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軍

近年來,江蘇省農廣校在部科教司和中央農廣校領導指導下,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和教育事業優先發展戰略,以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為抓手,積極構建農民職業教育新路徑,著力推進農民職業技能和學歷層次雙提升,加快培養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隊伍。
一、強化農民職業教育主體責任
農民職業教育承擔著服務鄉村振興,培養應用型、創新型、技能型高素質農業農村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國工匠的使命職責。江蘇省每年將農民教育培訓工作列入全省百項重點工作和民生實事項目。出臺《江蘇省中長期農業農村人才發展規劃》以及《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實施意見》,從規劃引領、組織推動、政策扶持等方面,加快推動全省農民職業教育。江蘇省農廣校在夯實農廣校中職教育主體地位基礎上,積極發展農民高職教育,著力提升農民學歷層次,不斷滿足鄉村振興的人才需求和農民自我提升的愿望。
二、穩定發展農民中等職業教育
江蘇省農廣校堅持農民培訓和學歷教育“兩條腿”走路,依托農廣校省市縣三級建制、四級辦學體系,聯合省教育廳積極組織“半農半讀”農民中等職業教育。每年招生規模穩定在3500人左右,江蘇省財政予以免學費補助。積極推動職業培訓與中職教育有效銜接,推行學期、學分雙學制,將學員培訓經歷、實踐實習、從業經歷、職業資格、獎項獎勵等納入中職教育學分認定范疇,形成農廣校特色的一體化培養模式。組織縣級農廣校以實施《家庭農場生產經營》專業教學標準為主線,積極開展農民中職教育教學改革試點,不斷優化教學教育的內涵與供給。
三、創新發展農民高等職業教育
江蘇省農廣校深入實施“百萬高素質農民學歷提升行動計劃”,主動對接涉農高校的優質教育資源,組織農廣校學員參加高職教育,在更高層次上提升農民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推動地方政府與優質農業高職院校合作,全面推廣“定向委托培養”模式,全省每年定向委培招生達1000人以上。淮安市洪澤區農廣校與區委組織部,聯合實施村干部學歷提升行動,對全區村干部開展大專以上農科學歷教育。昆山市與涉農高校合作,開展高素質農民函授專科和本科教育,政府全額補貼學費。2017年起江蘇省農廣校每年與省委組織部聯合開展“定制村干”高職培育,探索實踐高素質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新路徑。
四、推進農民中高職教育貫通
江蘇省農廣校積極探索農廣校中職教育與涉農院校高職教育有效銜接機制,構建農民中高職教育縱向貫通體系,暢通農民學歷提升通道。近年來,江蘇省東臺市等10余家基層農廣校與農業高職院校合作,在專業、學制和課程三方面實行有效銜接,聯合辦學、聯合培養。雙方共同制定教學計劃,實行雙重教學和雙重管理模式,采取彈性學制和學分制教育,學分互認、課程貫通、分段完成,學員畢業后可獲農廣校中職與高職院校大專雙文憑。教育經費主要由中職學費補助、農民培訓專項經費及地方財政分擔。
五、強化農民職業教育政策激勵
江蘇省農廣校積極創設農民職業教育激勵政策,逐步形成農民職業教育的良好保障和動力機制。在經費支持方面,非全日制涉農中職學生全部實行免學費補助,每生每年補助1200元。省級高素質農民培育項目,安排農民學歷教育提升專項補助資金,用于農民學歷教育學費補助。南京市出臺《青年大學生新型職業農民學費補助實施辦法》,持續向畢業后連續務農滿三年的青年學生發放教育補償資金。在項目扶持方面,支持中職以上教育的高素質農民優先申報各類涉農項目,其所創辦的經濟實體優先推薦為各級示范性合作社和示范性家庭農場。鎮江等地獲中高職學歷的農民,優先聘請為非公益性農技推廣人員,擔任省市農業項目技術指導員。在評價激勵方面,將中高職教育的農民,作為鄉土人才職稱評審和全省推進鄉土人才“三帶兩助”行動計劃的優先推薦對象。揚州市、鎮江市分別接受職業教育的學員優先納入“揚州英才”和“金山英才”現代農業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優先推薦為各級農村創業致富帶頭人、高素質農民標兵。
下一步,江蘇省農廣校將持續深入學習貫徹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和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按照部科教司和中央農廣校部署要求,強化精準聚才理念,聚焦主責主業,扎實開展新階段農民教育培訓各項工作,為助力鄉村人才振興、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和農民全面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單位:江蘇省農廣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