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小學語文教師逐步意識到“教學做合一”教學理念的使用意義,并開始嘗試運用相應的教學理念。文章以閱讀興趣提升、教學活動豐富和教學評價豐富為切入點,分析了“教學做合一”模式和理念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具體落實方式,試圖通過該教學理念來提高現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素養,并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
關鍵詞:教學做合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2)01-0015-02
引? 言
閱讀是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模塊,它以生字詞的教學為基礎,嘗試讓學生通過閱讀材料的學習和理解,來培養語言認知能力和理解力。由于閱讀模塊是必考模塊,很多教師迫于應試教育的壓力,將課程教學的重心放在閱讀技巧的探知和閱讀經驗的傳授上。但實際上,在日常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讓學生體會到閱讀樂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及提升各項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一、多元化教學,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一)情境教學,布置閱讀任務
許多學生之所以對閱讀學習無法提起興趣,是因為他們與閱讀文本無法產生情感共鳴,所以沒有探知閱讀材料的欲望。學生是閱讀活動的主體,倘若對閱讀活動不感興趣,那么相應的教學便無法順利開展。為了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使學生以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進入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嘗試將閱讀任務以情景化的方式表現出來。
將閱讀任務以情景化方式呈現出來有較為明顯的優勢。其一,情景化的呈現方式能夠使原本只存在于文字中的虛無情感和人物形象變得具象化,而小學生原本就較擅長使用具象化的呈現方式來思考問題。因此,情景化的閱讀任務呈現方式與學生的思考方式不謀而合,能夠很快被學生接受。其二,情景化的呈現方式能拉近學生與閱讀文本之間的距離,增強學生對閱讀材料的親切感。倘若教師在選擇情景化呈現方式的過程中能夠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學生就會對閱讀材料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1]。
為了達到這樣的課堂呈現效果,教師在對閱讀任務進行情景化呈現時,務必找好切入點。例如,在學習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天安門廣場》這一課時,學生若并不在北京地區,也從未有過去北京旅游的經歷,對這一課的學習內容會感到很陌生。這樣一來,學生就會喪失閱讀和學習這篇課文的興趣。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收集與天安門廣場有關的影視片段,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出來。這種具象化的影像呈現方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能使學生進入影視片段營造的氛圍中,認識到天安門的建造歷史和體現出的民族精神,進而促使學生以更加積極的態度來閱讀和探究這篇課文。這便是閱讀任務情景化呈現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引導學生調整甚至轉變學習態度,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教學活動中,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二)任務細化,促使自主閱讀
要想最大化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需要借助個性化的方式來為學生進行閱讀指導,將教學任務細化。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一教學方式的完成是有前提條件的,如果學生已經養成了在課余時間自主閱讀的習慣,那么教師所提供的個性化閱讀指導意見就能夠在學生的閱讀訓練中起到較為明顯的作用;倘若學生并未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即便教師提供了個性化的閱讀指導意見,學生也不會按照教師的要求在課下閱讀有關的課外讀物。因此,對于教師而言,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是十分重要的。雖然大部分小學語文教師意識到了引導學生自主閱讀的重要性,也會通過強制性措施或語言勸導等方式來讓學生閱讀,但往往收效甚微。這類措施之所以無法取得良好的效果,是因為沒有從根本上引導學生轉變對閱讀活動的態度。如果教師強制讓學生開展閱讀活動,學生是無法養成自主閱讀習慣的。為了讓學生在課余時間主動閱讀,教師可以把課堂上的學習內容劃分成小的任務布置給學生。這就要求語文教師精心篩選閱讀材料,并根據文本內容和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合理的任務,使任務體現出層次性。這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和能力,有針對性地選擇相應的任務,并逐漸養成自主閱讀的良好習慣。
二、豐富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一)豐富內容,增強課堂體驗
實際上,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很多課文都與學生的生活有密切聯系,在課堂教學中,為了豐富教學內容,教師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這也是“教學做合一”理念的精髓。但在以往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將知識教學與學生的生活環境割裂開,這要歸因于教師陳舊的教學思維和教學觀念。將閱讀內容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是很有必要的。教師應轉變陳舊的教學理念,對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進行改進與優化。
為了將閱讀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教師在進行拓展性閱讀訓練的過程中,應以學生的角度來思考相應問題。小學生的好奇心強,教師應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嘗試將閱讀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例如,在教學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大自然的聲音》這一課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同時讓學生對大自然的美好聲音有更多的認知,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錄音設備將大自然中各種美妙的聲音錄下來,并在下一節課上展開交流。這種方式不僅能夠將課文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還能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和語言交流能力。
(二)合理設計,突出主體地位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通常會將所有學生視作一個施教的客體,以相同的標準來評價每位參與學習活動的學生,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主體地位。教師由于在日常教學中開展閱讀活動的時間有限,不可能對每位學生都進行詳細的閱讀指導。但通過學生的閱讀匯報展示和在集體活動中的個人表現,教師可以以簡短的語言和直接的方式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為此,教師可以嘗試給不同的學生推薦不同的課外閱讀讀物,讓學生通過閱讀課外讀物彌補自身閱讀中的不足。這樣一來,教師便實現了對學生的個性化指導。比如,有些學生較喜歡閱讀故事性強的文本,對科普性讀物不感興趣,這種明顯的閱讀偏好會影響學生閱讀經驗的積累和閱讀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教師可以為這一部分學生挑選有趣的科普性讀物,提高其對科普性讀物的閱讀興趣,這樣學生的閱讀能力就能得到較為全面的培養。
三、多元化評價,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一)個性指導,突出差異性
教師要以公平、公正的態度評價學生,同時不應忽略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倘若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以統一的教學方式來開展教學,是無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的。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嘗試以個性化的閱讀教學指導思想來對待每位學生。
(二)全面評價,完善自我認知
在“教學做合一”理念的指導下,小學語文教師應不斷學習,提升自身能力,完善自我認知,如此才有可能提高閱讀教學質量。為此,學校可以嘗試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讓小學語文教師能夠通過學生的日常評價來正確認識自己,并據此來優化教學方式和調整教學進度。這也是教師與學生交流的方式之一,能夠讓教師通過學生的反饋來反省自身的日常教學,達到教與學的雙向互動。采用多元化教學評價方式不僅符合“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念,還能讓教師對自身有更清晰的認識,以便不斷完善自我,優化教學方法,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結? 語
總而言之,“教學做合一”理念的運用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而言是很有必要的,不僅能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能讓學生體會到閱讀的魅力,使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得到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張曉麗.小學語文教學中踐行“教學做合一”理念的探索[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0(24):40-41.
作者簡介:卜凡昌(1980.5-),男,江蘇豐縣人,任教于豐縣宋樓鎮中心小學,本科學歷,多次被評為“縣優秀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