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獻連 黎淑芬 黃文儷 何海敏 白敏 黃珊
廣西梧州市工人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梧州市 543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簡稱為慢阻肺)是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以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為主要表現,近年來慢阻肺患病率和病死率呈不斷上升趨勢[1]。呼吸衰竭是慢阻肺患者的嚴重并發癥之一,還會誘發肺性腦病、心力衰竭、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礙,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2]。黏液高分泌是慢阻肺重要的病理生理改變,痰液清除受限容易導致氣道阻塞,可能增加慢阻肺急性加重風險。無創呼吸機治療是近年來延緩慢阻肺疾病進展的常用措施,其能改善呼吸,增加肺泡通氣量,減輕氣道阻力[3],但容易引起痰液增多、口鼻壓力性損傷或呼吸機相關肺炎等。高流量呼吸濕化治療儀通過提供高流速、加濕、加溫氣流,精確地控制氧濃度,有效地改善患者通氣功能,安全性和舒適性高[4]。呼吸訓練可有效地鍛煉患者肺功能,改善呼吸困難癥狀[5]。目前關于高流量呼吸濕化治療儀聯合呼吸訓練器治療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研究較少。本研究主要探討高流量呼吸濕化治療儀聯合呼吸訓練器在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中的應用效果,為臨床提供參考依據。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21年修訂版)》中關于慢阻肺和呼吸衰竭的診斷標準[6];(2)能自主呼吸,神志清醒,生命體征平穩;(3)無呼吸訓練器、高流量呼吸濕化治療儀或無創呼吸機使用禁忌。排除標準:(1)存在惡性腫瘤、多臟器衰竭、凝血功能障礙者;(2)排痰障礙、咳嗽反射差等嚴重不良癥狀者;(3)合并其他肺部疾病、嚴重心血管疾病和胃腸道疾病;(4)溝通交流障礙、心律失常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55~85(68.80±5.29)歲;病程1~10(6.13±2.04)年。觀察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齡58~88(69.87±5.89)歲;病程1~12(6.28±2.68)年。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化痰、抗炎、抗感染、營養支持等治療。對照組予以無創呼吸機行輔助通氣治療:戴吸氧面罩,模式為S/T模式,呼吸頻率為16~20次/min,吸氣壓力設置為10~15 cmH2O,呼氣壓力為5~8 cmH2O,吸氧濃度設置為30%~40%;根據患者病情變化,醫務人員及時調整呼吸機參數;患者每日無創呼吸機行輔助通氣時間不少于8 h,連續治療7 d。
觀察組采用成人高流量呼吸濕化治療儀(新西蘭費雪派克公司,型號:AIRVO2)和呼吸訓練器(東莞永勝醫療制品有限公司,型號:A1/不帶魯爾接頭)治療。高流量呼吸濕化治療儀氣體流量為40~60 L/min,氧濃度21%~60%,溫度34~37℃,每日吸氧時間不少于8 h,可根據患者耐受程度適當調整。可以通過呼吸訓練器旋鈕調節彈簧的張力,讓患者在呼氣期間達到合適的呼氣末壓力。當扭松旋鈕至綠色區域時為最小壓力(0~5 cmH2O),扭緊旋鈕至紅色區域時為最大壓力(30 cmH2O),綠色→藍色→紅色表示壓力由小到大。呼吸訓練器使用步驟如下,(1)“扭”:調整彈簧的張力;(2)“吸”:口含咬嘴深吸氣;(3)“吹”:用爆發力快速呼氣,呼出氣流經過彈簧產生震蕩,傳遞到氣道,松動痰液;(4)“咳”:進行有效的咳嗽,排出痰液。每做5次呼吸吹閥鍛煉后,需主動進行1次有效的咳嗽、咯痰,此為一個循環,每組50個循環,2~3組/d,連續治療7 d。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治療7 d后的臨床療效,以及治療前、治療7 d后的動脈血氣分析指標水平。(1)臨床療效[7]:顯效:患者咳嗽、咳痰等臨床癥狀顯著改善,呼吸頻率明顯恢復平穩;有效:患者咳嗽、咳痰等臨床癥狀有所緩解,呼吸頻率等有所改善;無效:患者咳嗽、咳痰等臨床癥狀未見好轉,呼吸急促、頻率加快。治療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2)采用血氣分析儀(上海惠中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型號:MB-3000)檢測動脈血氣分析指標水平: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for carbon dioxide,PaCO2)與動脈血氧分壓(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PaCO2正常值:35~45 mmHg(4.7~6 kPa);PaO2正常值:80~100 mmHg(10.7~13.3 kPa)。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兩組間均數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的比較 治療7 d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93.33%比70.00%,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的比較 [n(%)]
2.2 兩組治療前后的動脈血氣分析指標水平的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動脈血氣分析指標PaCO2和PaO2水平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7 d后,兩組動脈血氣分析指標均明顯改善,且觀察組患者血氣分析指標較對照組改善更為明顯。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動脈血氣分析指標水平的比較 (x±s,mmHg)
慢阻肺是發病率和病死率都極高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具有持續性和不可逆轉性,好發于吸煙人群和老年人。受大氣和環境污染的影響,近年來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數量日漸增多[8]。慢阻肺患者臨床上常出現咳嗽、咳痰、呼吸困難,同時呼吸道炎癥細胞因子浸潤表層上皮,黏液分泌腺增大和杯狀細胞增多使黏液分泌增加,組織充血水腫,從而出現氣道阻塞,誘發呼吸衰竭[9]。呼吸衰竭會造成通氣功能障礙,酸堿失衡,甚至嚴重損傷神經,威脅患者生命。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因長期處于缺氧狀態而患有低氧血癥,因此糾正缺氧狀態非常必要[10]。隨著臨床醫療水平的提高,無創呼吸機在慢阻肺患者中獲得廣泛應用,能夠有效地改善患者通氣情況,但其采用的是面罩吸氧方式糾正缺氧,吸入氧含量不穩定,有造成口鼻壓力性損傷并引發感染的風險。高流量呼吸濕化治療儀與無創呼吸機相似,但具有溫化、濕化技術,可降低氣體交換阻力,減輕對患者口鼻、氣道的刺激,從而改善患者肺通氣問題[11]。肺康復訓練對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有積極作用,呼吸訓練能增強患者的呼吸肌力和耐力,可以改善患者呼吸困難癥狀。研究表明[12],任何階段的慢阻肺患者均能從肺康復訓練中獲益。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93.33%比70.00%),說明高流量呼吸濕化治療聯合呼吸訓練對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療效果優于無創呼吸機治療。可能原因在于,高流量呼吸濕化治療儀可以加溫、濕化氣道,恒溫、恒濕狀態利于氣道纖毛維持的正常生理功能[13];高流量呼吸濕化治療儀和呼吸訓練器二者結合,可充分濕化氣道、擴張小氣道等,更有利于稀釋痰液和清除痰液分泌物,避免痰痂形成,并增強肺組織適應性,保持呼吸道通暢,改善通氣情況,從而緩解氣促、呼吸困難等癥狀,提高臨床治療效果[14]。本研究中,治療7 d后觀察組動脈血氣分析指標水平優于對照組。這說明與無創呼吸機治療相比,高流量呼吸濕化治療儀聯合呼吸訓練器治療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缺氧狀態和動脈血氣分析指標。謝天馳[15]的研究表明,在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療中,應用高流量呼吸濕化治療儀對改善患者血氣指標有很好的促進作用,還能縮短患者ICU住院時間。高流量呼吸濕化治療儀應用經鼻導管,減少了解剖學上的無效腔,氣體以高流量被直接吸入鼻腔咽部,且高流量呼吸濕化治療儀能夠確保患者處于自主呼吸狀態,同時順利維持有效氣道壓,對將二氧化碳排出體外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16]。呼吸肌對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維持正常通氣和換氣非常重要,呼吸肌無力會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增加其再入院風險。呼吸訓練通過呼吸器輔助鍛煉增強呼吸肌功能,可以有效地提高慢阻肺患者呼吸收縮力,緩解其呼吸困難,提高呼吸耐力[17]。高天霖等[18]的研究報告,應用呼吸訓練器對慢阻肺急性期患者的肺康復有明顯作用,呼吸訓練治療可以明顯地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難癥狀,提高其生活質量。本研究中高流量呼吸濕化治療聯合呼吸訓練還能夠幫助患者稀釋痰液,保證濃度適宜的氧氣流量能夠維持患者的機體需求,糾正二氧化碳潴留和低氧狀態,避免出現肺泡萎縮,從而改善通氣狀況。
綜上所述,采用高流量呼吸濕化治療儀聯合呼吸訓練器治療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效果顯著,對改善患者動脈血氣分析指標水平有明顯作用,在臨床上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