與饑餓感;3分為一般,比較口渴、饑餓,但尚可忍受;4分為不滿意,非常口渴、饑餓,難以忍受。
1.3.4 比較兩組患者嚴重嘔吐、誤吸、反流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26.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內鏡下胃黏膜可見度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胃黏膜可見度情況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圖1、圖2。

表2 兩組患者內鏡下胃黏膜可見度的比較

圖1 純凈水-二甲硅油散聯用后內鏡下顯示胃壁清潔,無泡沫和黏液附著。

圖2 使用二甲硅油散后內鏡下顯示胃壁仍有泡沫和黏液附著。
2.2 兩組患者超聲內鏡下胃腔和胃黏膜表面清晰度的比較 觀察組超聲內鏡下胃腔和胃黏膜表面清晰度均優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3、圖3、圖4。

表3 兩組患者超聲內鏡下胃腔和胃黏膜表面清晰度的比較

圖3 純凈水-二甲硅油散聯用后超聲內鏡顯示少量的強回聲點。
2.3 兩組患者滿意度的比較 觀察組滿意度情況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滿意度的比較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 兩組均無嚴重嘔吐、誤吸、反流、窒息等不良反應發生。
胃黏膜下腫瘤是指起源于胃黏膜層以下的各類型腫瘤,以良性居多,多數無明顯、特異臨床癥狀和體征,且多在行普通消化內鏡檢查時被發現,其在內鏡下通常表現為表面光滑的隆起性病變[11]。胃黏膜下腫物的主要病理類型有間質瘤、平滑肌瘤、脂肪瘤等[12]。臨床建議應早期切除胃黏膜下腫物并送病理活檢。在醫生進行臨床決策前,需要借助超聲內鏡檢查判斷腫物大小、累及深度、周圍淋巴結情況等[1-2]。然而,在常規超聲內鏡檢查中,由胃黏液和泡沫引起的強回聲點和偽影可能會干擾超聲內鏡掃描,影響視野可見度,進而影響對病變的判斷。
許多研究表明,內鏡檢查前預先使用二甲硅油、鏈霉蛋白酶或N-乙酰半胱氨酸能有效地消除胃內黏液和泡沫,提高內鏡下胃黏膜可見度和超聲內鏡檢查圖像的視野清晰度,因此胃鏡檢查前對患者預先使用二甲硅油、鏈霉蛋白酶或N-乙酰半胱氨酸已經是一種常規做法[5-10, 13-17]。二甲硅油作為一種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可以改變氣泡的表面張力,使氣泡破裂而起到消除氣泡作用,從而提高內鏡下可視性和超聲內鏡圖像清晰度。既往研究表明超聲胃鏡檢查前口服二甲硅油散可有效地消除消化道內氣泡,但有部分研究認為二甲硅油散對胃黏液清除作用有限,在檢查時仍有許多黏液殘留在胃黏膜表面[18-19]。
上消化道內鏡檢查要求患者檢查前禁食、禁飲6 h,以降低反流和誤吸的風險[17]。盡管這種禁食、禁飲間隔是標準做法,但可能不符合胃排空生理學,且術前長時間禁食、禁飲經常讓患者產生口干、口渴、饑餓等不舒適癥狀。李章勇等[20]通過生物電阻抗方法證實正常健康成年人空腹8 h狀態下飲入純凈水400 mL,大約30 min后純凈水基本被排空,胃容積縮小、恢復至飲水前狀態。在胃排空時間允許范圍內預先飲入適量純凈水或能對超聲內鏡檢查中患者胃內黏液、泡沫起到有效清除的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內鏡下胃黏膜可見度情況、超聲內鏡下胃腔和胃黏膜表面清晰度、滿意度情況均優于對照組,且兩組均未出現嚴重嘔吐、誤吸、反流、窒息等不良反應發生。這提示:二甲硅油散與純凈水聯用能有效地清除患者胃內黏液、泡沫,提高內鏡下可見度和超聲內鏡圖像質量。分析其原因可能為:胃黏液的主要成分是胃黏液糖蛋白,在胃鏡檢查前服用二甲硅油散僅能消除胃腔里的泡沫,無法完全清除附著于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加上術前患者因緊張口渴不斷吞下唾液,因此檢查時常常需要用純凈水反復沖洗清除胃腔內黏液,增加了檢查時間和患者的不適感。術前預先飲用純凈水可以對胃內黏液、泡沫起到有效清除的作用,提高了內鏡下胃黏膜可見度和超聲內鏡圖像清晰度,同時也提高了患者滿意度,其原因可能為飲用純凈水改善了患者因術前長時間禁飲、禁食帶來的口渴、饑餓等不適感。
綜上所述,超聲內鏡檢查前(胃排空時間允許范圍內)飲用適量純凈水,可以有效地消除患者胃內黏液和泡沫;二甲硅油散和純凈水聯用可提高內鏡下胃黏膜可見度、超聲內鏡圖像清晰度和患者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