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享經濟的誕生,催生了一批批規模不一的產業園區。對產業園來說,一個既定的建筑空間實體,同樣需要根據周邊的城市環境要求和產業發展升級,做出靈活應對。走在蘇州古城的街巷里,很多創意產業園,既有顏值也有內容,不僅是市民休閑打卡的地標,更成為創新產業、創意藝術、時尚文化、新興業態經濟的承載空間。
在美麗的胥江河畔棗市街80號,蘇州市安全生產產業園(谷·胥江社)日前正式開園,蘇州市安全生產考試中心也在此落地揭牌。胥江水緩緩而過,產業園正如連通蘇州城與太湖的胥江,靜靜于此守護著這座城市,打造著屬于蘇州人的“夢工廠”。
韓世忠院里的全省首個安全生產產業園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打開清代宮廷畫家徐揚的《姑蘇繁華圖》這幅長長的畫卷,透過時代的墨色,走進兩百多年前的繁華姑蘇,仿佛聽見了胥江河與古運河中的陣陣櫓聲,以及街市上往來的喧囂聲。棗市街位于胥江北岸,此地當年的熱鬧場景在《姑蘇繁華圖》中有了濃墨重彩的刻畫,呈現出當年姑蘇“商賈輻輳,百貨駢闐”的市井風情。曾經,大批棗商在這里聚集,棗市街也因此而得名。民國及解放初期,因胥門外水運交通便利、場地開闊,逐漸興建起工廠。改革開放以后,隨著城市的發展與更迭,工廠接連轉移離開胥江。胥江與棗市街曾經的繁華景象漸漸遠去,只留下只言片語訴說著當年盛況。
棗市街80號內韓世忠院,是蘇州市控保建筑。韓世忠是南宋的民族英雄,清代嘉慶年間由于棗市街的棗販規模空前,為了抱團取暖、維護同行的集體利益,商人們協商一致,決定成立行業工會,即雛形期的行業商會,地點就在棗市街80號,也在這里紀念抗金名將韓世忠與其妻梁紅玉,即今天的韓世忠院。這處古宅占地約3500平方米,解放后曾為棗市小學,后成為原胥江街道辦事處駐地。2017年,以原胥江街道、滄浪街道區域合并設立新的姑蘇區滄浪街道。為盤活資產、助力轄區經濟發展,2021年9月,街道將棗市街80號作為招商引資載體,迎來蘇州市安全生產產業園(谷·胥江社)的入駐。
“谷·胥江社”,作為江蘇省首個安全生產產業園,是姑蘇區谷系列產業園的第六期項目,是集安全生產行業孵化、考試、培訓、展示等全功能的安全生產特色產業園。產業園嚴格執行項目準入機制,全面優化營商環境,孵化與安全生產相關的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納稅項目,全力打造以安全生產為主題的精品產業園區。據悉,谷系列產業園由拉瓦錫谷、中科創谷、城市智谷、蘇州市大學生公共創業實訓基地“谷·姑蘇社”、長三角數字經濟雙創中心和蘇州市安全生產產業園“谷·胥江社”等六個產業園組成,項目全部落戶姑蘇區。谷系列產業園是以材料學、數字經濟為方向,形成產業升級的鏈式服務,服務于城市的載體升級、CBD建設和城市更新。
與此同時入駐“谷·胥江社”的蘇州市安全生產考試中心,承接全市安全生產考試任務,并配備“互聯網+”智能化實操考核系統。今后,產業園將孵化與安全生產相關的行業企業與配套企業,促進安全生產產業鏈的形成,推動全市安全生產和區域特色經濟煥發新光芒。
“沉睡資產”活躍滄浪
自建城2500多年來,蘇州古城的城市規模和規劃格局基本維持著舊貌,但隨著城市建設的層層推進,古城中很多建筑失去了原有的功能。近幾年,滄浪街道在做好古城保護的前提下,將這些閑置載體資源盤活,為保護區、姑蘇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新活水。
蘇州的古城是一個“大景區”,其歷史文化的延續和傳承,被視為“重中之重”。近年來,滄浪街道持續優化產業發展空間,引入社會力量參與古城保護,讓舊廠房、低效土地用起來、動起來,讓“沉睡資產”重新活起來。這兩年滄浪街道排摸出30幾處閑置載體,面積約11萬平方米,根據不同載體情況建立“一樓一檔”,積極對接意向客商,將更多優質項目匹配閑置載體。目前已盤活閑置載體9處,新引進企業(項目)23家,盤活載體面積約2萬平方米。
盤活煥新的載體中,位于竹輝路201號的恒潤大廈,原為蘇州恒潤進出口有限公司辦公所用,后閑置,2020年起街道對該項目進行整體改造翻新。目前已完成公共部位及外立面的全面形象改造,定位以市區中小型創業型企業或新興文創類等年輕一代企業為主。竹輝路527號的原生活家居樓,因生活家業務調整搬離,該載體自2020年四季度起一直處于閑置狀態。后經街道與管理方多次溝通協調,引薦文化類、商業類項目對接洽談,目前初步明確引進小胖熊項目。小胖熊致力打造一站式B2B建材供應鏈,目前正在進行項目改造立項審批。
虎年之際,滄浪街道也將繼續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動古城全面振興和姑蘇高質量發展上來,讓家在滄浪、業在滄浪的人們“才有為”,幸福長駐。